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完前面的内容,就要开始学习怎么做菩萨,因为三级修学的目标,就是要成为菩萨,不仅要自己觉悟,还要帮助大众共同觉悟。
首先在前言部分,介绍了三级修学的定义、模式、以及义工成员,导师把自己也定位为义工,并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做义工?从三级修学发展来说,是离不开每位义工的付出,对于学员本身,义工也是修学的重要环节,因为我们学佛目的,就是要改变心,改变贪嗔痴的共业,对于三级修学的学员,就是经过做事检验修行,学习了佛法的正见,就开始学习佛菩萨的精神服务大众,因为修学是增长智慧,服务大众是增长慈悲。
对于和谐社会,从我做起,我们在修学上受益了,对社会的意义也是重大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无我利他的去奉献,师父说现在人学佛难,社会信息的繁杂,使人们无法抉择,想要解脱是很难的,三级修学输出的这套修学体系,意义就是能够为大众提供简明有效的学习,这个是需要很多义工的付出,如果我们认识到模式的价值,在修学上就会很精进,然后会更用心去践行三级修学的模式,改变自己和众生的贪嗔痴,所以,在三级修学做义工,是成就生命品质的配套,而不是可做可不做,在三级修学做义工和在社会上做义工有着什么区别,有人可能会说,我也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或是其他地方做义工,不一定要在这里做义工,这个就像修学一样,要有次第性,我们都明确做义工是向内看的,而不是为了别的。在外面做义工,等于把自己直接丢在贪嗔痴的一线去,这种是很危险的,在一些寺院中,我也看到做义工的一些现象,可能不做还好,在这里,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在做事的过程中,大家都是用佛法来检讨自己,随喜他人,就算做出来烦恼来,大家都有共同的意识,我们是用佛法的正见对照自己,调整自己的心行,因为只有在修学的基础上,做义工的发心,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做支撑,所以在这里做义工的环境是安全清净的,通过发心承担义工弱化我执,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才能成就慈悲和智慧,同时通过做义工为更多人创造走向觉醒的因缘。
做义工对我个人的受益是很大的,没有出来做义工时,感觉自己修得挺好,其实这是错觉,因为没有对境,刚刚开始也是从读书会的义工开始做起,然后做导读员、做小读、辅导义工,以及其他义工岗位,在这个过程,也是把自己的凡夫心看得清清楚楚,在读书会看到一些师兄语言犀利,会让书友体验感不好等等现象,我就会起烦恼,有一次来了一个朋友,因为义工的言行不当,导致这位朋友不来参加读书会了,我当时心里是不舒服的,后来我就做了调整,义工也是在修行的路上,需要历境练心,相信他会越来越好,后面也和这位朋友做了沟通,慢慢也消除了误会,这些对我都是考验,每一次的对境,都是可以用法检验自己的心行,这些就是无常、因缘因果,所以只有在各种对境中,我才能知道自己学的佛法有没有入心,我们师兄之间经常会说,是驴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这几年,承担书院的义工岗位以来,我也确实体会到,承担的过程中,可以增长福德资粮,让自己修学顺缘具足,在遇到烦恼的时候,不断的用法训练自己不起烦恼,智慧增长不少,慈悲心也有所增长,因为在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心力不足,容易掉入为了做事而做事,就会促进自己精进修学和调整发心。所以,两套模式就是相辅相成的,由于自己在两套模式上的受益,逐渐就会生起践行两套模式是我的使命,也深刻体会到,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
导师讲到义工对社会的意义,这点对我来说体会也很深,从小朋友一年级到今年6年级,我在学校承担了6年的家委,在这六年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家长们不屑我的付出,以及家长对老师的各种刁难时,我一一去调节劝说,这个就是导师说的这个社会种种问题,充斥着高度无明、混乱和急功近利,其实社会的问题,就在于人的内心,发现自己去承担班级所有的事情,带着一颗利他心,观想这个班级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孩子,心量就会变大,我不是某某的妈妈,我是所有孩子的妈妈,做事就会更有力量,因为没有所得的心,就不会求结果,因为只要自己发着无所得的心去付出的时候,大家也会感受到温暖,包括专门为了这个班级孩子做的亲子读书会,也接引了一些家长修学佛法,这个就是三级修学要做的事,要去改变众生的共业,后来这个班级的家长也慢慢的发生了变化,不会投诉老师,学校有什么事,也会积极地参与。
所以,做义工,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是具有普世的价值,作为书院的学员,承担义工自然就是责无旁贷,不是谁要求我去做,而是出于我自身修行的需要,而且这份事业是成就自他的圆满生命品质。
树立正见:三级修学是引导大众走向觉醒之道的高尚事业,我认识到参与这项事业,就是发展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三级修学学员,我决定要积极承担义工,践行两套模式,更好地自觉觉他、自利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