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学佛:信仰与人生心得六

在没有修学之前,我就觉得周围修学的师兄们给我的感觉很好,他们很开朗,而且也很友善。通过读书会我进一步了解三级修学。他有次第,有氛围,有引导,有方法。可以让我一步一步了解我的信仰,让我可以从一个佛门小白到佛教精英。第一第二课讲的是学员手册,这两次班修上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师兄们都分享的特别棒,尤其是通过学习改变认识,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其中照颂师兄就是结合法义对照自己,改变了对老公和孩子的态度而受益。其实对孩子教育上我一直觉得自己有问题,可是又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也希望通过修学能改变这种状态。第一课书院的院训:悲智和敬,以悲心利他,以智慧处世,以和乐生活,以恭敬待人。我觉得我有一颗善良的心就是缺少智慧,很多时候就是好心办坏事啊。生活和乐,这不就是我想要的吗?!带着这种渴求我修学着。虽然只学了六课,真的改变了不少错误观念,让我获益非浅。佛说学佛网

第一、就是对信仰的错误理解。在没学第三课之前我觉得信仰就是烧香拜佛,请平安。可是学了之后我才明白, 把佛菩萨当作保护神,以为求求拜拜就能获得护佑,这是迷信的行为。还有之前喜欢算命,如果过分相信算命,以为命运一定是如此这般,那也是迷信的行为。因为命运虽有一定的规律,但是缘起的生命包含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甚深难知。我还认为科学和信仰是冲突的,他们不可能同时存在。但是现在明白了,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是改善生存环境的。而信仰是建立社会道德,解决生死归宿的,他们是不可相互取代的。著名的发明家爱因斯坦,居里夫人他们都是有宗教信仰的。但是他们的信仰一点也没有影响他们的科学发明。其实真正的信仰是需要仪式的,要有正见的指引,再辅以出离心和菩提心,信仰就能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不断得到深化和升华。

第二、对幸福的追求。在没学佛法之前,我觉得幸福就是物质上的满足,也不懂什么是精神的追求。实际上幸福他是不能用物质量化的,他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有些烦恼其实都是自己想出来的。要得到幸福就要有放空内心,放下对事物的设定与执着。就拿这次复习课讨论由谁分享,开始我认定是朱小林师兄或是张海英师兄。因为朱小林师兄每天都学习3-4小时,而且她对法义理解很到位,对同修很关心又会说话,这次肯定由她代表我们组分享。而张海英师兄,她是我们组进步最大的,从不善分享到写出一篇篇精彩的分享心得,再到这次班修的主持,可谓是勇猛精进、进步明显。然而小林师兄却推荐我去,我不愿意而且生了烦恼心。就这样过了几天,通过复习我突然领悟,本单元不就是学的放下所执,无我,空的智慧吗。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不就是我要修炼的生命品质,分享也是对自己的锻炼呀,那我怎么还会有如此想法呢,实在是不该啊!当下决定:要是小组交流时大家选林师兄或张海英师兄我支持,要是大家选我我也愿意去。结果大家推选的是张海英师兄,由于张海英师兄身体不太舒服,所以我主动提议由我来分享。小组交流结束后大家在传授如何做颈部按摩,可谓是其乐融融,感觉到身心是如此愉快。晚上小林师兄告诉我,今天可以好好睡个觉了,听到这个话我更加开心了。原先以为是件烦心的事,现在竟变成了一件开心事 。完全是因为正见的力量。

第三、在没学第5课之前我对死是回避,害怕的态度,感觉是不吉利的事情。而且我也从来没想过死亡,更没有为死亡做准备。如今我就不这样想了:1、是因为我们的视野非常有限,生命有无限和有限的两个层面, 中国的悟空号发现,在宇宙中,我们看到的物质世界只占5%。此外,暗物质占27%,暗能量占68%。心理学家也说,生命有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其中,意识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潜意识才是深藏海底的巨大山体。这都说明,我们的视野非常有限,又活在有限的世界里。我们也不可能永远待在这个世界,七十年,八十年,一百年,但在这个宇宙中真的是沧海一粟 非常短暂。当我们体会到生命的无限性,我们就不会在乎有限层面的无常与变化。死亡并不是结束,只是新的一轮的开始这就是佛教所说的轮回的思想,他让我们看到生命是一个无尽的积累,生命不只是这一生,而是在无尽的流转中,由生向死,死而复生。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宏观的视角来认识生死。2、 涅槃、往生和菩萨道的思想,为我们找到了生命无尽的归宿。学佛,就是帮助我们开启智慧。惟有认识自己,透彻生命真相,我们才能把握前进之舵,成为生命的真正主人。我们才可能真正不再恐惧害怕死亡。

同时我认为面对死也要有一超然的心态,对自己生命的不粘着,让自己在修行中拥有空的智慧,认识到自己只是这个世界的过客,多做善事,去提升自己生命的品质。“念死无常”是修行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认知,既是正行,也可以是一切法门的前行。

第四、佛法让我知道我是谁,活着的意义的是什么,让我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物质世界里找回自己,改掉自己的一系列串习。就拿玩手机方面,我就是个受害者,对手机的依赖性还是蛮强的。以前工作的时候忘带手机,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感觉缺了些什么。可能大家都有过我这样的情况,不管聚会还是看孩子的时候,没事有事就拿着看,交流也少了。少了面对面的交流,不仅淡薄了友情和亲情,还损害了身心。这个真像师父说的是精神鸦片,我学了第六课法义后就开始改正,但这个习惯真的是根深蒂固,时不时还是会去刷手机,只是情况比之前好多了,我对手机也没有之前那么黏着了。

第五、通过这阶段的学习,我对人和事也不怎么针对了,柔和了很多。我明白,我的看法只代表我自己,不能强加于人一定要接受我的想法,别人能去承担做事,我也会随喜他们。就拿我老公让我做事情,以前有时会不情愿,但是现在嘛,他说的我能做到的我就去做,不跟他反驳,也不去想这么小的事情你自己为什么不做,干嘛老叫我做。现在还会主动去做。本来对于修学他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我觉得他不反对就是支持。以前班修或组修时,我没时间管小孩,都是让他在我边上看电视,等我结束了再去辅导他的功课的。这次我老公在家居然说不要影响我,还把孩子带到另外的房间了,真的不可思议!

最后一点,我感觉学佛是向内求。一方面是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解决人生的困惑,另外一方面是通过禅修来帮助我平息内心的负面情绪和烦恼。它是智慧、觉醒的教育,帮助更多人解决生命迷惑,从永恒问题到现实问题。另一个方面就是通过这样一种禅修找回自己,造就一种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生,成就一种高尚的生命品质。成为一个像菩萨一样品质美好的自己,对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真的很有幸参加了三级修学!

感恩三宝,感恩导师,和对我帮助过的所有人,谢谢!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学佛:信仰与人生心得六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1

  1. #1

    佛法无边

    贺国珍3年前 (2022-04-14)国内网友回复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