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功德 减过失
发心为利益一切有情而修学佛法!
要走出往昔业力的境遇,直至走向解脱,面对由我执构成的如钢铁牢笼般的业习,要摆脱烦恼、业、当下生命体,我需要集资,同时我还需要净障,因为“我昔所造诸恶业是依三毒为因,以身等三为根事,其罪性者,谓由我造”。
修行最终修的是一颗心,不是其他。看似造的业果从现象上早已不复存在,但造业背后的心不会遗落一点,因为心有收集收藏的功能,点点滴滴都将被深藏进阿赖耶识里,终有一天遇缘”种子生现行“,如果不忏悔,再将”现行熏种子“,周尔复始,被其牢牢困住在三界牢狱之中。
通过本课修学,再次认识到所有的修行其实都在帮助我净化圆满心念。忏悔支帮助我减过失,从染污心下手,通过四力修成净心;随喜支则是帮助我增功德,通过随喜对治我慢、嫉妒,从随喜诸佛菩萨,自身到随喜三世一切众生,一点点打开心量,从有限到无限,最终圆满心念,由此认识到这两个修行法门最终就是在帮助我圆满佛果。
对照以往对这两支的认识,作如下分享。
首先是对忏悔的认识:忏悔什么?修行过程中障碍、违缘。什么是障碍、违缘?从外在的原因:没时间、要生存生活、身体不好、家人反对不支持,各种莫名出现的大小事情。从内在的原因:愚痴,根本认识不到佛法对于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在觉醒的心形层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垢。
其次对业障的认识由现象开始转为对心性认识。以前觉得结了怨仇才是业障,对于什么没时间修、身体不好不能修,往往认为是他人的借口,认为自己决定的事情,坚持去做怎么会没时间呢,觉得是别人的借口。自我认为是个人对重要性的认识不够造成的。其实这个想法还是偏面的,是以自己的标准来看待。因为认识不到重要性,也是由业障造成的,即所知障。想起自己在修学佛法这件事情上,当然在其他方面也是,一旦决定了就不顾家人反对,我行我素地做了。这其实是强烈地我执,自私的表现。通过本课学习,再次认识到就算是做善事,也要以不伤害他人为目标,否则即使做了善事,也是得了一些人天福报,没有从心上改变,其实和修行关系不大,所以忏悔支要调整的是自己无始以来以自我为中心的心。于是想起做事的方式有哪一样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呢,顺着这样的思路,我造的恶业正如开示中所说: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因为我就在贪的习惯中、在嗔的习惯中、在我慢的习惯中、在嫉妒的习惯中、在自私的习惯中。再到现在这样的生命体,家庭,和父母的业缘、和老公的业缘、和婆婆的业缘、和儿子的业缘,和同修道友们,和有缘的书友们。。。。。。,对于这些业缘,如果心没有调整好,再以三毒心处之,那违缘还是违缘,如果能以善心对之,其实在修行的境中,一切都将成为修行的增上缘。
第三仔细对照十不善业,目前发现自己口业较重,根本不用想,妄语、琦语、不实语随时出现,累积到一定时就会与他人产生两舌、恶口。(举例与婆婆业缘)。一定要努力修习四力忏悔。首先发露忏悔,永不再犯,其次通过依止力,通过观生命缘起,以慈悲心对治,第三经常念诵三皈依,所做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祝愿三宝加持一切有缘众生早日皈依三宝,究竟离苦得乐。第四发愿不再与婆婆争执,接纳业缘,感恩所缘境的显现,用心接纳。
第四对随喜支的认识。在自我感觉范围内的,还是会随喜的,但跳出自我的感觉呢,在我慢心主宰时,虽然看到了他的善行和善心,就不会随喜了,因为不愿面对“他有这些优点”;而在看到曾经伤害自己的人时,也不会随喜了,因为我完全处在对他的妄想中,看不到他的优点和善行。所以我的随喜是有标准的,而这个标准就是以凡夫心为标准。于是再次思考随喜的行为与我修行有怎样的关系?随喜时的心是怎样的?加强对师父开示的理解,形成定解: 我要随喜一切有情,以此弱化我执,克服慢心、嗔心。发愿一定要杜绝“绮语、恶口、两舌、妄语”,要说“如实语”“莲花语”。
由此再次认识到修行就是增功德减过失,舍凡夫心发菩提心,如果不能以佛法为镜,认识不了自己的错误,还是落入凡夫心的圈套里,使业习的力量越来越强,终将不得解脱,觉醒只不过是自己的说说而已。
感恩诸缘,一点点修,一点点去做。
愿以此修学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于众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