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二求三毒(三求二相求是什么生肖)

学佛百科2023-03-1288

观音经中的三毒

三毒,佛学名词。指一切痛苦的根源---贪、嗔、痴。贪为饿鬼之源,嗔为地狱之源,痴为畜生之源。三毒指的是贪欲、憎恨、愚痴。愚痴是三毒中最根本的一个。人生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有贪、嗔、痴三毒的存在,贪让人永不满足,嗔让人产生恶意,痴让人产生错误的认知,错误的认知又会导致贪欲、憎恨、愚痴。佛教中,通常用鸽子、蛇、猪代表贪欲、憎恨、愚痴三毒。

贪欲

三毒的贪欲指的是渴求,依凡夫的习性,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事、物,自然想要执为己有,这就是「贪欲」。贪欲是一种向外的追求,意味着内里面缺少点什么,所以必须向外追求,以满足此渴望。

贪欲的表现是由渴望到追求,由追求到占有,然后占有欲又继续增长、扩大。

贪欲的基本渴求有两种:一是感观享受的渴求;二是生命延续的渴求。除此之外,贪还有一个最要紧的功能,就是思想意识中对追求的贪执,这种烦恼的危险更大。

正因为三毒的贪欲难以满足,所以佛教强调贪是一种疾病,用满足贪的方式去解决不是办法,只有断除三毒的贪欲,才是根本办法。

憎恨

三毒的嗔恨:对于不顺己意的人、事、物,产生排斥,甚至厌恶;贪欲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嗔恨」。佛经中所讲的忿、恨、覆、恼、嫉、害就是对嗔恨形态的概括。

嗔的本质虽是嗔恨对方,其意图虽是要伤害或毁灭对方,但无论意图是否达成,任何嗔恨生起之刹那,其人之心中直觉的会感到极端的痛苦或不快。

三毒的嗔恨之所以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痛苦,是因为嗔之本质是恶意的,恶意在对别人之时,则其无形的反作用也会自然伤害自己。所以,佛经中说,极度愤恨的怒火,给人带来的灼痛实不亚于地狱之火。

愚痴

三毒的愚痴就是不知道、不明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无明。由于凡事全凭自己的好恶,顺己则喜,违逆则怒,完全不明事理,这就是「愚痴」。

无明有两层意思,一是不知道,二是错误的知。最初的佛法中认为,痴就是我执,后来又有四邪见来加以说明:一是把无常的事物认为有常;二是把痛苦的事情认作为快乐;三是把无我的认作为有我;四是把可恶的认作为可爱的。

错知的痴是小乘佛教对痴的基本解释,大乘佛教除了错知之外,还加上了无知,如不知道「自心即佛性」。

痴是三毒中最根本的,以痴为根源产生贪和嗔,没有三毒的痴,就不会有三毒的贪和嗔,所以佛教特别强调痴是一切烦恼及痛苦的根本。

因此,学佛修行不但要「勤修戒定慧」,以期「息灭贪瞋痴」,尤其要「转识成智」。《摄大乘论讲记》说:「佛法不外乎转迷启悟、转染成净的行践。转迷启悟与转染成净的关键,即是知。」「知」就是明理,就是「般若智慧」,就是「转识成智」,若能转识为智,则无明烦恼灭尽,自能开显佛性,找回自我。所以,佛法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此乃大乘佛教之究极。

三毒意义

佛陀认为,人类的种种苦难(如烦恼、争斗等)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贪欲心、怒心和愚痴心,即所谓“三毒”。也是人类身、口、意等一切恶行的根源。其实,贪欲是对名声、财物等自己所爱好的东西没有满足的一种精神作用;怒是对不合自己意思的憎恨,从而使自己身心不得安宁的一种精神作用;愚痴是指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一种精神作用。这些精神作用的扩张,使得人类相互间争夺不已、仇恨不已,以至永远不知道解脱苦难的真正道路在哪里。佛陀教导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怒心和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而在具体实践上,则是要人们以布施去转化贪欲心,以慈悲去转化怒心,以智慧去转化愚痴心。佛认为,“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大乘起信论》),说:“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三毒定义

其实佛教中很多经典上对一个词语有很多解释,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佛理是博大精深的,三毒在佛学大辞典上的解释是:

指贪欲、嗔恚、愚痴(又称贪嗔痴、淫怒痴、欲嗔无明)三种烦恼。又作三火、三垢。一切烦恼本通称为毒,然此三种烦恼通摄三界,系毒害众生出世善心中之最甚者,能令有情长劫受苦而不得出离,故特称三毒。此三毒又为身、口、意等三恶行之根源,故亦称三不善根,为根本烦恼之首。

引证解释

晋·法显《佛国记》:“我今但欲杀三毒贼。”

南朝·梁武帝《游钟山大爱敬寺》诗:“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然烧。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

宋·袁文《瓮牖闲评》卷三:“但能专心清浄,屏去三毒,形数虽乖,其会必同。”

怎么向地藏王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求子

求子要真诚恳切恭敬,,不是烧烧香,敷衍了事的拜几拜,就能得到的!,地藏王菩萨,,或,观世音菩萨,任选其一,每天坚持,死心塌地的,礼拜,供养,称念菩萨名号,,每天坚持读诵《普门品》或《地藏经》,向菩萨学习:孝亲尊师,多做善事,帮助大众,坚持随缘放生,家里不杀生。。。。孝亲祭祖,,,必有佳音!

我说的是,你照做自然得子!,不要听其他人在此做广告,卖香炉的说词!

普门品全文

《普门品》全文: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

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

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予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螈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终,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三十二应遍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瓶中甘露时常洒,手内杨柳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南无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扩展资料:

《普门品》即《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妙法莲华经》第二十五品。叙述观世音菩萨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普现三十三种应化身,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事迹。

参考资料:《普门品》-百度百科

如何写求夫疏,写完后该怎么做啊?需要什么仪式啊?

一、这是佛教的俗家弟子源于信佛,但是有身在红尘,想要有俗人的婚姻生活,向佛祖写的自己想要求得一个夫君的文书。

二、具体写作要求是:

1、心态要虔诚;

2、要求要具体;

3、态度要诚恳;

4、语言要规整;

5、思想要纯净......

三、相关范文如下:

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夫疏

伏以观音大士,誓愿洪深,法界有情,等蒙摄受,善根未种未熟未脱者,令其即种即熟即脱。 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良由大士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大士无念,以众生之念为念。 故得慈起无缘,悲运同体,如皓月之普印千江,若阳春之遍育万卉,遍尘刹感,遍尘刹应,无求不遂,有愿皆从也

弟子徐雅芳今年27,有过一段姻缘,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可能面对离婚,现在弟子写一封求夫疏,望观世音菩萨慈悲垂怜,加持弟子婚姻。

1.弟子希望如果和现在的老公真的没有缘分了,希望早日断了这场婚姻,如果有,希望早日能够和好。

2.如果和现在的老公没有缘分了,那弟子希望未来的老公

1.希望是能孝敬我父母和他父母的

2.希望能有一个好工作的

3.希望能和弟子一起学佛,那将来能共同把两方父母送往极乐世界。

4.希望样子不要太丑,过得去就行

5.(最后一个愿望只有菩萨和我心里知道)

谢谢慈悲的观世音,愿我生生世世与大悲咒结缘,永世不要忘记。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t/98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