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去自在
外在环境中的自我,也是时刻在改变的。譬如,昨天你看到一位女孩,觉得她长得实在难看,今天和她深谈之后,发现她的心地善良,个性温柔,虽然外貌稍微差一点,但是心地很美,当你有这种思想的时候,对这位女孩的观感,马上就改变过来。所以,自我观念的改变,会影响你对外在价值的判断;也可以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会因为你的自我而改变。如果内心能够平静,自然也能看得清外在的环境,遇到事情就不会那般地执著。
若能放下自我,便是得大自在,便能来去自如。这都是内心的境界。也就是说,若要我来,来了很好;若要我去,去也不错,这叫来去自在。并不是说你要到哪里,就去了哪里;你要来这儿,就来了这儿。曾有一位禅师,身体虽然被关在牢里,心里却相当自在,旁人问他:“您在牢里做些什么呀?”他回答说:“我在遍游十方三千大千世界。”禅师不但在牢里身心自由,放出牢去当然也会觉得很好,这叫来去自如。能有这样的功夫,便是智慧的表现。这种智慧,就是不要把原来不是我而妄想当成我。一个人如果能把自我放得下,不仅是智慧,也有大福报。智慧不见逆境,福报不遇困扰。
爱和恨,看来相反,实是一体的两面,好像手掌和手背,当你看到手掌的时候,你看不到手背,事实上手掌和手背是连在一起的。爱和恨本是一体,贪和瞋也是同性。佛经中以慈悲代替清净的爱,慈悲是无条件地付出,一般人的爱则是亲疏不等的关怀。慈悲是纯客观的爱,爱是出于自我的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