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将学佛融入生活,与现实人生相结合。在生活中实践佛法,在实践中检验心行。
作为菩提书院的义工,我们不是单纯地做事,而是在三级修学的基础上服务大众,是在出离心、菩提心的基础上建立菩萨品质。如果没有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见的支撑,所做的善事往往只是人天善行,未必能成为菩提道的资粮。
去年底,我参加了“好书精读”的义工行,在前期的服务结束时,书友们开始进入读书环节。我不由自己的拿起了手机,同行的义工提示我不要看手机,我赶紧放下,想着这是对义工的要求吧。可是听着书友读的内容是我们学习过的,我又不要分享,觉得无聊,又不自觉的拿起手机,这时同行义工把我的手机拿了过去并放在柜子上,我当时觉得也挺尴尬的。懊恼着自己怎么不能按着规则来,为什么没有克制好自己?
通过这课的学习,我明白我当时的发心还是在凡夫心上,把这次的义工当着做事,只要按规则来做事,并没有去想规则制定的原因。三级修学的目标,就是要成为菩萨。要自觉、觉他。把所学教理运用起来,把所学教理转化为自身心行,以此完成生命品质的改变。
当时看着同行师兄全程很认真的听着每个书友的读书和分享,看着他发自内心的微笑。觉得很惭愧。我们在书友入进场时,要求书友都把手机静音安住当下。这也应该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而且如果我是书友,我也希望旁边所有的人都在认真的倾听。在同行师兄的带动下,我开始认真的听着书友的分享。书友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法义的进行解析,有的观点是我从没考虑过的。认真的聆听最终受益的是自己。
书上说,当我们把自己定位为菩萨时,就会以菩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其实这就是在修本尊,就是在临摹佛菩萨的品质。
不论我们做的是什么,哪怕是佛教事业,只要没有正确的定位,不是本着菩提心在做,一样会进入贪嗔痴的串习。所以,我们参与菩提书院的发展,不仅是做外在的事业,更要把它作为修行的一部分。
因为对手机的贪著,一旦进入了凡夫的串习。不但没有听到精彩的分享。也没有如法的做好一名义工。
所以,在以后的义工行中,我要本着对自己生命得到调整、净化和升华的利益去行义工行。深刻体会到修学和弘法是心灵的慈善;而传灯和互助是对修学内容的具体实践。两者是彼此促进,相互深化的。
我要做到发自内心的认真聆听,因为聆听是最好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