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每年寒暑假,这部必播的电视剧《西游记》填满了我的童年,对主题曲甚是熟悉,然而这一次对这句歌词有了别样的体会:“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学习了三士道的建立,总大师和导师从发心到方便做了厘清。
三士夫的修行动力同样都是离苦得乐,但发心却有着很大区别,由此获得的利益也不尽相同,而从起点到成佛由菩提心统摄从而建立三士道。
以前学佛只是想给生活多一些点缀,或者解决当下的痛苦,通过不到两年的系统学习,的确减少了很多烦恼,但通过道次第指引我明白了这并不是终点,若以此为终点,我未来生命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是不究竟的,是不负责任的,也意味着未来我还是会体会到痛苦,因为没有解除无明,没有解脱证悟涅槃,我的烦恼还会源源不断地产生,不只这一生,还有下一生,下下生……长劫沉沦带来的轮回之苦不敢想象。所以我要求得真正的解脱,我要生生世世不再痛苦。
我和父亲的关系很紧张,对父亲充满了嗔恨,但在最近一次和父亲的谈话中我收获了这样一个信息。父亲和我讲述了在他十几岁时从他父亲的言语中受到的心理伤害直至现在五十多岁了,说起来还是满心怨恨,那种痛苦,就像我恨他时的痛苦,一样的……我的心一紧,不禁皱起了眉头,耐心听他讲述(以前很反感听父亲讲话)。我想,此时我应该把我有限的时间分享给他,安静的聆听,我仔细调动我能记住的法义,帮他进行疏导。
这一次的经历让我意识到我曾经所有苦的经历是多么的宝贵,因为自己经历过,所以才会更加理解父亲的苦。同样,这世界还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经历着苦而找不到解决的方法,那种崩溃与无奈我有着切身体会……而我现在找到了解决的方法我怎能眼看不管?
定课中唱三皈依,先是思惟恶趣苦想着我要依托三宝离苦,接着思惟轮回苦,想着我要依托三宝出离轮回,再接着唱,思惟众生苦,想到我要带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层层递进,泪如泉涌,那一刻,我放下了对所有人的嗔恨,只留下一颗菩提心了,一颗为利益一切众生要在今生成就的菩提心。
他就是我,我就是他,众生就是我,我就是众生,帮助他们不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而是像给自己抓痒一般,是多么应该做的事啊!
之前对三士道的认识只是在字面,只知这是成佛的三个站点,但是其中原理和之间的关系不是很理解。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成佛路线更加清晰,明白了在各个站点要有怎样的发心,并通过哪些手段来修行成就。
发心有了,可观察自己,一下子让我后背发麻,冷汗直冒,现在的我表面是“学佛的”,还时常被别人成为“大菩萨”等等,可我,连基本的下士道都不达标,这时再想到无常会随时到来更加感觉后怕。
对这颗凡夫心我很无语。
以前觉得持戒时间长了自然就定住了,再时间长些就开了智慧了,一切就成了。所以一度我很在意我“持着的戒”,生怕有一点因缘破坏,生活中显得与大家格格不入。因为害怕,不敢圆融。可凡夫心就是厉害,一晃吃素四年,我不但没有生定,居然还会反复。更不要提之前妄想“与护法沟通,坐禅成佛”的蠢事了。不光这些,对于时间的种种美好还是会羡慕,还是会产生贪著。
可见,修行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正如导师举例,挤牛奶要在牛的乳房挤,而非牛角,那样是挤不出来的。我用我以为正确的方法去修行,肯定也不会修出个什么结果的。而面对这样殊胜的教法,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啊!
所以,了解三士道的建立多么重要,不然只会在盲修瞎练多少年后依然还在动物乘里徘徊,亏了那么大的“发心”啊……
成佛之路在何方,路就在我的脚下,确立目标,从第一站点下士道,修五戒十善开始,朝我们的西方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