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
从佛法教义来看其实就是讲轮回和解脱。在轮回妄识的基础上就是无尽的痛苦。反之,摆脱轮回就进入生命的智慧。首先讲到痛苦,就会想到生活的痛苦,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爱憎会,五阴炽盛苦。这些痛苦,没有修学佛法前,我们会向外寻求解决之道,总觉得是外部环境造成的,埋怨老天不公,这往往缺少了对自我的审视。佛法解决问题是向内看,向底层逻辑看。痛苦的原因在于五个方面。首先是无知,一般认为无知就是没有知识,佛法是指认知,觉知,我们没有透视宇宙人生真相的能力。
我们的认知是不是准确的,我们的痛苦是不是由于错误认知造成的。第二贪著,包含我执和法执。我执是自我为中心,有我,有你,有他就有对立,从而产生了痛苦。生活中当布施时,自我放低些,有没有发现痛苦缓解了一些。法执,对外在一切的执著。本来外境和我没关系,但一旦有了关联,那怕有风吹草动,遇到什么就粘着什么,那么就会开始产生烦恼。第三是烦恼:每个众生心中有贪嗔痴的不良种子,平时风平浪静,但一旦外境来的时候就开始起反应。我们要克服有外围的贪做不到,外境出现有不占白不占贪的行为,不能自拔。嗔也是,一句话就能拔刀相向,恶语相加。痴是糊里糊涂。外在刺激是一方面影响,内在的病根才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第四造业:由于错误的认知,烦恼的种子就不断的造业,形成强大的心里力量。 第五是苦果,由于业力的力量,在条件具足时,苦果就会出现。通过这五方面佛法给我展现痛苦的根源,那么如何对治呢?
无知对应正见,告诉我们世界的真相,无常,无我,缘起性空的。比如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没来由的认为好就是好,坏就是坏。然而我们用无常观念看,就是好的会变坏,坏的会变好。当我们建立起无常观念时,遇到逆境就不会觉得天崩地裂,匪夷所思,惧怕痛苦。虽然我们还没体证,让我们先站在佛陀的肩膀上,看看佛陀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痛苦不是生命的本质,真相是我们是本自具足,自由自在的。不住与相,我们简单理解,相就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看到方的就是方的,圆的就是圆的。金刚经的智慧是告诉我们,见相非相,则见如来。
也就是其实圆里面蕴含了方。当我们能体证到这样一种无限的普遍联系的,缘起性空,无常无自性的真实存在的时候,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如来描述的真实世界。“见相非相”既不否定外在现象的存在,同时也不固化这一现象,而永远是动态的变化的无限可能的。那么我们想想很多痛苦和是不是和我们强烈的着相有很多关系,圆的变成方的不能接受,方的变成长的不能接受,我们都是呆板机械的来认知。妄想左右这我们的生命的走向,妄想产生就是内在贪嗔痴的产生。
每一个妄想显现,内在就产生强烈的共鸣。有个比如每一个妄念好比生命舞台上面的演员,每一个角色出现,我们就会鼓掌呐喊,川流不息的角色出现,深陷其中,忘记自己本真的,独立自主自由的状态。佛法就是通过强化正见,削弱妄念对我们的干扰,从而安住在生命的本真状态。我们可以观修下,念头现在想到中国,下一念去到美国,当我们觉知力强时,就会看到一念升起,一念未起时的间隙是没有妄念,这是生命的本真状态。认识自己,所有烦恼来源于我执。如果体证到自我是虚假的存在,并不是牢不可破的,那么所有的痛苦就会瞬间瓦解。为什么?不外乎是觉得我受到伤害,我失去了什么,我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都是建立在我执的基础上,当发现自我是梦幻泡影的时,那么所有的痛苦就没有这样一个载体,“我”是不存在的。
事例解读:关于五祖说六祖的偈子不见性是不是妄语及师兄义务开车接人,我们是感谢他做了好事,师兄认为是我们成就了他的功德。这两件事都说明做事时的心的状态是不是善。我做了好事,可以沾沾自喜,觉得功德无量,可以很着相的做,也可以无所得心来做。但着相的做,即便做了很多,也不是开显生命的真相,不是走向生命的解脱,心的层面陷入另外一种佛法包裹着的轮回的五大痛苦的生命状态中。佛法是心法,更注重是心的考量。五祖之所以说那句话,想伤害谁或保护谁吗?心的不同,同一行为,功过也就不同。所有的苦果是由于心的窜习造成的业力。
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不能因为我们带了有色眼镜,看不到世界真相,就否定我们有看清真相的能力。只要我们直下承担,我就是佛,就是圆满具足的佛。佛法说无我,帮助无量无边的众生。成佛,还是要打造这么一个“我”,当想到要全身碎为微尘,我们就不敢承担。我们的认知和佛有十万八千里的偏差,所有我们之所以艰苦卓绝的修行,就是为了消融我们不敢承担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