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菩萨行之布施

法义:广说菩萨行布施学处佛说学佛网

1、布施的自性:布施:就是在我们的身心生起布施的心理和行为。

(1)布施的心里特征:是一种舍弃的心理,从发心到身语意业的行为的统一。布施是一种心理,不是物质。

(2)布施的圆满在于心行而不是客观上的圆满。,通过修行破除我执和贪著,没有什么不可以舍弃,没有任何人不愿意舍。

2、布施的差异

(1)出家众和在家众布施的差异:出家众以法布施为主,不重财施是因防止出家众为施财而聚财,易成修行过患;在家众以财施为主,如有修正可以法施。

(2)布施本身差异:
法施:无颠倒的佛法正见,包括世间正当谋生各种工巧,并使对方能受持学处,也就是戒律。无畏施:帮助众生摆脱恐惧。财施:用如法的财务帮助别人。

3、身心生起之法:

(1)一种心理基础,克服贪心:克服自己对色身和财富的悭吝和吝啬,同时,还要生起把一切东西施舍给众生的意愿。

(2)第二种心理基础:观察修布施的利益,贪著的过患。观身不净,如悬岩之水,色身和生命是由业力决定,如梦如幻,一切无常,不应贪著,执著贪心堕入烦恼轮回。

观有垢身,如梦幻,无常,通过修习布施,使它从有漏转化成无漏,以此成就生命中最高尚的品质——无上菩提,。

乐意把自己的身体、财富及所修功德,把一切的一切都作为布施对象,布施给一切众生。不断强化这种发心和意愿。强化观念,落实到心行。

(3)如何布施?

①修意乐:初发心“我要把身体布施给一切众生”的意愿,但不必强求实际去做。经常这样想,随修行的提升,总有一天会做得到。

②遮止:已发心布施给众生的东西,只要是利益众生德信,就有资格受用。如果舍弃利益众生,只为爱著自己受用就属于犯戒。

如对某个有情偏爱,在做事过程中只想着为他,忘了利益其他一切众生。属于非染堕,即没有染污的违犯。

③方便善巧:在修布施时,以至诚心观想,观想成无量供品,把我们供养的佛菩萨观想成无量诸佛。可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④增上:具足六度而修。

布施的善行必须建立在别解脱戒或是菩萨戒的基础上,同时也要防护堕于唯求自利的二乘发心,才是如法。离开发心和持戒,行为非法不择手段地布施,过失比功德大。

布施时,必须对佛果功德和空性生起坚定不移的信解,建立在通达空性的基础上。布施过程中,对他人的诽谤或说是道非等,具有忍辱的能力。

布施过程中,要精进,生起强烈的“我要布施,要利益一切众生”的意愿。令布施心增长圆满

布施时,通过观察修,安住于“我要利益一切众生”的愿心,使心变得极其单纯,没有凡夫心没有二乘的心,没有任何别的心。然后把布施功德回向圆满佛果

在布施过程中,以智慧观照了知三轮体空,无施能的人、所施的物、受施的人, “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心得:

施舍善行,我也有,对照本课的布施含义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首先:我施舍或者送给别人东西、财务,其心理有几种,一种,是怜悯被施舍人的匮乏,对苦生起同理心,愿意帮助对方不求回报的施舍;第二种,想得到被施舍方的的心理认同,赞扬,满足自我被尊重被重视感,有心理需求的施舍;第三种,想在被施舍方获得对等或者其他什么额外的东西,有等价交换,奇货可居的心理而作,强烈索取的施舍;第四种,对于不用的财务,进行施舍,反正弃之不用,当做垃圾扔掉和施舍对于自己没有任何感觉,无意施舍;第五种,对于自己施舍的财务,对自己来说成了负担或者伤害,想尽快把这个财务送出去,己所不欲的施舍。

这几种施舍与六度的布施从发心上不纯粹,不是纯粹站在“为利益一切他人角度”去做的施舍的行为,有太多的我执在这里边,所以我应该从放弃对财物的贪著心入手,观察缘起无常,没有我也没有我所,一切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身体,都不是被这个假我拥有的,不是我所占有独享的,一切都是一种缘起的存在,有生有灭,谁也无法恒久拥有独占,只不过执着于我执,我看着这些不自觉的贴上了标签,才会有这是我的,那是你的,其实这种贴标签本身就是一种虚幻的自我设定,没有真实的意义,从缘起性空的角度去观察,既然没有永恒的存在,拥有就变得虚无,我对所有用的财物,贪着减弱了,生起放弃舍弃心理变得容易了许多。

沿着这个没有我所思维,既然一切财物不是我的,同样道理也不属于任何一个特定众生的,他应该属于需要的任何众生的,如此这个物尽其用才有意义。我所应该做得也应该是使其物尽其用,给更需要的众生。

虽然没有我和我所,但还是应该发心去做布施,因为这是我成佛的修行之路,发“利益一切众生的心”,轮回生命有太多的烦恼和痛苦,在这充满无尽痛苦的轮回众生,是悲惨的,无助的,身不由己,需要光明,需要佛法的指引,才能彻底解脱。而布施就是引领众生走向解脱的钥匙,一方面我需要布施,布施众生需要我的布施,我需要通过布施破除我的贪著,没有贪著才能解脱,才能证悟空性智慧,;另一方面,我的彻底解脱需要通过布施等方便行来实现,我要做利益众生的事,就需要给予众生利益,包括法施、财施、无畏施,让众生脱离困境,认识痛苦,才会有趣向解脱的意愿和向往,这是“以以欲钩牵引,而入佛智”众生需要“布施”这个因缘走进佛法。“布施”成就我的修行,也成就众生解脱的因缘。

因此我要不断观察修,认识布施对于我修行的意义,弱化我的贪心,从发心到身语意,践行施度,不惜不聚,倾其所有,以身语意业布施“以一切利益众生”,不舍任一众生“利益一切众生”为目标,积极修习菩萨六度“为利有情愿成佛”。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菩萨行之布施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