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涅槃(转识成智转烦恼为菩提)

学佛百科2023-03-1098

红尘即净土,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什么意思

这是修炼的达到境界了。

红尘就是人间凡俗,在普通的环境中也能感觉到净土,在烦恼中明白智慧,在生死间感受重生。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我们人在这世界上的时间,转瞬之间,就消逝了。可是人人放不下,执东著西,觉得世界的一切是真谛,所以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在名利上徘徊,为名利尽做些违背良心的颠倒事。

到后来的结果,为名者死在名上,为利者死在利上。一生你争我夺,在名利上颠颠倒倒,究竟为什么?因为不认识贪、嗔、痴是三毒。众生之所以被业障缠身、被各种烦恼侵扰,人生之所以痛苦,皆因犯了三毒。三毒指的是贪、嗔、痴。

贪让人永不满足,嗔让人产生恶意,痴让人产生错误的认知,错误的认知又会导致贪欲、嗔恨、愚痴。

我们深陷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五阴炽盛苦,这些苦海中,我们忍受这诸多的烦恼,迟迟得不到解脱,根源都在于这三毒。人一定要去掉这三毒,才能在世间快活生存!

三毒的贪欲指的是渴求,依凡夫的习性,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事、物,自然想要执为己有,这就是“贪欲”。贪欲是一种向外的追求,意味着内里面缺少点什么,所以必须向外追求,以满足此渴望。

贪欲的表现是由渴望到追求,由追求到占有,然后占有欲又继续增长、扩大。

贪欲的基本渴求有两种:一是感观享受的渴求;二是生命延续的渴求。除此之外,贪还有一个最要紧的功能,就是思想意识中对追求的贪执,这种烦恼的危险更大。

正因为三毒的贪欲难以满足,所以佛教强调贪是一种疾病,用满足贪的方式去解决不是办法,只有断除贪欲才是根本。

三毒的嗔恨:对于不顺己意的人、事、物,产生排斥,甚至厌恶;贪欲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嗔恨。佛经中所讲的忿、恨、覆、恼、嫉、害就是对嗔恨形态的概括。

嗔的本质虽是嗔恨对方,其意图虽是要伤害或毁灭对方,但无论意图是否达成,任何嗔恨生起之刹那,其人之心中直觉的会感到极端的痛苦或不快。

三毒的嗔恨之所以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痛苦,是因为嗔之本质是恶意的,恶意在对别人之时,则其无形的反作用也会自然伤害自己。所以,佛经中说,极度愤恨的怒火,给人带来的灼痛实不亚于地狱之火。

三毒的愚痴就是不知道、不明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无明。由于凡事全凭自己的好恶,顺己则喜,违逆则怒,完全不明事理,这就是愚痴。

无明有两层意思,一是不知道,二是错误的知。最初的佛法中认为,痴就是我执,后来又有四邪见来加以说明:一是把无常的事物认为有常;二是把痛苦的事情认作为快乐;三是把无我的认作为有我;四是把可恶的认作为可爱的。

痴是三毒中最根本的,以痴为根源产生贪和嗔,没有三毒的痴,就不会有三毒的贪和嗔,所以佛教特别强调痴是一切烦恼及痛苦的根本。

因此,学佛修行不但要勤修戒定慧,以期息灭贪嗔痴,尤其要转识成智。《摄大乘论讲记》说:佛法不外乎转迷启悟、转染成净的行践。转迷启悟与转染成净的关键,即是知。知就是明理,就是般若智慧,就是转识成智,若能转识为智,则无明烦恼灭尽,自能开显佛性,找回自我。所以,佛法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系佛教用语,大乘佛教认为人可在烦恼中证得菩提,在生死中证得涅槃。《大集经》卷九十:“常行生死得涅槃,于诸欲中实无染。”《摩诃止观》卷一:“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烦恼亦即是菩提,是名集谛。”《法华玄义》卷九:“体生死即涅槃名为定,达烦恼即菩提名为慧。”《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上:“离若三道即三德,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教观大纲见闻》:“密教谓爱染明王表烦恼即菩提,不动明王表生死即涅槃。显教谓龙女表烦恼即菩提,提婆表生死即涅槃。”

如何理解“烦恼事菩提,生死即涅槃”这句话?

烦恼是不可以去除的,只能是把烦恼转变成菩提,有烦恼才有菩提;生死其实是不存在的,涅槃也是一样,其实是不生不灭的无缘起,所以现象上来讲生死和涅槃是二,究竟来讲,中观来讲生死即涅槃。

所谓降伏,乃善巧转移,大而化之耳.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啥意思

意思是:佛教讲的降伏烦恼,不是死死的压制,这不是降伏。降伏就是用各种方便的方法从认识上转变,从大方向上转变而化解这个烦恼。这样就将烦恼转化为智慧,把生死转化为不生不灭。

翻译成现代话,还是不好理解,需要真正实修的。

举个例子:比如有人打了你,你气愤得想杀人。这时,如果是学佛的,就要学会转化这个嗔恨心。如何化解呢,要观照思维。方法有许多种,只举一种:

你可以仔细想一下:他打你,其实是不对的,其实是他的那个手打的,或者说,如果他拿棍子的话,是棍子打的,是不是?

那你为什么总认为是他打的呢?你是这样思维的,认为他指挥着手或木棍打的。

如果这是对的,那么,依这个理,就不是他打的,因为他也是被烦恼和嗔 心所指使的。因此,真正的凶手不是他,是他的烦恼和无明。他不懂因果啊,不知佛法啊,这就叫无明。我们每个人都有无明,自己的生气就是无明。既然自己也有无明,和他有什么差别呢?还生什么气呢?这样就把烦恼转化了。能降伏烦恼,就是菩提,通俗点讲,就是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t/44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