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缘起法的特点和关系
一、假名缘起法的特点
总结大乘经论中所说的假名缘起法的特点,其内涵及外延即是:凡夫所见闻觉知的一切法,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和十二缘起等。其实质是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和毕竟无生的。
二、甚深缘起法的特点
甚深缘起法,就是佛菩萨后得智实证的三界唯有的心识。此证境本不可说,但佛为了开示佛之知见为我们凡夫方便开显为八识之说等。总结大乘经论中所说的甚深缘起法的特点,就是只有“三界唯心”之心,才是真正的因缘,也就是依他起性,凡夫不可见知、不可思议,只有实证空性转凡成圣后,才能以后得智证见。所以佛说:见缘起即是见法,见法即是见佛。
三、两种缘起法的关系
两种缘起法中,实际存在的只有甚深缘起法,假名缘起法则纯粹是凡夫的妄想,只是凡夫颠倒执着是有,而实际上是毕竟空无所有的。
因此也可以说,这两种缘起法,实际上是对世界上的唯一存在——三界唯心的两种观法:佛菩萨的后得智是如实亲证,即本来是三界唯心,就证见三界唯心,是如实观,丝毫不差地直证世界真实面目,所以叫它甚深缘起法,在唯识中叫做依他起性;而凡夫识不能如实观见世界本来面目,由于无始以来颠倒执着的妄想恶习,在唯一实际存在的甚深缘起法上,用自己忆念中的假立名言,生起虚妄分别的幻象和妄想,这就是凡夫所见闻觉知的假名缘起法,在唯识中叫做遍计所执性。
这两种缘起法的关系是:假名缘起法就是甚深缘起法——凡夫心显现和生起的幻象和妄想。无始以来凡夫心就在显现这样的幻象和生起这样的妄想,幻象和妄想障蔽了凡夫潜在的认识世界真实面目的智慧,使得凡夫不能如实观见实际存在的甚深缘起法。如果凡夫能够按照闻思修佛法的步骤最终实证到凡夫所知一切法空的诸法实相时,“三界唯心”的世界真实面目就会自然显现在面前,最终像佛陀那样“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的正遍知大智慧也会现前,如佛所说:“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大方广佛华严经》)
慈氏学的核心理论是三性,而这两种缘起法就是三性中的两性:假名缘起法是遍计所执性,甚深缘起法是依他起性。而彻底空掉遍计所执性就是实证了圆成实性。如《摄大乘论》说“若圆成实自性,是遍计所执永无有相”。实证了圆成实性,随之也就实证了依他起性。如《解深密经》说:“若诸菩萨能于依他起相上如实了知无相之法,即能断灭杂染相法,若能断灭杂染相法,即能证得清净相法。”无相之法即是遍计所执性,如实了知,就是如实证见遍计所执性毕竟空无所有的实相,这自然也就是断灭了杂染相法——执着遍计所执性的染污依他起性,与此同时也就是证得了清净相法:根本智实证了圆成实性,随之而起的后得智实证了依他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