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铁鼓(九重葛百度百科)

我想买本锻炼身体以及锻炼过程中吃东西的书应该买什么书
买本易筋经就差不多了
"修真图" 是道教著名的丹道修炼图,与 "内经图" 齐名,也是隐喻着道家顶级修炼功夫:丹道修炼的诀窍,其出处及历史已不可考,张果老祖师曾云:『修真图中有妙诀』。
"修真图" 为好道者所钟爱:收藏之、究研之、张挂之。可惜古时没有复印机,每每以手抄流传,时日一久,错漏层出,而且版本众多,令学者无所适从。坊间流传最广者,为 "北京白云观" 之藏版,当我细阅之时,惊觉内文错漏竟达数十处之多!图形含糊不达意者、后人肆意更改者、字行衔接出错者,总数亦有十数处之多。道门瑰宝岂可如斯陋绌?遂有寻根究源、修正重刊之愿。
尤幸得天之助,图内文句源出之处,几乎全部可从《道藏》寻出,又觅得广州三元宫存有清.嘉庆年间所立之修真碑,以资参考;更得师兄之义助,以计算机从新绘画,并输入文字,其间披星戴月,百次修正;另文句加上标点,刚赶及在癸未年《金兰特刊》中刊出,望能助修真者之万一。"修真图" 刊出之后,又有金兰兄弟姊妹力邀讲解,是故不嫌道力不足,藉此之时,尽吐肺腑之言。
修真图的用处
不熟地形须用地图,航海要用航海图;修真内修性命,不一定用图,但也有其独特的用处:正如 果老祖师所言,仙真写下修真之妙诀,用以引渡后来之修者。
修真图的主架,乃一身有关修真的透视图,图的右上角有整体之简述,人身关窍穴位数百,修真图显示了重要关窍的名称与不同的别称此可澄清流误,及其在人体相对的位置,时有「一矢中的」之效果。譬如 道祖之十四字真言:『玉炉烧炼延年,正道行修益寿丹』,当中所指之 "玉炉" ,究竟在那里?欲明所指,只须图中寻。
关窍
修真须理法并重,修真图有如一个精密系统之操作全图,剖析各部之运作,对于研习丹理,有极大的帮助。修真图描述了三丹田及重要关窍的特性、作用、所通连之窍穴,及如何「开关展窍」,譬如 "三关" 之作用及其冲通之法;其细节容后探讨。
五脏
修真图之两侧,尽是五脏连胆特性之专文。五脏盛衰关乎身命,而身命关乎心性。修真以命炼性,炼精�合神,借假修真;文中引用《黄庭经》讲述各脏腑与修真之关系。譬如描述肺之专文:『...是以诸�属肺,肺为呼吸之根。黄庭经云: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
应时
一年有春夏秋冬,一月有弦望晦朔,一日有子午晨昏,天地有阴阳之循环;人身有道人身为天地之缩影,乃小天地也,灵窍应时。修真图中以初一至三十的月相,及其特定的位置,来表示阴阳进退的情况,及其相应于人身的部位。譬如:十五在坭丸,廿四在脐,初三在尾闾...
易道
丹道内修精气神,但精�在体内隐渺难睹,难以言诠,是故《龙虎经》、《周易参同契》,始以易道来比喻丹道,盖日月为易,象莫大于日月,人人可见,其理易明。修真图以易卦及其位置,来演易修真之秘;其中心部份,更是以易卦,附加文字及图象,来演示修真之法。譬如:取坎填离、乾坤相交、五行攒簇等……
内经图比较专注在修真的法程上,但修真图则多着重于上述的四个领域。要破解修真图,则须在关窍、五脏、应时、易道这四方面,及其互相之关系下手。
关窍—第一关—心
修真图以 "绛 音降 宫" 为 "心" 之宫,绛宫在鸠 音沟 尾骨 即胸骨剑状突起之处 之下,其文曰:『绛宫中穴实我 心 也,一名离卦,一名午时,又号南宫,受炼神室之所 魂魄交会之处,又名:诧女,一名真阴,又名碧眼胡儿,在方为南,上所有掩骨覆之,医家名为鸠尾,退此心不守此穴为后天思虑之神 即识心也,又云龙从火里出是也心,五行属火,心静返神,神凝性见,魂由心炼,故云龙从火里出。』。
心为身之主使,心念一动,精气神随即受役而动,若在修真时妄生杂念而心动神移,则三宝亦随而外驰,一泻无踪矣;气不能培,性亦难养 所谓修心养性,此为背道。是故天心坦坦荡荡 无物不容,道心清清静静,佛心空空明明,唯人之心机巧不停,贪务多欲,吕纯阳师尊有训文曰:『时时拴意马,刻刻锁心猿』,是其故也。败道由妄心,成道也由心。
道祖有云:『道由心学,道由性发』,譬如守养内气在丹田,两手心抱丹、神火下照、聚气丹田等等守养之理法,乃由师传,心学心悟,但守养之道,终由灵性发挥,无须念念相续而成。若心性合发,由性发心,由心配性,心性相辉,共臻善境,达致修心养性之要旨。
修真图中绛宫之上,画有南方七宿组成斗形:井鬼柳星张翼轸音诊,斗柄所指,即灵性所向也;绛宫之中,画有 "绛女",两手按心,因其心至为不定之故,以代表人心。心在八卦属离,绛女之下,画有离卦,离卦两旁有 "心不动�自固" 六字,乃养气之要旨。心宜静而性宜定,心性合道而常明,心性合一,精气无有不从;心既空,神既定,精足气足,关窍自然展吐。
离坎相交,取坎填离
绛宫下八寸四分,即人身肚脐的位置,旁有文曰:『脐为生门,太乙神君居之,主人性命,司一身一万二千精也。』。又曰:『脐门号曰生门,有七窍通于外肾,乃精神漏泄之窍,名曰偃 音演月炉,即任脉,下有九窍,即地狱酆都是也,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曰玉池 黄庭经以口为玉池,又曰下丹田,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
修真图中 "任脉" 之上,画有 "婴儿",婴儿两手上扬,因其阳�至为隐藏之故,以代表人之肾精。肾精在卦属坎,婴儿之上画有坎卦,坎卦两旁有 "身不动精自固" 六字,乃固精之要旨。修真之道在于离坎相交,取坎中之阳�,以填补离中之阴、心中之实。 李道明师尊曰:『兹欲寻真,八卦坎离,坎中真阳,由下而上,离中真阴,由上而下,上下颠倒,取坎填离…….』 。
李道明师尊又曰:『大道本来在坎离,即阴留阳悟玄机,玄机本来无定位,只在后天返先天。』注:当年我之元神投胎夺舍,乾坤交 而化坎离 ,坎离乃我之身心,故大道之本亦在身心耳。修真在于即阴留阳,而以心性领悟玄机;即者在也,在阴、在静、在定而留阳则阳住。
此玄机本来是没有定位的,譬如离为火府、为目、为心、为绛宫;坎为水府、为肾、为肾精、为丹田,妙于取坎中之阳,以补离中之阴。但其目的只在乎性命在后天的状态而能返回先天的状态 。 坎离既然无定位,取坎填离便要提纲挈领,于夜半子时,两手手心按脐,以至柔安静之心,用神火下照脐内一阳潜动之处,生真一之
婴儿
道门对 "婴儿" 有进一步之解释,为初修未壮之元神, 师尊有云:『……三家相见产婴儿,婴儿是一含真�,十月胎圆入圣基。』
三家相见亦即所炼之「三元一体」,所谓三家者亦即三元:精气神之元 也;元者始也,有初与首之意。三元即神气精之元,亦为上中下三元。接着的乩期 即4月11日,李道明师尊临坛再次赐示「三家相见」的玄奥。两位 师尊先后重述,定必非常重要,刚好与此修真图所述之关窍有密切的关系,故顺水推舟,一起在此课程探讨。
上元
先论上元第一家:「东三南二共成五」三与二是以 "河图" 之数而言。魂数三,属木居东;神数二,属火居南。灵魂本非物质,入胎之时,化神栖于泥丸宫,动静常与人俱。魂昼寓目,寓目能见;当人着于事物,魂有执而运,动而生神 木生火;及后神动而生心 思想,落入后天。今修者双目回视 眼为神窍,神光内照泥丸宫 上丹田,静心返神,息心忘虑,定神安魂,逆返先天之本根,回复如如之本我,变成 "东三 魂" 与 "南二 神" 同在而成五数,故云「东三南二共成五」,是为神之元。
修真图有内文曰:『泥丸为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虚开一窍,乃藏神之所,眉心入内正中之处。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再入一寸为洞房,再入一寸为泥丸。』又曰:『泥丸有九穴,以按天上九宫...神室泥丸九窍乃天皇之宫,中间一穴,形如鸡子,状似蓬台,昆仑是也,释曰须弥山,修真之子不可不知也。』
下元
若以修真图之月相来测定人身之方位,晦朔 三十与初一 之间为北,月望 十五 为南,而生门即脐 的位置,是在一月之廿四,即人身之 "西"。脐是躯体 魄 之中心及起点人身受孕育的位置,也是气机之枢纽。图中有描述写道:『脐门号曰生门,有七窍,其一 通于外肾,乃精神漏泄之窍,名曰偃 音演 月炉,即任脉,下有九窍,即地狱酆都是也,又曰气海。人以丹田火烧炼精�,地狱以火烧炼鬼魂,其理相近。 稍下一寸三分曰玉池,又曰下丹田,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
在图中地狱九窍之右下,有一螺旋形的管道,下通涌谷道 左外肾,旁有玉炉,右为泉谷水 右外肾,上通精囊、真一处到枢机,即两肾之连环,经 "银河" 而通二眼。此螺旋之�乃丹田中之气,此即下丹田也。在此上一寸三分,有三圆圈排成品字形,圆圈中各有一云头 即以雨字为字之上部 字,若以上左右的次序,则为 读透、 读忸、 读凳。分别代表神、气和精。此即为烧炼丹药之时,精气神合聚之处;精气神三合生 "真一之真一之源出无极",所谓三清成一气,是故此处名为 "真一处"、一阳复初...
修真者于夜半子时,于真一处合聚精气神。譬如意向下元可以运神,手心对丹田可以运气,提罡可以运精。调控得宜,数分钟之内,丹田命蒂 此即西四也 开始火热灼闪,若隐若现。久之火热扩展,下运于精府 此即北一也,连绵不绝,开展 "阴跷",窍穴丹田与精府 相通,令坎水泉谷水 逆流,即以 "北一 精" 连同 "西四 魄",共成五数,故云「北一西四连同之」。
在此一提,李道明师尊于4月11日乩文暗示,入坛真心勤笃修真之士,于夜半子时,诚心叩禀,可获 师尊加持。
中元
中元即气之元也,在修真图中有文曰:『心下有穴曰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处,直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 穴也,乃中丹田,左有明堂,右有洞房。无英居左,肝也;白元居右,肺也。中空一寸二分,乃藏气之所,炼气之鼎,直下至脐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有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有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
黄庭中宫,居天地之中,在人身约为脾胃,在后天有消化转纳的作用;其五行属土,故又名 "土釜 釜为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类今之铁锅",因其像釜有烹调转化之用;在卦为坤 ,坤德厚载,有柔顺培育 养气养丹 之功;三田之中丹田,为内丹转化、温养、哺育、贮藏之所。
中宫属 "土",土分阴阳,阳土为戊,阴土为己,二土和合而成一 "圭" 字,故在图中坤卦之上,有 "刀圭" 二字。刀圭乃古人量药的器具 形如刀,尾端尖锐,中间下洼;盖人身 "精神魂魄意" 之意,居中属土,比喻心意 阳 和潜意 阴 的互相和合,而成为 "真意",时常流放阳意之刚执而迁就灵性之阴意,此即图中所谓「流戊就己」也,犹如用刀圭量药以调治也。真意为人身精气神所依归,又如天中之北斗星,斗柄的指向,为天地万物所依归,故刀圭二字的两傍,又有北斗七星的星名 (在此省略)。
黄庭的神奇和妙用是难以用简单的说明来表达的,所以 太上大道玉宸君 号灵宝天尊 作《黄庭内景玉经》, 道祖亦着有《黄庭外景玉经》,两经的主要内容在于解说身中各部位及诸神,藉以明白修真之要义。
黄庭
《黄庭内景玉经》对黄庭有妙述云:
仙人道士非有神, 积精累气以成真,
黄童妙音难可闻, 玉书绛简赤丹文;
字曰真人巾金巾, 负甲持符开七门,
火兵符图备灵关, 前仰后卑高下陈
注:仙人道士非是有神奇之修真妙法,乃是能时常能积存真精、累藏真气,收贮于黄庭中穴,续渐精强�壮而能得证真人之境域也。黄庭真人之妙理玄音是难以听得到的,古来玉篇之书、绛册之简内有金丹至道之经文,谓真人穿着金色之巾裳,负带着六甲之阳神,持有符信,开阖七门。
七门者:一曰天门在泥丸,二曰地门在尾闾,三曰中门在夹脊,四曰前门在明堂,五曰后门在玉枕,六曰楼门在重楼,七曰房门在绛宫。同时更率领着阳气火兵,如带备着兵符图章等,进守灵关;前仰明堂,后卑尾闾,高向泥丸,下入阴跷,周天环匝,陈列无遗。
「三元一体」或「三家相见」之时,一周流,循环无端,金乌 离中之真液 玉兔 坎中之真阳 如梭之转,河关通畅,窍穴相连,周流不息,上中下三元结合,身心性三家若一,祥和安定,金晶满目,杳杳冥冥;感之上下则为三,无人无我则为一。此亦即结就婴儿之法,弥历十月 以人胎成长的时间作比喻,法身晋仙圣之基。
刚过之 师尊圣诞, 王母赐示曰:『有道知道远,无心见真性,若不通三一,如何出五行?』其中通三一者,即通达三元一体。可见通连三元,乃超脱五行之重要法程也。
真意
"真意" 之道在于不动;意不动,神自灵。意动则气运,气运则不离阴阳之动变,气有阴阳之动变则不能结聚成形 金液玉液。意之不动在于无为而至,自然而然;不能强而闭固之,若用意镇摄之,则终有意在动焉。初修者可先用意收摄,然后慢慢放任自然,若觉意动,又再收摄,如是反复练习,直至真意不动,出于自然,此即戊己不动于中,所谓「戊己自居生数五」也。
三关
1 古时从水路运米供给京城或供应军旅等,称为漕运,漕溪乃漕运的水路也;唐宋以来,设有专官掌理。丹家以此比喻人身运输阳之路径也。
内经图有文曰:『人之一身...后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也。"尾闾" 在脊柱之下尽头处,关可通内肾之窍。从此关起,一条髓 脊髓 路,号曰漕溪1 ,又名黄河,乃阳升之路,直至两肩夹骨对处为 "夹脊",又上至脑为 "玉枕",此三关也。』
图中人身之脊柱部份,有两条并排之管道,管道之上排有二十四个小圆圈,小圆圈内各写有一节气之名称,以代表周天廿四节气也。管道之上又有三个大圆圈,以代表三关,三关各有专文描述;尾闾在冬至之前,夹脊在大暑、立秋之间,玉枕在管道之头。此外,三关配有 "三车",三车各有不同。由尾闾至夹脊,须如驾羊车之轻柔,故配之以羊车;由夹脊至玉枕,须如驾鹿车之迅捷,故配之以鹿车;由玉枕至泥丸,须如驾牛车之奋勇,故配之以牛车。三车比喻采纳精�之时,在不同的阶段,应用不同的火候。
尾闾关
醍醐制自牛乳,为美味之饮料。醍醐灌顶喻灌传道理、智慧予人,使人心性得到醒悟,消除烦恼而得内心清明,所谓「醍醐灌顶,甘露洒心」。修真图借此比喻行功时的境界,纵使阳灼热令体汗淋漓,内心也是清明而头不昏晕也。
为三关的第一关,图曰:『尾闾关一名九窍 下九窍,又名九头狮子,又曰如太子射九重铁鼓;阴关固闭,常年不能开,故 名九重铁鼓。太子即纯阳也,能醍醐灌顶,方能穿通,故曰射九重铁鼓,乃上天之径路也。 尾闾关一名地轴、神壶,又名朝天岭,一名龙虎穴,一名三叉骨,内有金鼎 炼金晶之鼎器,内外相通共三路 玉炉,内肾,夹脊,上通夹脊,直透顶门而上泥丸,通一身之骨髓也。』
阳�亦即 "真一之�",古喻为 "铅",培炼之法,在01-03年之修真讲义-"内修精气神" 部份,已有详细的讨论 请参阅癸未年之金兰特刊。神炼下元,阳�潜动,灌溉裁培,但觉丹田气暖,由弱转强,火热灼闪,渐而下元精气氲氤蓬勃,此时若能将两足完全放松,热力便由神阙、气海向下伸延,过两膝而下行足底,启动肾窍涌泉穴。若精强气足,自然展窍开关,阳气自尾闾而上,一撞三关,直上泥丸。
在修真图中生门 肚脐 之下,乃两条并排管道之一的起端,旁有文曰:机关之窍,引仙之门。又曰:愚人以此杀身 受色欲所诱,损耗精气,圣人以此飞形 炼精化气,炼气合神;并称此起端为送仙生门、北极降魂慧剑所。又有吹笛童子,坐着耕牛,状似沿管道而进。 济佛曾有降坛诗一首,妙喻此法:『道门有三宝,铁牛种金钱;人人本自有,咫尺在眼前;在世能富贵,修炼成佛仙;入水不能溺,遇火不烧燃;凡人不识宝,至亲不轻传;看透个中理,只在颠倒颠;时时心中养,刻刻守干干。』
论三关
"阳气" 由真一处潜萌,在下丹田长养,气足而发动,下行开关展窍,炼精化气,导引坎水逆流,逆上三关。"精气" 生于坎位,填补离中之阴,所谓取坎填离是也;其主要作用是修炼元神,祛去灵性阴霾。缺乏者:内景漆黑,魂魄重浊,阴质 恶孽 令灵性偏执,偏离正位,心神昏浊,受制于物 身内外,滞碍不停,难以静定。充足者:内景明朗,精光常现,魂魄轻清,灵性超脱,心意宽解,不受物拘,清虚灵明,祥和安定;灾病不作,智慧日增。
锻炼身体,可以从形态上或体能上的改变,来显示成果;修炼灵性则不然,人人灵性虽有,但却难以察见。是故修炼元神,只能以精气的内观景象来反映元神的状态;譬如肉眼看不见的气压、气流,却可从天上的阴晴、云雨及风雷的变化反映出来。《洞冥宝记》第二十六回. 吕祖度己度人文中有自述修炼的过程云:『读三教书,玩一壶景。』所谓「玩一壶景」者,即修炼灵性的借喻也。
修真以修炼元神 灵魂 为主要目标。初修者不明所以,追求身体上的气感,以为三关只是脊柱上的三个关窍,故用意领气,沿脊髓上行而冲通之,有气感掠带过就以为道在是矣、三关通矣、无何难矣。谁不知用意领气已是不断地动心用意,人的心性在动心用意之时,只能在后天意识的层面,而不能返回先天灵性的层面,又从何而能达到精气充盈之内景哉?
上文所述三车 羊鹿牛车 之要领,便是能将精�传输至灵山,畀元神采纳,化其阴霾,方契修真之要旨。引而申之,精�过三关,便是元神采纳精�的三个重要程序。当安炉立鼎、离宫修定之后,神识便开始独立为主,以人体为觉知的天地 所有领域;体现了「两重天地」的情况 即人体之内为内重天地,人体之外为外重天地。灵觉感观的领域,可以集中在目前一点,也可弥纶于天地之间,更可退藏于密 无知无觉 ,其变化甚大;不似人身在现实生活中,变化甚微。
李道明师尊曰:『甘露 坎水 上升,离火下降,升降出入,若存若亡,绵绵密密,勿念勿忘,似守非守,外寻感应,内求呼吸。』。此乃 师尊的真修法诀,其中外寻感应,即寻求身中关窍之感应;譬如下丹田之火热灼闪,阴跷穴的雪里开花与及绛宫之宽怀细柔等感应。内求呼吸者即灵觉感观领域的收放开阖也。譬如开放之时,下达涌
泉;收阖之时,将精�收纳在泥丸等,所谓「一粒粟中藏世界」是也。由于元神采纳精气,在开阖之时所遇到身、心、性的障碍难关,三关之障碍,自然而形成。
尾 闾 关
第一须阳气潜动,丹田气足,精气能在坎位炼化。而欲搬运精气于灵山之上,又需神火下运,引领三车至灵山塔下,穿越而上,并非容易之举,此身之障也。
夹 脊 关
其次精气受心意所使役,心动则气散,欲使精气收束聚陇,上运灵山,非炼就寂静安虑之心,无法达致。夹脊关通心,精气易散,此亦心之障也。
玉 枕 关
若魂性偏执,精气不纯,在玉枕关处 亦即上九窍处 振荡不休,心神不能返回先天灵性的层面,精�不能归纳于元神,此灵性之障也。
与天地合其德
修真之士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处世如是,修真亦然。修真下手,静定之中,炼就“心”与“性”相通,心性合一,心性和谐,天人同发,不偏不倚,阴符经所谓之:五贼在心 心中五行之运,施行于天 能与性同步施行 是也。
故能取用身中之精炁,主宰关窍经脉、四肢百骸,一切动静聚散、生成变化之权,阴符经有云:「宇宙在乎手 掌握之中,万化生乎身」是也。心性唯能“万物作然而不辞 不辞劳苦,生而不有 不视为已有,为而不恃 不自恃自傲,功成而弗居 功成身退而不居功”道德经观徼章第二,此乃内修时与天地合其德也。
与四时合其序
烹炼精气神,全凭阴阳之力,始以下丹田发动“阳炁”。阳炁由初始时之似有似无,渐渐热气充盈上升,以至高峰时之热力盛炽,熏蒸一身上下、四肢百骸。这段时间,就好比在一日内的-子时之后至午时之前;也好像在一年里的春、夏二季。修真之士利用阳火,烹炼精炁,炼精化炁,炼炁合神,是为之“进阳火”。
其后阳极阴生,热力开始减退,神火慢慢收敛,精炁开始凝聚,如雨云之成雨;渐渐凉气续增而转寒,以至万物一身之精气,收摄归根,潜藏于密,守命待时。这段时间,如在十二时中之午时至亥时;一年中之秋、冬二季。
修真之士,顺势将精炁凝聚,转化收藏,炼神还虚,是为之“退阴符”。若不罔迭罔起,则在一次之烹炼中,仿如经历春夏秋冬四季。有道之士,进退有度,合符时节,故能与四时合其序。
吕纯阳师尊于六月初二临坛,赐示修真时节气往来、寒暑迭易之内景:
春:阴中有阳,由寒转暖,春暖花开,温情洋溢,气候和暖,万物生长;
夏:由温转热,阳中有阳,阳和暑热,酷暑湿热,火炎土燥,烦燥不安。修者应 心安神静,神静脑灵,灵敏巧捷,敏捷机灵,身心灵窍开展,智慧道心,热衷于道,道心坚定,坚毅不屈,信心十足;
秋:物极必反,阳极阴生,阳中有阴,由热转凉;秋凉气候,清爽自如,如来如去,来去自如。明镜秋毫,(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时节无差。若有行差踏错,一子错,满盘皆落索。
冬:智慧属水,冬水旺盛,阴中有阴,由凉转寒。寒热温凉,谓之四性。
修真图中可以见到环绕着人身,有三十月相。由玉炉之初一 月旦,到尾闾之初三 震,近夹脊之初八上弦,上至泥丸之十五 望,生门前之廿三 下弦,再回至玉炉前之三十晦,是为月相之一循还。
这循还路径,贯串人身主要宫位及关窍,经云:「五千四十归黄道,正合一卷大藏经」。大藏经有5040 360乘14 卷,包含整套修真之典藉,李道明师尊云:『经者径也,修炼途径』,暗示修炼之途径,全在这循还路径之上。
月体本无光,借日光而生光,月相显示了日月交会的情况。丹道借月相来说明魂魄交会之状态:以日光为魂,以月体为魄,所谓「日魂月魄」是也。由初一起,魄中生魂,至初三而现出一弯新月;初八上弦,魂魄各半;到十五月望,魂全而魄消。又由十六开始,魂中生魄;
进退日月权
修真图以月相之弦望晦朔来比喻修真者身中阳之晋退,同时也显示了“魂”与“魄”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其中以月之光华比喻人之性光 灵性之阳性表现,以月之本体喻人之阴魄 身体之六识与功用。
晦朔
三十与初一之间,阴阳相合,日月交会,乾坤未分,性光为阴魄所包,隐藏不见,为人身归根复命的时候。交会之后,魄中生魂,至初三日,一弯新月,始露性光,在卦为震,元性初现,铅鼎温温。阳魂渐长,阴魄渐消,至初八日,魄中魂半,是为上弦,在卦为兑,此时性光持续增现,如帘帏透光,阳火渐盛,热透中关。
至十五日,日月对望,阳魂盈满,阴魄全消 退藏,在卦为干,此时性光圆满,圆陀陀,光灼灼,乃人身魄之精华 阳精阳�,与阳神相聚之象,如日月之精华相合而生满月之象,此即修真之士与日月合其明是也。初修者即使未能炼至如此之境界,在一次静坐之中,也有灵性最显现的时段。
十五既望,盈不可久;天地之消息,物极必反,阳极生阴,阳火始降,转退阴符。十六以后,魂中生魄,阳反为客,阴反为主,阳魂受统摄于阴魄;阳始退,而一阴生,在卦为巽,此时为灵性归于身命之始也-灵性转退,身体之感觉渐增,在此之时,损道最易,若行差踏错,则前功尽废, 吕纯阳师尊前坛所指:『一子错,满盘皆落索』。是故守道功夫,持盈保泰,最是重要。
师尊更有妙诀示下:「明镜秋毫」是也。阴魄 身体之感觉 既然渐增,顺将觉知转留在眼根内照,阴魄愈增长,愈察秋毫;而身中阳消阴长之变化,则顺其自然。随后阴魄渐长,阳魂渐消,至二十三日,是为下弦,在卦为艮,魂中魄半,是为灵性归于身命之半也,在时应秋,秋高气爽,心景灵明,阳�凝聚,顺时而转化为金津玉液。
至三十日,是为月晦,在卦为坤,阳魂全敛入阴魄之中,性藏于命;修真者于此之时,顺时归根深藏,将金津玉液,收贮于中宫密户之内,封固守护。魂之与魄,互为室宅,此消彼长,一开一阖,一现一藏,此乃阳魂阴魄之相互关系也。
炼魂制魄
上清道尊临坛演道说法,以易经之“干”卦来谕示阳�进升之要领,并默授炼魂制魄之法诀。当阳�进至阳魂盈满、阴魄全消之际,阳魂主事,阴魄自然制伏;与前所述之日月对望、性光圆满,境界相同。
道尊以易道来阐明丹道,以干卦之爻辞指引修炼灵性之火候:干卦之初九潜龙勿用即全在休歇之状态也;九二见龙在田即阳�初动于下田也;九三夕惕无咎,此时阳火盛炽,不三不四 魂魄状态各半,三凶四惧 魂有凶险而魄有恐惧之感,身心不爽,是故应谦虚谨慎,步步为营,中正和平,不偏不倚,不卑不亢,是以防危虑险也。
九四或跃在渊,此时危机已过,高飞无虑,海阔天空,鸢飞鱼跃 阳气升跃、灵性腾飞,一气周流,然未能稳也,故云或之;九五飞龙在天,此时阳气极盛,灵性如飞龙之升腾自如,修真之士,恒持不断,潜龙自有飞腾日,九五至尊 灵性主宰一切,飞龙在天。
破地狱,佛道之间有何区别?
两者区别如下:
一、概念不同
1、破地狱,破地狱是道教里是一种基本的科仪法事。一般人会以为破地狱的仪式,是打开地狱之门让死者进去,其实破即是「破彼」。
2、佛道,佛和道都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思想,有相同也有差异。对于众生一直都只能处于一种轮回状态之中的客观现象,佛门就将它称之为六道轮回。
二、意义不同
1、破地狱,在道教裏破地狱是一种科仪法事。里面有破瓦片的行为,是做给孝子贤孙看的,透过这种行为,可令在场的生人感到亡者已得到醒悟,因而得到安慰。
2、佛道,一个人要想成佛,他除了具备聪明智慧之外,还要有广大的誓愿悲心去普渡众生。要以这两种“悲”和“智”交互运用,相辅相成,做到彻底、圆满的境地才能成佛。
三、本质不同
1、破地狱,生前有作孽者,死后必沦入地狱。而破地狱就是用来「斋醮建功」,即以神光法力来破彼岸之幽暗,使亡者猛然醒悟,放下执迷,从而超拔仙界,不再受地狱之苦。
2、佛道,道家把宇宙一切的本体称为”道”,佛家把一切的本体名为”法身”,异名而同出。说的都是世界的本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破地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道
我想修真 请那位前辈教我啊
[金关玉锁诀]
重 阳 真 人 金 关 玉 锁 诀
终南山重阳子王嚞撰
1 或问曰。如何是修真妙理。答曰。第一先除无名烦恼。第二休贪恋酒色财气。此者。便是修行之法。夫人之一身。皆具天地之理。天地所以含养万物。万物所以盈天地间。其天地之高明广大。未尝为万物所蔽。修行之人。凡应万事。亦当体之。难曰。天有昏暗。地有动摇。山有崩摧。海有枯竭。日月有盈缺。且人有疾病无常。如何治之。答曰。欲要治之。除是达太上炼五行之法。
2 问曰。如何是五行之法。诀曰。第一先须持戒。清静。忍辱。慈悲。实善。断除十恶。行方便。救度一切众生。忠君王。孝敬父母师资。此是修行之法。然后习真功。诀曰。第一身中东西。要识庚甲卯酉。第二身中南北。要识坎离铅汞。诀曰。庚甲卯酉者。为昼夜。甲卯者。是肝之气。八节中。立春。春分。口中为津也。庚酉者。是肺之气。八节中。立秋。秋分。口中为液也。坎离者。寒暑。离铅者。是身中心气。八节中。立夏。夏至。身中为血也。坎汞者。是肾中气。八节中。立冬。冬至。身中为精也。精生魄。血生魂。精为性。血为命。人了达性命者。便是真修行之法也。诀曰。精血者。是肉身之根本。真气者。是性命之根本。故曰。有血者。能生真气也。真气壮实者。自然长久。聚精血成形也。
3 问曰。既为人。因甚生死先后者。何也。答曰。先死者。为其人心著欲乐。贪恋境界。是男子者损精。妇人损血。白日不断无名烦恼。夜中不斩三尸阴鬼。男子妇人。已有无常也。
4 问曰。不死之人。何也。答曰。不死者。为其人身。清静无垢。惜真炁在丹田。精血不衰。其人不死也。难曰。多见今人清静休妻。亦不能成道者。何也。答曰。虽是此人清静。却不达真清静之功。其人虽是一身清静。却不能定於精血。养真气。此人身清。心不清。其身静。意不静。岂不闻《清静经》云。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经》云。不垢不净。若论真清静者。眼内无泪。鼻内无脓。口内无唾。不鍊大小便。男子养精。女子定血。万邪归正。万病不生。方可是丹田清静。今人说清静者。都是假名。夫修行。若内外相应。夫言大乘。先说小乘。《心经》云。能小能大。未言过去。先说现在。过去者是果。现在者是功。又云。功成果满。未言真。是(「是」字或当作「先」)说假。惟一灵是真。肉身四大是假。相借炼假成真。感合为一。诀曰。现在一身安乐为小乘。都是大乘之根。初地法(「法」字或当作「发」)心为小乘。结果为大乘。小乘为根。大乘为梢。诀曰。梢根相借。梢借根而生。今修行者。不知身从何得。性命缘何生。诀曰。皆不离阴阳所生。须借父精母血。二物者。为身之本也。今人修行。都不惜父精母血。耗散真气。损却元阳。故有老。老有病。病中有死。既有无常。何不治之。夫真道者。空中有实。实中有空。《经》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从真性所生为人者。亦复如是。昔日老君炼金木水火土。留下三乘妙言。行行灭罪。句句长生。第一。上有神仙抱一。第二。中有富国安民。第三。下有强兵战胜。
5 问曰。何者是神仙抱一。抱一者。天下人身之根本。一者。是万物之根本。一者为道也。昔为初一者。真水也。水中生气。气中生水。万物者从一生,万物是长养。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中四智功五眼。恁起六根。扫荡七魄。运开八卦。说九思真道。凭无漏果圆融。意想自神。长在丹田。抱守元炁。莫教散失。此者是抱一之法。
6 问曰。何者是富国安民。诀曰。男子女人身中。各有九江四海。龙宫库藏中。有七珍八宝。莫教六贼偷了。此是富国安民。
7 问曰。何者是强兵战胜。诀曰。夫战胜者。天下少人知。夫战胜。是常之法。难曰。既论清静之法。何得说战胜。理解曰。今人不达战胜之法。又能治於病疾无常。战胜者。第一。先战退无名烦恼。第二。夜间境中。要战退三尸阴鬼。第三。战退万法。此者是战胜之法。若人会得三乘者。变殃恼为福也。夫修行者。常清静为根本。大乘之法。欲为大乘者。需索从小乘而起。清不离浊。动不离静。静中便生动。浊中便自有清。有天地。有日月。有水火。有阴阳。谓之真道。经云。纯阳而不生。纯阴而不长。阴阳和合者。能生万物。今人修道者。却不修真道。道者。了达性命也。性命者。是精血也。人有万病。是病者。皆伤人之命矣。有疾病者。尽不干五脏之事。都是损了精气血三宝。欲要安乐长生者。除是持清静之识。或有未出家之人。年少时不能持清静之果。从小乘入中乘上乘。初地达法心为小乘。觉悟者为中乘。了达者为上乘。第一是化城。第二市银城。第三是金城。似一根大树,先有其根。后有其梢。如常时只宜清静。大为正道也。
8 问曰。假令一身清静。却逢天魔之日。如何治之。又假令逢外道波巡。请问如何治之。答曰。波巡者。界也。境界皆有。只要识进退。三要辨清浊。若逢阴阳者。加火入水。却浊不相煎之法。诀曰。假令魔军来时。急须准备检三千强兵。诀曰。三千疏真功强兵者。为其气也。有来无去千息数。积其气在丹田不散。只教暖。不教冷。自结胎仙。为妙法也。若人得如上妙者。永得如上真功。功成果满。永得安乐长生。一切修功之人。临有难之日。小心准备。
9 问曰。如何治之。解曰。人临有难之日。先见其死相。
10 问曰。如何是死相。诀曰。天柱动摇。树倒山摧。六神俱乱。性命不能保。精神恍惚。天地暗。日月无光。便是无常之苗也。有漏之身为地狱。无漏之果为天堂。人有漏之身。须证无漏之果圆者。皆共成於道果。
11 问曰。假令白牛去时。如何擒捉。诀曰。白牛去时紧扣玄关。牢镇四门。急用先人钓鱼之法。又用三岛手印。指黄河逆流。掩上金关。纳合玉锁。如人斩眼。白牛自然不走。名机出水登彼岸之法。有十般定性命之法。诀曰。一名金关玉锁定。二名三岛回生换死定。三名九曲黄河逆流定。是名无漏果圆者。皆共成於仙道。若定了宝时。休教滞了腰脚。昏了眼目。此是定三宝之法。
12 问曰。若有人收定三宝。搬运归寄何处。先用芦茅穿膝之法。烹气冲宝炉骨。运气直至涌泉。补於二足。然后七返还丹之法。如气滞定腰脚时。便行铁车黑牛功。然后开宰门。如得元炁壮实者。先行肘后飞金晶之法。如不用行此功者。不行穿膝之法。不行七返三岛之法。便行肘后搬精补脑之法。望长生不老。今人行功。顾上不顾下。如小儿建塔。下不坚牢也。如何是。中炁实要坚牢也。又於坎宫。便用羊鹿大牛三车。搬从荆山运宝。诀曰。荆山却近。有一人姓卞名和。有一日。荆山打柴。却见一凤凰落於一块石上。卞和便知石中有宝。将来献帝。帝大怒。刖了卞和双足。诀曰。卞和者。识也。意。顽石也。凤凰者。是真气成是身。玉者。是骨中精髓。刖者。是两足不行穿膝之法。诀曰。善清静。名曰下元宝成。如日月相似。便用三车搬运上昆仑顶。叹曰。今人能道不能造。能说不能诀。又曰。行功。心行意不行。今人多迷。不修身体。第一。神性是大牛之车。须索动青牛拽车。车中载宝是鹿车。第二。行白牛拽车。车中载宝。第三。暖气行大是羊车。赤牛拽车。车中载宝。三车行时,初离荆山尾闾。中入地轴。过天关。过下双关。肾俞二穴是腰。腿入曹溪地。夹脊止双关。夹脊是也。双射上苑岩分水岭。二名天台岭。三名女子运宝。前安乳香。频进真火。如行此功。一年令妇人如童男。意想铅汞二珠。射蓬莱脑后开。天门自开透红霞。真炁入髓海自暖。令人头白再黑。名曰肘后飞金晶之法。我师言曰。皆见提井人。不见用绳儿无。虽后生有神水还丹田。夫行功之时。子午起。跏跌坐。搓手。如真气煎体。过天桥。过额颅是也。只教上腮下腮。上用意分。真气两下流转。太阳元。中落於腮。上流牙齿。从左口角。右口角取液。又为玄珠甘露。用赤龙搅得匀停。漱为雪花白。有甘味也。口是八色琉璃渠。一中八味水。二水中能生八识。口含藏真气。真气中分八卦。艮为立春。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 . 坎为冬至。八卦中各生阴阳。阴阳中各分寒暑。诀曰。咽津为阴。随后行气。乃为阳。须索阴阳水火停分二。清津分三两咽。常留二停。恐树枯竭。又云。惜水流。不得江河断绝。又问七返。诀曰。咽神水。到气颡中肺。化为液。善治诸咳嗽。渐生於魄。又云。咽津到心上。令人心开悟解。又是洗心神水。洗心见性颂曰。见花五叶开。步步入仙台。神水化血。又咽神水到肝。肝为木。假名为青龙。龙得水时必旺。善治一切眼。气化为津。又咽神水到脾。脾为土。土得水者。能生黄芽。腹为大小肠。九曲至脐中一寸三分。方圆一寸。左青右白。前赤后黑。中黄戊己。名为丹田。田内一座宫。宫中名曰黄庭。宫中有一罏。名曰丹罏。罏上坐定一只金鼎。下频进真火。上频添神水。水火者。坎离也。夫水火。是君火。臣火。民火。三火者。为真味也。心性意是也。今人未了达三般者。第一味不明。第二味不悟。第三味智不成道矣。若人达三般者。三明六通也。进火时。上用水洗。下用火煅。经云,身下出火。身上出水。其上合下闭。乾坤相合。教龙盘金鼎。使虎遶丹田者为妙。名曰罏刀圭也。若人行此功者。永得安乐长生也。问曰。既刀圭。何者言为一粒刀圭。何者自饮刀圭。何者为铁离刀圭。诀曰。三刀圭者。为宝也。是精气血也。诀曰。一粒刀圭者。津液。自饮刀圭者。咽津服炁。铁离刀圭者。是真炁。行功不退。变万邪皈正。如行功时。饥食金飰。渴饮玉浆。冷时进火。热时进水。火者是真阳。水者是真阴。此功者。是抽添加减之法。诀曰。抽者。从上收真炁。添者。从下进暖炁入丹田。若人肾宫暖者。万病消除。
13 问曰。男子女人。忽时便有疾病无常。何如也。答曰。为一切男子女人。心著欲乐。贪恋境界之争。白日不断无名烦恼。夜间静中。不能断三尸阴鬼。男子损却精。女人损却血炁。三宝走却元阳。故乃人有疾病无常也。不闻神仙之语。人似破漏房屋。主人不修补者。宫殿倒塌。坏其梁柱。是人有疾病无常者。难曰。因甚小儿清静。不损三宝。亦有疾病无常者。因母血气亏若。受母十月胎气不足。又或犯风淫暑湿。四集不忌。受胎小儿。故有疾病无常也。
14 问曰。因甚有丑好之人。何谓也。诀曰。貌正者。是日父母二气。感应日月。午时以前。丑时以后。便得端正。真实长命。有衣禄。貌正得父母喜悦之心。午时以后。丑时以前。受胎有一貌不正者。或病聋喑瘂。多性劣。不得人意。命穷无衣禄。寿命不长也。此是造化之根本也。
15 问曰。假令逢冤魔者。如何治之。诀曰。宜清静。忙中偷闲。闲中取静。若人有难之时。急须回避。心王须用灌想之法。急驱神意入上泥丸。神宫正坐。意想眼前见仙男仙女。各动仙乐。叩齿定意。看昆仑山景见上。牛羊鹿马玉兔。意想上。拿住系定功时。忽思上有一宝树。树上有花。花开结子。意摘取吞之。是吃了此物者。永得安乐长生。此是修正法。一句了然。大牢镇四门。诀曰。血海命门气定。无开闭户精定。不思外境神定。精血散者。性命也。一意者。为真主人也。齿是为玄关,闭丹田者。为下玄关。提金精上玄者。为金关。紧叩齿者。为玉锁。六根不动者。是六度。号都关。下纳气。为勒阳关。上腮为顶阳关。鼻为天门。夹眷为双关。行功之时。一齐开锁。神不动者。意不乱也。意者。恍惚也。此是清静之法也。及春夏秋冬。但小儿小便黄色者。是丹田虚败。失却下元存真炁。急用穿九曲之法。又名九转穿小肠。九透真炁入肾堂。小便自然清白色也。一身便得安乐。
16 问曰。何者是三乘之法。诀曰。下乘者。如新生孩儿。中乘者。如小儿坐地。上乘者。如小儿行走。若通此三乘。便超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是心性意。显具三身。清静法身。圆满报身。三昧化身。三者。各有显迹之神。第一会。太上炼甲乙木。是虚坦会。老君著青衣。度三千青衣道士者。转青神黄卷三十六部灵宝尊经。留下九转丹。黄芽穿膝之法。绝国第二会。释迦佛留下。炼南方丙丁火。身被烈火袈裟。三千赤子。比丘僧人。留下十二部大乘尊经。射九重铁鼓之法。芦芽穿膝之法。龙华三会。夫子在鲁国之习学堂。炼西方庚辛金。三千白衣居士。留下十卷论语。并穿九曲明珠。芦芽穿膝之法。三教者。如鼎三足。身同归一。无二无三。三教者。不离真道也。喻曰。似一根树生三枝也。
17 问曰。大道之中。离几等神仙。解曰。闻《传道集》中。有五等神仙。第一。不持戒。不断酒肉。不杀生。不思善。为鬼仙之类。第二。养真气长命者。为地仙。第三。好战争。是剑仙。第四。打坐修行者。为神仙。第五。孝养师长父母。六度万行。方便救一切众生。断除十恶。不杀生。不食酒肉。邪非偷盗。出意同天心。正直无私曲。名曰天仙。当日初发善心处。便是吉祥之地。为善法大修行人。后有禁忌之文。诀曰。男女五月六月宜清静。大忌。十一月十二月宜清静。又男子五月六月大杀之月。勿近妇人。为五劳七伤。男损性命。女人损性者。是精血气也。损者令人左瘫右痪。赤白带下。若损五行真气为劳。损七宝为伤。万病者。各有来处。
18 问曰。病从何生。诀曰。万病皆从八节不正之气而生。
19 问曰。何者八邪。诀曰。八卦中阴阳不顺。是八节中气。令人入邪者。是饥饱劳役。风寒暑湿。饥来痛饱。寒极忧心。远行困倦。及冷热身醉。亦不可行功。变成大病也。宜清静行之。行时。舌上收玉液丹。鼻中收元阳丹。肾堂中收金液丹。如精髓满。骨实者。死经百年。筋骨不解。名为连子环镇骨。诀曰。二十四忌大丹者。是一年二十四炁上。令告我师。愿求妙诀。须索意自息。肯舍重金净财。第一舍身布施。第二将花献师。第三令膳而供养。解曰。舍身布施者。若见师长父母危时。舍命求命。将花献师者。若师长须打骂。须将喜笑迎之。面上无嗔怒。令膳而供养者。食有好味。先奉其师。此名三布施也。仙人言曰。坚者为道。欢喜者为缘。若求师不勤。岂至於道。吕翁曰。不因师指。此事难知。又云。学而不知者。不学而悟之。学而不从师。名为盗学也。是法中贼。若掩祖上师。得促自己寿。与常人同例。自扬己得。是断行做作。此人可以成道乎。其人谓轻师慢法。不堪为师。未学修行。先持救济他人者。为救自己者。凭功德。行人各认祖宗科牌。太上为祖。释迦为宗。夫子为科牌。自从三教既寂以后。一切男女。在爱河内煎煮。苦海漂沉。受其烦恼。六道沉沦。不生不落。去住,三教圣主。三界圣母。却来救度。儿女名号记。显现分明。寿印信。为其勘同。解曰。一身为全受戒者为记。心悟了达者为火。随求经云。如意宝印。从心显名为号。有十号者为十善。十号者为能人。一号元修。二号转分明。三号通三界。四号长生。五号光明现。六号意通。七号全身主。八号福禄增。九号天元修。十号者为能人。一加性十号。无漏功德自然成。三教者。是随意演化众生。皆不离於道也。古人言曰。世间性命事大。修行者生老病死苦。今人各不晓真道。往往著空尽落空,现在亦不能了。何言过去之事。又闻达摩经云。过去非言实。未来不为真。太上炼九转还丹。令人去病疾。了生死。夫子教仁义礼智信。恐人招业在身。令人修此。亦能治其疾病。
20 问曰。如何治於病疾。诀曰。除眼大良药。解曰。长大欢为良药。诀曰。欢喜者。是药之根本。常烦恼者。是万病之根本。或常清静者。是大道之苗。但见今人修行。或僧道五戒男子妇人。却因甚病疾无常。或男子女人有夫无妇者。丹田走却灵龟。耗散真炁。下元虚冷。渐生万病。男子清静六十四日。精炁满。女子清静四十九日。血炁满。物极者则返。清为浊返。静为动返。心意散失。九窍走却真气。炁浊令女子月水多。男子夜梦阴境。盗了七珍八宝。故人有疾病也。
21 问曰。阴鬼如何治之。答曰。用刀圭之法。曰。何者为刀圭。诀曰。刀圭者。一也。有水有气。能生万物也。炁为圭。为云。水为雨。又曰。出炁为刀。入炁为圭。行功为万有验者。为刀圭。是返老还童也。经云。身下出火。身上出水。水火为药。诀曰。芦芽穿膝。上下河车。安罏灶是紫河车。搬精补脑之上车。进火时水暖。进水时火凉。水火双行者。是温温铅鼎。鼎中入气起休交上随车火时。散入百脉。皮肤滋润。身体光泽。此是修养之法。难曰。因何人肥者先衰。诀曰。肥人者修外不修裏。骨中无髓。丹田走却真炁。故衰病也。修内道者。安乐长生之苗。诀曰。长教龙盘金鼎。虎遶丹田。震卦起雷。巽卦起风。行功时。漱津一大口。分三度咽。按气下行三遍。自然有龙吟虎啸之声。亦能除腹中万病。耳听之。如雷捶画鼓。上者为升。下者为降。颂曰。真空妙理无人知。曲江端坐看乌飞。震地雷声惊鬼魅。正是阴阳造化时。子后午前加减用。水火烹煎龙虎随。金公带酒黄婆醉。拽定王公问是谁。
22 问曰。金公是神。黄婆是炁。阳炁是婴儿。阴炁是奼女。青龙者。是肝之炁也。白虎者。是肺之炁也。坎离者。是精血。诀曰。行功时。坐如泰山。立如宝塔。牢镇四门。紧叩玄关。漱津一口。为猛三咽下。接炁过离隔。活作三度,自然龙虎之炁后。如行住坐卧。禁口闭目。耳不听声。眼视内景。一日正观丹田。意中想见。随呼炁下降。随吸炁上升。不过离隔。不教注面目上。六炁各到中元相见。清炁右行。浊气左行。各转九遭。炁上下不能出。左右结成罏灶。号龙盘虎遶。气自然和会。又婴儿奼女为夫妇之法。炁聚於脾上安罏。号黄婆匹配之法。又名天地交泰之法。又名坎离交媾是体交神不交之法。神不交者。是清静之法。千遍不摇不动之法。今人者。多修外道。不修内道。见在道过去法。夫修行者。外有条大道教。内有正路无人知。处大众前。行三里。见三条大涧。亦无底。怎生过去。诀曰。三条大涧者。是三教。三乘。起三尸。定三宝。超三界。向前又行三里。见六条深沟。不能前进。是何门。诀曰。是六度万行。六根清净。斩六贼。戒六欲。树六梯。向前又行三里。见三产枋。是宝净枋。七林尸多。便是临作用。行三里。又见一座园。名为舍果园。一翁看定园门。有缘者空手得过。向前园又行三里。见一根大树上。系定金牛。河边上。有座台。男子黄金台。女子凤凰台。神仙钓鱼台。安乐千花台。若无常。望乡台。河口有三个女子。渡口便是魔女。众满舟船。过此河。又行三里。见一座大山。名是须弥山。山东坡有一只青羊。是老君之炁。西坡见一只白羊。是夫子之炁。正南见一只黄羊。是大觉金仙之炁。三个羊儿。引接大众入山。名三阳聚鼎山。山中有一座城。名为北城。有四门。门上有牌。牌上有字。东是开光门。西是长生门。南是金光门。北是大沦门。此是眼耳鼻口。入得四门。见四洞府。天乐洞。白云洞。竹国洞。长生洞。入得四洞。见四寺。无净寺。玄空寺。竹林寺。□□寺。有四果安禅罗汉。阿那舍。斯陀舍。须陀洹。阿罗汉为四寺主。此是四果仙人也。向前又见五观。第一功名观。第二医药观。第三安阳观。第四真如观。第五兜率观。五观中。有五宫。双女宫是眼。大龙宫是口。上白宫是鼻。水晶宫是耳。天秤宫是心。内坐大楼阁。上下十二呼吸。名曰十二重楼也。有中宫楼。月宫楼。天仙楼。取宝楼。圣井楼。法炁楼。妙音楼。识道楼。禅顶楼。景阳楼。钟鼓楼。二圣楼。每年十二月一日十二时。人身中有十二楼。楼者。按经十二经。十二支干。四面又见九宫。是人有九窍也。夫九窍宫者。东有风雷宫。双林宫。南有紫微宫。牟尼宫。西有圣母宫。惠罗宫。北有梵宫。水晶宫。中央号安宫。此名九宫。犹地列九州也。又微府元。共计十州。也是十国。焦祖国。牟尼国。开花国。鹿岩国。金色国。琉璃国。舍卫国。南禅国。天竺国。重阳国。十国者。便是十地。每一地中。一座泰山。身有四大海,津为东海。血为南海。髓为西海。气为北海。更有九洲。小肠是也。更有五湖。身是洞庭湖。精是玉湖。甘露是醍醐。心为玄湖。小肠为江湖。日月星辰三消。血气精衰也。三消是山崩。海竭。地裂。一日十二时辰中。得坐莫越。其人功成果满。男子鍊形如童男。女子鍊形如童女。经云。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此是抽胎换骨之法。阴阳颠倒五行真诀。五行含金木水火土。春木旺。内木不旺。人多病眼疾。夏火旺。内火不旺。人多泻痢。秋金旺。内金不旺。人多咳嗽。冬水旺。内水不旺。人多疝气。脾为土。四季分了脾气。阴阳颠倒。返复也。五行各有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水火者。是阴阳也。一阴一阳。真道也。精血也。人有万病。尽不干五脏之事。都是损了父母精血。丹田弱。便生病疾也。急收神定性。九仙经云。道者。一也。人得一者。万事必成。行功时。神气转。炁逐意行。运时。前赶前冲为阴。左将阴神六甲。驱转六相八识。匡一真零。内游九宫。看翫十国。长生降台。使婴儿奼女。丹田安罏灶。进火烧药。意想见炉红灶热。丹药方成。意想青龙在左。白虎在右。朱雀在前。玄武在后。四座大神。各手执长枪阔剑。看定药炉。自服妙药。若人累行此功。永得长生。令邪气自散。真气自生。口若饮荆山玉泉。
口中自然香甜也。二下穴通达肾堂。随呼气取之。宝气入口。嗽三十六遍。为雪花。咽入丹田。为雪也。随后便上合下闭。乾坤相合。真气满足。脾暖者。万病消除。似灶中烧瓦。时到自然成。如鸡抱卵。妇人怀胎。不计时候。但觉身中疼痛者。便是铁黑牛搬车也。是真一气。真一性。黑者。是下气也。痛气大便出。肿气小便出。又有降天关地轴法。望顶阳关。泥丸宫。鼻中长引真气入口。大呵作六遍。天关地轴。如死不动。每日行功者。长调和阴阳。冬至日一阳生。夏至日一阴生。冬至者。是子时以后。望东方日出为阳。夏至者。午时以后。日没是阴也。阴阳返复之理也。地气上腾。天雨下降。三日一风。十朝二雨。风雨顺时。人民便快乐。便是一身快乐。无病长久也。人有万病者。每一病。各一般真功治其病。自应也。第一大炼九转还丹之法。有黄芽穿膝之法。射九重铁鼓之法。太子游四门之法。有金鞭指轮之法。有芦芽穿膝之法。有轩辕跨火之法。有玉女摸身之法。有锺离背剑之法。有吕翁钓鱼之法。有陈希夷大睡之法。三教内行法门者。尽各治於疾病也。更有能超生者。人行转此功。丹田养热真气。夜间多梦见山上放牛。其牛者是赤牛。或青牛。或仙人道士。宫观寺院。大道好房。高车好树。夜见小儿女。并大官人者。并是丹田气壮。若梦见小道荒棘。恶人趁破房屋。塔墓树倒河渡。恐怕并是丹田气衰弱。宜用补之。诀曰。对三人休言说六耳。恐漏神仙之机。诀曰。此三人者。第一。对夫不孝之人。第二。对夫不敬信之人。第三。对夫不传戒不善之人。莫说此诀。除此等人外。不分男子女人。僧道官人。皆诸经为祖对。安乐者。是小乘之法。虽是小乘。却是大成根本。因果经中俱言。修行有八般福田。救苦看病。福田者是第一。救生性强。如南寺烧香。北院送供。救一人之命。如造七级宝塔。若男子女人。收得此诀。勿可乱传。如有乱传者。轻泄仙人妙机。九祖尽堕於沉沦。永镇酆都。不得人身。慎之戒之。信受奉行。
这是有关资料,但本人奉劝你,修真不是那些白痴YY小说,要修真先修心性,要先学会做人……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27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