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如何与父母好好相处

下雨了,

撑伞就好,

不要去记恨老天爷。

为什么孝是“色难”

问:法师,母亲总是以“一切都是为你好”的名义强迫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情。因为她很强势,家人觉得她做得不对,也不敢指出来,而我只能服从。真的很苦恼。

学诚法师:感念母亲的心意,不怨恨,不顶撞。孔子曾经说过,孝是“色难”,真心实意去理解、尊敬、感恩是根本。人生怎么才是“好”,不同的知见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行事要根据智慧来抉择。

父母不能理解晚辈怎么办

问:顶礼法师!请教,父母不能理解晚辈,但又不问清楚,反而背后说晚辈的不是。晚辈该如何是好?谢谢。

学诚法师:父母误解了,然后说给别人听,别人也误解了,又怎么样呢?自己的心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业力,业力决定命运,自己的心念、行为、业力都不是由别人的看法决定的,不必委屈。事情的重点在于,发现自己与父母沟通不畅时,要想办法弥补,父母下次再念叨时听着就是了,让他有机会说出来就好了。

不要串习“我真命苦”“为什么要我做这些事情”等负面情绪

问:法师,我最近心情很浮躁,脾气也控制不住。这两个月,因为工作、学校及家里的事情,越来越难掌控自己的情绪了。我妈妈生病了,家里人又重男轻女,我要自己挣钱凑学费,还要照顾妈妈,以及包揽家里所有的家务活。每天都很烦,不知道该怎么办,很讨厌这种生活。我之前脾气很好的,也很能忍,不会轻易发火,现在每次发火后都会后悔。可是要选择忍耐的话,我心里很不舒服,很压抑,每天都想着到底怎么样才能解脱。我很不想对妈妈发脾气,但真的控制不住。

学诚法师:浮躁、暴躁,是因为自己一直在排斥眼前的因缘,没有安住当下。内心一直在串习“我真命苦”“为什么要我做这些事情”等负面情绪,只会越来越深地陷入烦恼的泥潭。要转一种心态去面对,接纳现状,全心成长。污泥能令莲花更光华,磨砺能使钻石更闪耀。

与父母有不同甚至相左的意见,不一定非此即彼

问:师父,我想去读书,但父母觉得家里人丁少,要我留在家里。我该怎么做?

学诚法师:好好与父母沟通,先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让他们一吐为快,不要着急表达自己的意愿。很多“两难”之事,不要心存一下子能扭转的期待。不同甚至相左的意见,不一定非此即彼,应互相包容、理解,求同存异,共找出路。

什么是加持

问:师父,小时候妈妈总是严责我,做错事就骂我,我产生了敏感自卑的心理,遇事总看到最坏的结果。师父,是不是经常诵读经书就能得到加持,使我有积极乐观自信的想法?

学诚法师:所谓加持,佛菩萨的教诲是为“加”,自己用心忆念、实践是为“持”。简言之,就是照着佛法去思维,自然内心的负面想法就会渐渐扭转了。

母亲放不下对他人的怨恨怎么办

问:师父,请问如何面对一些我不认可的教诲?比如在生活中,我母亲对他人的怨恨无法消除,一边念佛号,一边对往事怒不可遏,并要求子女与其“统一战线”。我该怎么办?请法师指点。

学诚法师:体察母亲的心情,而不随顺她的烦恼。她真正需要的是倾听、理解、支持、安全感,此时不能讲道理,否则会引发新的烦恼、矛盾。子女应耐心温和地陪伴,多听她说就好,给予她情绪上的抚慰。然后,再另找合适的时机从佛法上开导,最好是创造机会让她自己领悟,并及时对正向的想法加以鼓励。

作为儿子,如何调解婆媳关系

问:师父,作为儿子,如何调解婆媳关系?谢谢师父!

学诚法师:多倾听,少理论。看到双方的付出,理解她们的心情和感受,肯定她们的功劳或苦劳。然后,从容易改变的一方开始,教她学会代人着想。

作为子女,应该把报恩的思想放在第一位

问:大师,我很反感家里老人的行为举止。请问,如何做到不心生厌憎和烦恼?

学诚法师:人没有成佛,肯定都有烦恼、过错,由于业力、习气,可能很多老人的烦恼很重,但是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把报恩的思想放在第一位,多去想父母把自己抚养成人的恩德,这样就能包容父母的缺

点;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会把过失放在第一位,忘记了报恩,自己也会一直增长烦恼、恶业。

如果一味讲对错,没有了慈悲,那自己是对是错呢

问:顶礼师父!公婆对外孙非常爱护,一直想让他上好学校,于是在我生孩子的时候提出帮我带孩子,顺便将她外孙带来上学。我认为这是道德绑架,而且我与公婆教育孩子的观念相差较大,所以拒绝了,从此双方矛盾很大。请问法师,我该怎么做?

学诚法师:每个人都有缺点,也都有原因,命运与性格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人。如果一味讲对错,失去了慈悲,那自己是对是错?

你有没有为婆婆做过什么事

问:我们一家三口和婆婆同住。我和婆婆之间经常闹矛盾,我说的话她永远有理由反驳,时间久了我就很少或者不和她说话,但她还是会以各种理由找事。我想搬出去住,老公总以老人身体不好为理由表示反对,但这样在一起住,我的心里每天都是煎熬。请法师开示。

学诚法师:婆婆可能是有不对的地方,但反过来想想:自己有没有肯定过她、赞叹过她、感谢过她?有没有为她做过什么事(例如买一些她爱吃的东西)?如果没有,试一试这样去做。

人总是要求别人怎么对自己,却很少要求自己怎样对别人

问:师父,因为我从小没有感受父母的教育,心里总发不起孝心,之前甚至总是抱怨他们只生不养,现在好些了。我该怎么做?请法师开示。南无阿弥陀佛。

学诚法师:我们总是要求别人怎么对自己,却很少要求自己怎样对别人。很多事情别人没有做到,那自己该做的事情呢?

真正的问题并不在别人身上,而在自己内心。如果自己内心消灭了贪嗔痴,增长了戒定慧,那么面对别人的问题,生起的就不是痛苦与委屈,而是慈悲。凡事多要求自己,少抱怨别人。互相指责,事情永远无法改变。

越是想得到爱和鼓励的人,表面上可能越强势

问:师父,我从小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比较缺少家庭的温暖和陪伴,更想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但我很少能从他们那里得到相应的回应,反而总是被说这不好那不好。我知道这是他们想与我亲近、想找到话题而采取的方式,但被否定还是让我十分痛苦,第一念很难控制,总忍不住发火,事后却悔恨难过。是我表现不够好吗?我该怎么办?求法师开示。

学诚法师:越是想得到爱和鼓励的人,表面上可能越强势,想要借外在来掩盖内心的怯弱和苦,或者用自己的冷漠和不在乎来保护自己。我们希望快乐,可是由于烦恼的存在,往往采取了错误的方法,走了相反的路。其实,把内心放松一些,不要那样急着证明自己,就能从点滴中感受到家人的爱。

让自己起烦恼的一个重要原因:很想证明自己是对的

问:老公和婆婆都是比较倔强的人,更确切地说是自己认为对的就是对的,认为错的就是错的,都不听别人的劝告,非要等到碰壁了才会回头,但仍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最后还要说我没有提醒他们。对于这一点,我有时候心里特别难受,感觉和他们在一起心里憋得慌。怎样才能让我不在意他们的所为?望师父指点。

学诚法师:让自己起烦恼的一个重要的点是,很想撇清自己的责任,证明自己是对的。对他人不听劝告而愤怒,更多是因为自己事前被忽视,事后被误解,想要维护自己而产生的。这样的思维,是因为我们随时随地在强调一个“我”,与他人对立、隔阂、比较,而没有把对方当成家人、朋友。

下雨,撑伞就好了,难道要记恨老天爷吗

问:师父您好!我跟妈妈、弟弟、弟妹一起生活,以前是我租房住,到期后弟弟又租的房。现在他们快入住新房了,弟妹无端发脾气,甚至把我赶了出来,妈妈一直偷偷地哭。我觉得既难过又丢人,心里总是想着她赶我走时的样子,觉得很恐怖。请问法师,该怎样释怀呢?

学诚法师:怨欲忘,恩欲报。每个人都有烦恼,如果我们去领纳每个人的烦恼,那自己就成了垃圾聚集地,只会越来越痛苦。不要把别人对不起自己的事放在心里,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比如下雨,那撑伞就好了,不要去记恨老天爷。

“劝说”不如“多听”

问:顶礼法师!我大哥大嫂要离婚,大哥一直怨恨大嫂脾气暴躁易怒,而嫂子不愿意离婚,想好好过日子,大哥就是迈不过这个坎。怎么去劝说他们呢?

学诚法师:劝说别人,找准时机很重要。另外,“劝说”不一定要说很多话,多听、多陪伴,给予同情和尊重,很多时候当事人自己内心的答案就会浮现出来。

每个人都会老

问:法师,我家里有80多岁的老人,患有小脑萎缩,有时胡说八道,爱撒谎、爱唠叨,家里人都感到很烦恼,心中想放下却总是放不下。怎么办?

学诚法师:多去想他好的一面,想他对自己的恩德。每个人都有烦恼、习气,每个人也都会老,无论是从世间法还是佛法来说,家人都应该去帮助他,而不是当作负担。能够成为家人是缘,要结善缘,不要结恶缘。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如何与父母好好相处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