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相到无相的修行
略示修法,主要是围绕依止法通过观修来完成。以依止法作为观修实例,指导我们如何来训练将每一个法,通过止观实践来落实到心行中的一套修行程序。略示修法分加行,正行,结行和未修中间四部分。前三个是座上修,第四个是座下修。略示修法这套修行程序非常完整,贯穿了整个《道次第》的修行。
加行修法,本课学习了金州大师所传的加行六法前四:一、洒扫住处;二、陈设供养;三、身具威仪,至诚修习皈依;四、观想资粮田。重点分享座上修和座下修,两者组成修行的整体,互相配合,缺一不可。略示修法主要指座上观修,首先需要营造良好修行氛围。我们凡夫心念是相续的,念头如流水,需要在座上培养定力,令座下生活中心不被境转;座下如理如法,座上修起来心就容易安定;座下修行既是对座上修的落实,也是对座上修,心行上的检验和巩固,两者要统一起来。 就拿洒扫住处来说吧,一个人日常住的地方,如果很脏乱不整洁,那么我想这个人的行为生活习惯,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可能会很懒散不讲究。一个对自己住所和生活环境都不讲究、懒散的人,那他的内心也会容易浮躁不安,生活也会一团乱麻。可想而知这样的人做事方面也是一塌糊涂没有调理的,不自律的人也就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一个环境造就一个人的心境,我们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被无名、烦恼所主宰着,内心很容易散乱,随着自己的不良感觉和串习走。想要成就法身慧命,不仅需要如律如法的修学佛法,也需要靠在外环境的影响。
其他时候先不说,只要每次读书会我必定先要洒扫房间,拖地擦桌子至少不低于三遍。还要插花布置读书空间、放禅音乐等,给大家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可以来到这里安住下来好好读书,能从中受益。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个环境确实很重要的。其实在净化环境扫除尘垢的过程中,通过用心观想,可以把内心三毒烦恼一点点清除,可以帮助我们来净化内心,是我们修道的助缘。虽然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对于烦恼习气粗重的凡夫来说,还是要从有执到无执,从有相到无相的修行,就是见道后还要修道,理须顿悟,事要渐修。
很多学佛的人对佛像缺乏恭敬心和供养心,很无知很可怜,不知道恭敬佛像可以强化佛菩萨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可以使我们的内心得到净化,对修行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在随着自己往昔的串习在造作。我们需要通过洒扫供奉佛像等外在助缘的力量,去调整放逸、不清净的心行,令心能时时能保持正念。再通过如法的观想和供养,也可以一点点剔除净化,被三界染缸染污的内心,这样就不容易在境界现前时心随境转了。明白一点就是,供养不是佛菩萨需要我们去这样做,而是我们修行上的需要,供养就是一种表法,是要培养我们的供养之心。
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说,洒扫住处陈设佛像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去寺院道场进入殿堂时,内心会无比的恭敬不敢放逸,那我们陈设如法供佛也是如此用意。成佛修行的两大内涵是福德和智慧,通过洒扫住处陈设佛像再以“端严陈设无谄供品”,就可以不断强化佛菩萨在我们心中的地位,还可以帮助我们积集资粮。
精舍很小,但内心还是一直想要布置一个佛堂,从年前开始就打算要安奉佛像了,我也希望通过安奉供养,从内来说可以令自己身心更安定,修学服务更上一层楼。从外来说,可以令来到这里的所有信众,无论是读书还是佛前供灯供香等等行持,令其内心可以得到净化和安定,老实修学佛法使生命得到安详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