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学佛成长

成长

最近我们分三个阶段,从八个方面学习了导师的《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前两个阶段,末学分别写了《放弃》和《选择》两篇分享稿。今天的分享稿命名为《成长》。三部曲正好如实反映了本人学习导师的这篇文章的心路历程。借此机会呈献给大家以期批评指正。

学习佛法的过程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放弃固有观念,接受正确观念的过程,即树立正见的过程。

固执己见,也就是我执重。有时我执重的人,可能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每个人的际遇不同,接受佛法的程度也大相径庭。我个人觉得,在学习佛法的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恰好是检验个人心智趋于成熟的一个途径。

学习的路上需要不断探索。世界上没有唯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佛陀度化众生都要看机缘,根据众生的根基施设八万四千法门。

学习三级修学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我们逐步具备检验自己修为的能力。识别自身存在哪些问题及潜质,即本文提到的“自利还是利他。”

作为一名佛弟子,如果没有导师在本文中的指导,仅凭本人的那点儿浅见确实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身处现实生活的洪流中,究竟是采用“消极还是积极,悲观还是乐观”的处世态度确实颇费脑筋。还好导师直接在文章中告诉了我们采用“中观的人生态度”才是佛教徒的正确选择。

难道出了家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了吗?我们怎样才能在人世间,利用当下的机遇重塑完善的人格,答案仍然在本文中。明白什么是善法欲。知道如何建立善法欲。真正懂得人身难得的弥足珍贵。在“禁欲还是纵欲,重生还是重死”中都给我们提供了详实的答案。

有人说,当今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人说,当今社会充满了机遇。就看你准备好了没有。今天的佛弟子已经很难做到仅凭一墙之隔就能阻挡住外界的重重诱惑了。

天生我才必有用。无论做任何事,都应尽到本分。如能无怨无悔最好。做事不分大小,贵在坚持。本着出世的情怀,做入世的事业。

身处红尘难免为情所缚,如何跳出人世间的卿卿我我,爱恨情愁,将小我的情爱升华为大我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导师给我们作了细致入微的讲解。我们不是学习过了这篇文章就此结束了。今后还需要不断的温习,熟悉、巩固。

假如我们能让自己每天保留一点点个人时间,静静地思索一下。我今天学习的三级修学内容,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我学习到了什么?我可以试着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吗?我又了解了自己多少?我现在能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了吗?我的思路一直都是清晰的吗?

每当我静静的一个人扫着落叶,沉浸在思绪之中,那是一段幸福的时光。我可以向自己发难,然后再寻找合理的解释,开解心中的块垒。我可以向自己游说,打退心中的懈怠。

现在我可以说,不再完全用“随他去”的那种随缘来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了。当然,末学对《佛教徒的人生态度》还需要反复的研读,消化、吸收。在明确了要想走上生命觉醒之路的目标后,随顺自己当下的因缘,采取与之相应的方法,将“随缘与进取”落实到修行的现实生活中去。

过去一遇到不顺心的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如何逃避。是佛法,是三级修学、是导师的开示,是《佛教徒的人生态度》明确告诉了我们,生活不是无处可逃,而是必须学会长大。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学佛成长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