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说:敏感内向者需要改变吗?
敏感内向者需要改变吗? 我曾在某咨询平台开设名为“敏感内向者的幸福课”的话题咨询,有很多人因为这个话题来找我。其实他们咨询的问题五花八门:糟糕的情绪、复杂的人际关系、职业选择和规划……但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些问题的根源是自己敏感内向的性格。变...
敏感内向者需要改变吗? 我曾在某咨询平台开设名为“敏感内向者的幸福课”的话题咨询,有很多人因为这个话题来找我。其实他们咨询的问题五花八门:糟糕的情绪、复杂的人际关系、职业选择和规划……但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些问题的根源是自己敏感内向的性格。变...
谈死后之事的三本书 佛教里有一本经叫《度亡经》,度亡经指出一个人死了以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现在我们死人要做头七、二七、三七,一直做到七七,都与此经有关系。我们说人死后第三天要回煞,这也是《度亡经》里说的。《度亡经》是莲花生大士传下来的,被大...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已经到了孔子所称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至于我是否已经不逾矩,我不敢夸口。要能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我何人也?不敢望孔子之项背。不过,我是高山仰止,尽力...
闲产生文化,忙产生文明。但是若不善用闲,可以闲出了毛病,其害在个人、家庭、社会。不善用忙,出的毛病就更大,它可以为害于国家人类。 我们是个闲出了毛病的国家,别的不说,麻将成灾,就是其中毛病之一。为什么能让麻将盘踞统治我们的社会,历时上百年而...
学佛四年多以来,我似乎是精进的,除了按照模式自修、定课、交流,也在努力承担义工,现在同时承担的岗位有4个,最近又申请了承担辅助员。在自己和同学的眼中,我俨然是一个好学生。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学佛的目标是成就慈悲和智慧,我时常感觉到自己和周围...
生活中见多了生老病死,在感叹生命无常和脆弱的同时,让我也对死亡充满了畏惧。但是通过对智慧文化的学习,不但让我改变了对死亡的看法,还对死亡有了透彻的理解。 明白了无常才是正常的道理,也明白了死亡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既然不能逃避,我索...
学习佛法后常常接触一个词——轮回。印象最深的,是《人生五大问题》中,从现代人能接受的角度,即缘分和天赋两方面来引导认识。还有就是《走进佛陀,认识佛法》中所说,从佛陀证悟到的生命流转的真相——十二因缘来认识。 彼时,我的感受是懵懵懂懂,出于对...
我们念佛,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妄想习气太重,所以用念佛的方法使得身心统一。如果把念佛变成相上的追求,没有放下你自己的妄心(追求的心),表面上看起来,你好像念得很认真,但顶多只是身心的觉受罢了。你可能会感觉到身心跟佛更近了,感受到佛的慈悲智慧。如...
有些人在问的时候,会联想出一些经教上的答案,好比问“什么是我?”就会联想“我是由四大五阴和合而成的”,这是用意识去思考得来的,不是从一心而生的,所以不对!一心就是什么都没有,只是直接问“到底是什么?”、“究竟它是什么?”但不要去给答案,也不...
我希望大家念佛,不是只用嘴巴念一念,心也要念,要做到专心一意,但不要让“专心一意”变成一种执著相,而是要能随时放下一切相,到了一切相皆是无相时,才会体现真心、真佛!因为无相即无不相,所以念到最后时,阿弥陀佛不再是那样的阿弥陀佛,眼前的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