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成本高
国内近日流行这样一句话:「好人成本高。」据了解,起因是有国内媒体通过对差不多八千人,当中大多数是大学生网民,进行在线调查,而得出的结论指出,接近八成受访者都慨叹在当下社会,做一个好人,成本太高。
做好人到底有哪些成本呢?根据此研究,71%的人表示会被怀疑动机不良;62.4%的人认为得不到鼓励之外,还要付出代价,造成心理不平衡;50.6%的人认为会被嘲笑、会被说太傻;31.3%的人感觉做好人经常陷入孤独和自我怀疑。媒体还引用两个事例,其一是某大学生在地铁上给老人家让座,却招来几个年轻人嘲笑。其二是某八十后白领将捡到的笔记本电脑送还失主,居然连「谢谢」二字都没有。
现今社会有人不愿意做好事,确是铁一般的事实,且越趋普遍,佛山小悦悦事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无论如何,如果这句「好人成本高」只是反映出社会风气的败坏,一方面唤醒人们对社会道德价值的珍视,另一方面劝喻做好事的人要格外小心,这样绝对是件好事。
佛家主张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为什么做好人成本高,反而做坏人收获大呢?许多人有这个疑问。一般人对因果报应的理解是即时的,但佛家讲因果报应,并不单著眼于现在,甚至这一生,还将眼光放诸十方三世。故此,即使这生是好人,亦可能因前生做的恶事太严重、太多,而导致这生要遭遇恶报,但一个人这生所做的好事,会使他下生得到好的果报。佛家常言道:「若问过去因,今生受者是,若问未来果,今生作者是。」
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果,也多少折射出执政领导者的道德水平。当执政者能打造领导力,以身作则提升道德的水平,做好事成为社会的风气的话,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做好人,那时做好人的成本便会低。
好人难当,好事难为,一不小心就会被人诬陷,付出沉重的代价,但因为有这样的风险,而使我们冷漠、冷血,则成本更高。
必须注意的是,我们自己也应该把做好人的风险和成本降到最低,特别在多元复杂的现代社会中,要用智慧去做好事,避免无谓的成本。好人不是愚昧无知,好人做好事时要高明,而不要高调。好人做好事,不应有作骚的成份,或利用为一种经营的手段。
众生平等,慈悲同在,社会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每个人都是共同体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不对它负起责任。我们应该将自己融入社会中,不能过着独善其身的生活。唯有做好人才能展现生命的光辉,才能体现社会的温情。人皆有自己的福田,做好事就是在自己的福田上施肥;助人也是助己,诚如美国哲人及诗人爱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说:「人生最美丽的报酬之一是没有人可以真诚的帮助别人,而没有帮助到他自己。」(It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compensations of this life that no man can sincerely try to help another without helping himself.) 再者,善因可以超越痛苦(请参阅早前文章《以善因超越痛苦》)。
做好人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千万不要让「好人成本高」的信条成为我们卸责的藉口,荼毒了我们的良知和传统美德。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