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人生要有智慧

积极而自在的人生要有智慧

生活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间,面对种种的诱惑,种种的刺激,种种的挑战,我们的三观也随着社会的潮流逐渐在颠覆。而我们怎样面对人生、面对世界,对人生、对世界又持有一种怎样的态度呢?是消极还是积极,是悲观还是乐观?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追求不一样,导致三观也不一样,因而对消极和积极的评断标准也不一样。世俗的人生都在积极追求感情生活,追求财富,追求地位。物质的追求当成是人生的唯一目标。西方哲学家叔本华认为:“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空虚,满足了便无聊,人生就是在空虚和无聊之间摇摆。”从而导致今天社会存在的最大问题:都太有了!人人都在把地球的资源变成物质、财富。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积极索取。由此人们越来越疲于奔命,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内心的迷惑与烦恼也越来越多,属于个人的空间和时间也越来越少。然而,当我们达不到目标和期望之后又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人生的不如意,很难找到人生的价值,又使我们产生了悲观的心里。

师父告诉我们真正意义上的乐观,是了知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我们要用智慧的眼光去看事物的正向、积极的一面,这样生命的本质是自由、快乐的。佛陀更是给佛教徒树立宏远的人生目标:“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佛法认为:世界的一切存在都是条件、关系、变化的假相。如果不了解轮回的理论,生命是没有长度的;如果不了解心性的理论,生命是没有深度的。所以,我们要中观、如实的看世界、看生命,让认识与世界相吻合。通过如实的正见,建立一种中观的智慧

个人认为:人都有两面性,当开启了魔性也相应关闭了佛性。有时候,遇上对的人和喜欢做的事,我会表现的特别主动、积极。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或心情不好的时候,又会显得那么烦躁不安、消极厌世,什么都不入法眼。总是在受外界的事情影响,来决定我的行为和情绪,我的心总是被外物环境所控制。对于无关的事情,总是对号入座,不能掌控的事,潜意识里总想掌控。太随和,这也是造成内心不快乐的主要原因。

如何改变我内心的矛盾与不安呢?首先,我要改变现在可以改变的所处环境。如果改变不了生活环境,那就改变工作和学习环境,找到一个有正能量并适合自己的环境,使自己的内心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更积极、正向。然后,在生活中,慢慢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作息、饮食、学习、工作、社交等)。最后,潜心学习古圣先贤和高僧大德的智慧,达到既不贪著于积极索取的欲望满足,也不因诸事不顺而产生的消极避世心态;面对好事的时候,也不要太过乐观,以至于得意忘形;当面临逆境时也不要懊悔,产生悲观怨恨的心念。坦然面对自己的人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人生要有智慧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