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问的时候,会联想出一些经教上的答案,好比问“什么是我?”就会联想“我是由四大五阴和合而成的”,这是用意识去思考得来的,不是从一心而生的,所以不对!一心就是什么都没有,只是直接问“到底是什么?”、“究竟它是什么?”但不要去给答案,也不要想去找答案,只是保持着这样的疑问“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不晓得?”,这就是真正的话头。
默照也应该如此,“默而常照、照而常默”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有一个清净的本体,那你的“照”就是胡思乱照!一般人也是这么胡思乱照,好比看到一个人很漂亮,就觉得好啊!想去得到啊!实际上,举凡你眼睛所看、耳朵所听、身体所触皆是照,但如果你只是“照”,却不知其本体空寂,那么,“所照”也落入生灭。
默照、默照,就是要以心不离境界的方式去用功,可是又不落在境界上,或是落在一种心的和谐或不起烦恼,而是要进一步知道:“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本体?”
真正的本体是如何地“默”?难道只是因为没有声音,所以称之为“默”照?什么是“照”?有种种的声音,就称之为“照”吗?如果离开了这种种的作用,那又是什么呢?诸如此类,都是属于真正的参禅。
祖师禅就是不离开我们的真心,然后去参究它,这才叫祖师禅,否则就只是一种修学的方法。例如默照,大多数的人照到最后都只是止观,只是用方法清楚地觉照,照到最后身心很安宁、很统一,但这是“禅那”,不是祖师禅。
“禅那”是禅原本的名称,意为“止心于一境”,亦即心与境合而为一。但对禅宗的祖师禅而言,这只是一种定境的作用,并不是真正的禅。
祖师禅就是要远离一切分别和外相的执著,直探我们自己的真心,也就是从这颗心上去追究它“到底是什么?”,因为一旦离开了我们这颗人心,并不存在所谓的真心;既然真心就在我们人心里,为什么我们自己不知道?如此继续不断地去追问它,这就叫做参禅。一点儿都不难,对不对?
各位不要常常只是落在一些形相上用功,好比误认为腿能坐得久就是功夫好,如果没有腿,功夫不就超棒?或是误以为坐在那里心没有其他妄想杂念就是修行好,那睡觉睡得很熟时也没有杂念,岂不是更棒?如果用功只是注重在这些层面,都不是真正的参禅,也不是真正的修行。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打坐、念佛?这是因为我们的妄想习气太多,所以没办法达到真正一心的状态,以至于如果教你参话头,你可能就变成了念话头,或者去追问很多的答案。比方说,给了你“什么是无?”这个话头教你参,你可能会说:“我知道啦!无就是空啦!空就是心经里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啦!因缘和合的当下就是空!”这样的空对不对呢?对!但这都是佛陀所讲的空,不是你自己亲证的空。禅宗就是要把佛陀讲的东西,变成自己生命真实的体验,这才叫做禅。
常闻法师现在的一喝已经喝得很有力量了!这一声大喊时,能令得我们的心意识顿断,连身体都会振动,一切杂念妄想都没有了,可是你仍然是了然清楚,只是没有其他的念头。当你听到“谁”或是“什么是无”这声大喊时,你不要只是听到声音,而是要马上就要借着这个问题,来参究你自己原来不生灭的本性。好比法师喊“佛在哪里?”你听到后可能就会想“对啊!佛在哪里?佛在哪里?为什么我不知道?”就这么一直疑下去。
你不必急着回答“佛在西天啦!”或“佛在印度啦!”这都不对!因为这都是你见到的相,你要问的是“真正的佛、不生不灭的佛和我无二无别的佛,到底是什么?”既然佛陀已经告诉你,佛和你是无二无别的,那为什么自己不知道?你就是要很真实地去找!这个“找”也不是真的有形有相地去找。“找”只是文辞上的一种形容,真正的意思是,你的心要真正去明白、体悟,如此就叫做参禅。
这样会不会啊?再不会我真的也没辙了!我告诉各位,以前师父从来都没有跟我们说这些耶!就只是要我们参“什么是无?”一直参下去!到底什么是无?他老人家从来不解释,也不教我们怎么用功,反正你就“无”吧!后来我们也就把无当成阿弥陀佛来念:“什么是无!什么是无!什么是无!”无到最后,觉得言语无味,很枯燥、很无聊——因为既然是无,还要参什么呢?又没有答案,要参什么?然后就越参越烦、越参越苦。这都是自己还没有达到真正的一心,仍然只落在一种心相上。
若是借由念佛,念到后来被法师一声大喊“停!”而心意识顿断,那就真的没有心相可得,这就是棒喝的作用。但如果你还未达到真正的一心统一,当师父一棒打下去,你的分别心就会生起,在身心相上起分别,你可能就会想:“我又没做错,师父为什么要打我?”甚至又继续想:“我又没错,师父还要打我,真是不慈悲!我还是回家去好了!”
回到家后,还会告诉别人:“你们不要去参加法鼓山的禅七或佛七!因为没有错也会挨打!你修得很好也会挨打!”甚至本来你念佛念到身心境界都很好,但被这么一打都给打掉、打不见了,烦恼又会生起:“这样被打真的不好,以后不要去参加!”但其实是自己不敢参加,却还告诉别人不要来参加!
如果身心没有达到真正的统一,被这么一打,烦恼也就愈来愈多!还好各位的根器都不错,因为前两天我都什么还没解释时,就不断地猛打,还要求你们要大声念佛,当然可能有少数一两位起了烦恼,但毕竟各位都还是师父座下的高徒,你们跟随师父也都很久了,所以至少能做到逆来顺受!又能从逆来顺受中,慢慢地和法相应了!但千万不要像以前的一些佛友说:“师父,我这里不舒服,请再打我一棒!”那就又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