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信仰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信仰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本期法义对我来说是有特别意义的,这本书也是我每次传灯必推的两本之一。虽然已经看过很多遍,但这次开始之前,仍然满怀期待。我记得那天晚上,专注的阅读,加上做详细的笔记,一遍下来就用了近三个小时。可结束后不仅不觉得累,反而整个心灵有一种被梳理得服服帖帖的感觉,特别踏实。佛说学佛网

回想以前的每一次学习,虽然都觉得师父讲得太好、太全面、太清楚了,但其实相对笼统,更偏向于一种印象。而这次,我着重体会了师父讲法的思路,体会师父是如何把“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这个问题给讲明白、讲透的。

从五个章节的次第,到每个章节每个问题的次第,再到每个问题是从哪几个角度说明的,整个都非常有逻辑性、层层推进。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曾经想到过的所有疑问,都能在这65页里得到解答。当然,有的问题并不是直接能找到答案,而是通过对本期法义的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路,通过自己的思惟就能解决。

想起三年前,那时我还没有加入书院,但已经在看人生佛教系列,整套都看了好几遍,还看了不少师父其他的讲座。可看得多不见得是好事,凭着自己的感觉、喜好去选择,看了一大圈,虽然也有一些受益、也解决了一些烦恼,但突然就栽了个大跟头。——我发现,我其实是不够“信”的呀,看了那么多东西,其实是拣择式的,遇到不懂或接受不了的,就自动pass,可积累多了心病就出来了。就像师父说的,有些人没学佛的时候一堆世间的烦恼,学了佛之后,又添了许多关于佛法的烦恼。我那时就是这样!尤其是关于轮回和地狱。

我卡住了,觉得没有办法学下去了,当时正好面临一次进班的机会也放弃了。我觉得,学一些“有用的”(自己认为的),解决一些烦恼、让日子过得更舒服就行了,至于很多艰深难懂甚至神乎其神的东西,我根本不信呀,不信怎么往下学?而且真有必要进入书院学上八年吗?八年学完我都40了!

当时我在这个坑里蹲了一个多月出不来,虽然也得到一些帮助,也通过看更多资料和大德开示,一度好像抓到了点什么,但终究不明朗。直到重新回到这本书,在不知道第几次看到“信解行证”这四个字的时候,我才突然抓住了那关键的一点!——信解行证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开始和终结,并不是由完全的信作为开始,然后得到一个什么果就算结束,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套路!本期法义里也有讲到,佛教并没有让我们无条件的信,而是要以理性作为基础。信,只是作为进入佛门的第一步,而对佛法有了深刻理解和切身实践后,才能使信仰得到进一步深化。这其实是一个不断循环增上的过程!至于到底信不信,其实是由自己说了算的,从来没有人、也没有佛来要求我,一定要现在就相信和接受。

想通了这一点,我一下轻松了!原本的纠结,关键就在于自己的错误设定和执著——认为信仰,就要从信开始,才能走下去,如果不信,就没办法继续。其实这种想法完全是基于自己狭隘的认识和经验。并且,我其实是看不清楚自己的,我觉得我不信,可是如果没有信,又怎么会拼命的看书看讲座?以及,如果不是因为到处乱看,像逛超市一样,完全没有次第、没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怎么会栽这么大一跟头!可笑的是,开始还自以为学习能力很强,很容易就理解还运用了,烦恼也真的减少了呢。殊不知,前面有个巨坑在等着!

其实这一课的内容很丰富,我原本打算分享的是其他心得。但想了想,还是把这段经历分享给师兄们。因为我觉得,对于学佛之初的我们来说,很可能有其他人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而解决了这一点,将意味着真正搞清楚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要来书院学佛、到底要不要老老实实的按照书院的模式来学佛。否则,如果还停留在自己原本的感觉、看法、选择中,即便每期法义都看了,也很难得到三级修学真正的利益。

之所以一直觉得那段经历非常凶险,正是因为在书院修学的这三年,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学佛对于我自己、以及家人、乃至更多人生命的意义!如果当时错过了,损失的何止是几百亿!

信仰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生命中信仰究竟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是老太太的烧香拜佛还是禅者的一跪禅坐的样子?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所期盼的样子。是智者的一番传播:人生道路上的智慧明灯还是遭遇挫折时的心灵避难所呢?在这个信息日益更新的时代,如何把握自己的心,又该如何让自己所信仰的对象来指导生活呢?

当我进入佛门多年之后,再回头看此次学习的内容,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内心先是惊喜而后是惊讶。当我翻开所要答的题目时一看,都是平常生活当中经常要回答的问题。如正信迷信与邪信、信仰与科学、宗教与社会进步等五个方面进行思考。自己以前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总是很片面,其中最令自己有所收获和改变的是导师对于迷信的解说非常到位,迷为昏乱、分辨不清,信为相信、顺从。换句话说凡是不能把人导向觉悟智慧和真理的信仰,皆可称为迷信。

导师从对象分析了迷信的种类,又反观自身来看,如果极端执迷于某事,也会引发迷信行为。如我们经常为一件小事而抽签。也经常看到有些人说本命年不出门,她真的是不出户,而对佛教的“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却不放在心上。所以,当我以后的生活中,对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事相上的事太过于执著时,反问一下自己,是不是也陷入到迷信当中呢?

第二点感触是导师回答的真的很全面。以前也有人问过我,是否所有的人都需要信仰?我以前总是马上回答说我觉得是的。但是一看济法师的回答,不是马上别人一提问就马上回答是或不是,而是用正面和反面回答,这样答在问中。

在这里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回答就是信仰所关注的是人生大事,包括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包括对人生价值和生命自我的认识,也包括心灵的关怀及烦恼的解脱,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不会因为我们的忽略而不再存在。反观自己小的时候,也是从小就跟着奶奶到各种寺庙、道观去烧香拜佛,奶奶经常也会买水果、糖果去供,供完后又拿回来吃,会对我们说这是供佛菩萨吃过的东西,吃了身体好,读书聪明。现在看来,这也是我们佛教信仰中存在的一种迷信现象。

由于我们对人生充满了困惑,而我们所追求的往往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把希望寄托在我们所信仰的对象上,现在看来这种情况依然存在。当我们内心迷惑时,向外去执著,执著外在的一切人、事、物。又因为缺乏智慧,才使我们深陷于执著中,使人生始终充满困惑。学习了这次课程,在对于信仰上又有了新的认识。学习是学佛的智慧,我们作为出家人,看到现在大多数的老太太只知道烧香求财,感叹的同时,自己又做了什么?自己所在的道场又做了什么来给予指导呢?自己清楚自己是一个迷信迷茫的人,走过来更能体会身为出家人的自己,出家的作用就是住持正法,又该如何做呢?

导师让我们通过闻思经教树立人生正见,通过辅以出离心和菩提心,如理思维法义,身体力行,去实践佛法,唯有这样才能让我们从迷信走向正信,从迷茫走向光明。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信仰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