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因与病

因与病

从小喜欢良医的人,大约是寄托病苦被良医救护。我也不例外,打小就喜欢良医,读过很多良医的传记。传记上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什么意思呢?

下医治已病,是说下等的医生常常在病人病入膏肓的时候妙手回春,百姓们会认为这样的医生简直法灸神针,并称之为神医。

中医治欲病,是说病灶初期就被中等的医生给药到病除了,百姓们觉得也马马虎虎,也可以勉强称之为良医。

上医治未病,是说病还未有迹象的时侯,病根就被上等的医生给铲除了,百姓们不但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还会认为那人顶多算是个养生达人吧。

在嬉笑之余,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假如我是那上等的医,却被视为养生达人?我自己会是怎么样的心情?

假设我医好了无数百姓,却被某些人讥讽、毁谤、欺辱,甚至认为我治好的病,根本就是子虚乌有。这种情况下,我是否依然还爱他们,还愿意继续帮助他们治病?

想完了第一个问题,我继续想了第二个问题。假设我才是那群百姓。医,在我还未发病之时,就出手救拔我于水火之中,可我却不以为然,医,将会是怎样的心情?

假设救拔一次我不以为然,假设救拔两次我仍旧不以为然,假设就这样救拔我生生世世次,长劫轮回中救拔我不计其数次,我都不以为然……医,还会像这样继续拯救我的绝症吗?

是的。虽然我一次又一次脱离病苦,没过多久又重新病重,可医从来不会置若罔闻,因为菩提心的缘故,医会一遍又一遍地救拔我,尽未来际,直至我证悟菩提

想清楚了这个问题,我的愿菩提心就更加坚固了。诸佛菩萨从未舍弃过我,我也要像诸佛菩萨那样,永生永世不舍菩提。

无论有情众生如何待我,我都将承担自己的责任,累生累世也不忘记。我要像医那样,于此世发不坏之心,不舍菩提而令增长。

虽然这样发愿,可我常想,自己应该已不是第一次发如是愿望了。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都忘记了自己的誓言?书上的答案是:

“世上有很多背弃誓言的事。事实上,这并不是人们喜欢背弃誓言,而是作为凡夫来说,生命是不能自主的。任何一种誓言,都需要相应的心行作为支撑。”

“如果心行力量不大,誓言就会变得空洞。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培养菩提心,守护菩提心。否则,这个念头会被心灵海洋的妄流淹没。”

虽然深深感恩师的慈悲,虽然不清楚未来还会不会继续背弃誓言。可我已然可以掌控今生,我要坚定自己的愿菩提心,难行能行,尽自己的努力,不舍菩提心而令增长。

即使上一世我曾经忘记医的真情,这一世我也才刚刚想起师的深恩,我依然不能置医和师的殷殷期望而不顾,更不能放任自己在生死中继续沉迷有海。

通常良医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愿世间无人病,何愁驾上药生尘。指的是宁愿药架上的药都生尘,也不希望人们有一丝病痛的苦恼。

而我,也要像诸佛菩萨那样,发一个既浪漫又庄严的誓言:为了你快乐,我愿化作清风,扫除你的热恼。为了你成就,我愿化作良友,生生世世陪伴,直至你证悟菩提。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因与病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