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大
今天就和大家读者探讨这一个“容”字。容者,容纳、装载的意思。《尚书》上说:「有容,德乃大」,能够宽容就能得到大的德行。俗语所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宰相肚里可撑船」、「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按:度者,量度也)等等,都是同样意趣。
怎样知道一个人具备这种美德呢?如果这个人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而通常这类人,亦兼具「有容乃大」的特性。我们可以看看清人林则除在其书室自题以下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来表达了他立身处世之道,便知道林则徐也是这类「量大心地宽」的人。
人生存在这世界上,过的是群体生活,有地域、风俗、言语、文字的之不同,性别、年龄的差异,地位、身份、职业的类别,思想、信仰、兴趣亦各有不同,虽然大家有这么多的差别,但随著因缘和合,彼此还是息息相关,共同寄寓。
我们最大缺点就是逞强好胜,不懂隐恶扬善的道理,动辄得理不饶人,扩大别人的不是,盯著别人的缺点不放,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只是忍让,不加以引导成全,又会让对方得寸进尺,迷失自己。
但大部份人都有坚持己见,自以为是的习惯,更由于观点不尽相同,不能和衷共济。所以我们需要放开胸怀,互相包容,互相配合,而不是以支配、权威的指挥态度来对待别人,这样做的话,只会做成各持己见,水火不容的局面。古语有云:「得理而能饶人,是谓厚道,厚道则路宽;无理而又损人,是谓霸道,霸道则路窄。」
耶稣说:「爱你的敌人。」佛陀鼓励人要「怨亲平等」。所以真正的「容」就是不念旧恶,不计前嫌,不妒人有,不瞋人好,心量大的人,做事自有人助,自然能成大业,因为「有容乃大」,只有包容才能沟通。做人处事,必须包容忍耐。大海容纳百川众流,虚空容纳森罗万象,大地容纳人畜万物,而人心其实更能包容一切。不过我们只会要求别人适应自己,对人不断要求,又不自我反省,才会有容不下人的感觉,须知再好的人,也有他的短处,「观德莫观失」就是最好的人我相处之道。要彼此包容,谅解才会快乐,否则对任何事看不惯就会放不下,痛苦因而产生。所以凡事不是要求对方,而是先由自身付出,真正的爱,不是佔有、征服,而是谅解、互相欣赏,以「无我」为圭臬,牺牲奉献,才可达到「有容乃大」的意境。
以下有二则历史故事,与各位读者分享:
故事一、有容乃大--------无度不丈夫
楚庄王平乱之后,大宴群臣,举杯畅饮,兴致浓时,命爱妾许姬为群臣敬酒。忽然,一阵风把堂烛吹熄。其时有人羡慕许姬美艳,乘著几分醉意,在漆黑中拉扯许姬的衣裙,许姬敏捷地顺手扯下该人的帽缨,然后投诉庄王说给人调戏。
庄王审时度势,然后说:「不要破坏我与群臣痛饮的雅兴。」并要大家一齐摘下帽缨,然后命人重新亮灯续饮。那个调戏许姬本该杀头的人便混了过去,庄王表现若无其事,而群臣初而惊讶,其后更加佩服庄王的宽宏量度。
后来有一次,庄王战败,被敌包围。危急之际,幸得一部将拚死护驾,因而脱险。楚庄王要奖赏那护驾有功的猛将,那人跪地不敢领受说:「我就是当晚扯脱你爱姬衣袖的人,蒙大王宽宏大量不杀.我决要舍生报答,何敢奢求?」庄王的量度获得回报。此人后来尽心尽力扶助庄王,楚国国力更强。
故事二、六尺巷
清朝康熙年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侍郎,老家同在安徽桐城,两家毗邻而居。张家打算扩大府第,便向邻居打主意,要邻居让出三尺地面,以便张家修院墙。邻居叶府不买帐。张家见叶府寸土不让,便提议老夫人修书一封,派专人送往京城,要求张英出面干预。
张英见信后,对家人仗势欺凌的行为十分不满,立即作诗一首劝导老夫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老夫人读诗后觉得很有道理,马上命人主动后退三尺筑自家院墙。邻居叶府见此情景深受感动,也马上把墙院后退三尺。这样,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小巷,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这件事在当地和京中传开后,众人称赞不已,这正是「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这句谚语的由来。
这是庙宇中常见的一副楹联,虽个别字有不同,但意趣大体类似。联云:「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豁达大度、胸怀宽阔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古往今来,凡事业上建功立业有成就者,绝非那些胸襟狭隘、谨小慎微的人,而是那些襟怀坦荡、宽宏大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