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导师从《生命的回归》、《心灵创造幸福》、《佛教的道德观》、《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人心、人性与人生》、《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共8课法义开示了如何看待人生、获得幸福?如何造就健康心态和人格。我从以下三点分享我的心得
一、改正错误,看清真相
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我们对世界求取认识的过程,佛法的三世论认为生命是相似相续、不常不断的,包括现在、过去和未来。生命由物质系统和精神系统组成,物质系统来源于父母,而精神系统是阿赖耶识中储藏的无始以来的业因。之前我觉得生命只有一次,父母生养我才有现在的我,我的名字、身份、地位、财富代表着我,我拥有的一切也是我的、是恒常的。学习之后,我知道我之前的认识是错误的,无始以来累劫的业因成熟时,我借父母身躯来到世间,受自己观念、习惯、情绪、亲情、血缘等影响,我看不到世界的真相,不明白我是谁?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学习之后,我对生命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学佛就是对自我生命的改造,从认识生命到彻底改善生命;认识到贪欲令我们背离自然、失去内心的宁静,我知道要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不能无止境向自然索取,越简单越幸福;认识到强烈的我执所造成的种种过患,我知道要用缘起的智慧观照人生、观照心念,透过现象看本质,开发本自具足的佛性,回归生命的本来。
二、观心思维,追求幸福
关于幸福,小时候觉得衣食无忧就是幸福,考上大学,拿到铁饭碗,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如愿考上大学,参加工作后,觉得有房、有车、有地位、有家、有存款就是幸福,为了追求幸福,不惜付出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欲望永无止境,我也就总在患得患失中寻寻觅觅,没得到的想得到,得到的怕失去,以为幸福就是拥有财富、名利、地位、感情、拥有被尊重、被羡慕、被恭维的存在感等等,因此产生种种的烦恼、焦虑、恐惧不安。学习之后,我知道幸福是五福,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长寿、富贵是外在的因素,康宁、好德和善终才是根本因素。我穷尽半生追求的只是外在的幸福,一直活在自己的念头中,不了解自己又在乎自己,通过学习,我知道有什么样的认识决定所看到的世界,我要提高认识,剖析自己,以佛法智慧观照内心、在生活中用心思维,以慈悲心、感恩心、恭敬心培福、惜福。认识心性、看清自己,究竟解脱。我知道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建立在迷惑和烦恼基础的人生是苦的,但生命还有觉悟潜质,一旦开启这个层面,生命就是无限的自在、宁静和喜悦。
三、安住修学、不攀外缘
通过学习,我知道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有5个方面:无知、执着、烦恼、造业、苦果,环环相扣。修学佛法就是要了知真相、解脱轮回、找到生命意义,最终成就佛菩萨悲智双运的高尚品质。观照自己,长期以来养成的行为习惯,总是让自己不自觉产生各种贪嗔痴念头,不断陷入轮回。我知道要管理好自己,让心安住在修学上。佛教的禅修实践,是通过四念处等方法,对心行加以训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消除不良习气,开启积极、正向、有利社会和谐的力量。宅家的这段时间,我开始学习药师禅定,但总是不断涌现各种杂念,境界现前时,我试着把心收回,让心安住,但我发现很难,一不小心,就妄念纷飞。观照之下,我发现是我修学不够、思维不够,对心性认识不够,没有将所学的佛法知识运用在现实生活。在今后的修学过程中,我应该安住在三级修学,遵循学院模式,按照八步骤方法精进修学,多思维、多向内观照,通过修学佛法找回自己,打开心量,净化心灵,造就健康人格。我要用佛法正见,开发心的无限性,提高自己的认识,从而建立起无常、无我、涅槃寂静的世界观,否定自己的错误认识,以缘起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开启智慧,获得自在超然的心态,进而将之延伸到一切时、一切处,让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可以用来修习慈悲和智慧。
以上是我的分享,感恩师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