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学佛:禅修心得五

学佛是为了走向觉醒,但采用什么方式最直接、最好的呢?导师提出要“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采用“八步骤三种禅修”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接受、运用”,进而达到“观念、心态、品质”的改变,通过不断重复最后到达圆满,把生命的整个解脱道方法都告诉我们了。佛说学佛网

扪心自问在进入书院后自己做到了真诚、认真、老实吗?以前觉得自己在学习态度上还是比较不错的,每次都能够把法义阅读三遍,也会认真写出每一个课的思维导图,觉得这就是做到了真诚、认真、老实。可是现在看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自己进行的剖析,原因出在以下三点:

首先是“不真诚”,法义上提到要真诚认识到生命的种种过患,学佛之人要做到“离三过”“作六种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己作为重病患者来想。可是当下的我觉得生活尚且可以,虽然有的时候有烦恼、有痛苦,也不至于是一个重者患者。既然意识不到自己是重病患者,所以很难对导师所说有很强的认同感。没有了强烈的认同感,在真诚上面也就打了很大的折扣,以至于对所谓的认真也就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佛法就更是无法在内心生根,修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是“不认真”,比如我每次自修都达到修学时间要求,可不管是看视频,还是读课文,都常常走神,或走马观花,或挑挑捡捡,归纳总结时有时无(更多的是划划书,省时间嘛),心得分享也有写(但不管深不深刻),我是在把修学当成世俗中的学习任务来完成。我还真是法师说的一个“覆器”啊,虽然法雨普润,却依然活在自我的感觉中,滴水未沾。

再次是因为以上“不真诚、不认真”所以导致理解上出问题。我深深的惭愧中,我发现我在八步骤的第一步开始就没有做好,一直以来的修学态度就不对,总是在书本上划一划或”一目十行“的看过了事,理解只在表面,只是皮毛,什么完整,准确,透彻一项都没有做到,对法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连理论层面都没有停留好,只闻不思,这样就不能落实到心行,与人生发生连接,几个月所学的法无法在内心积累而失去力量。哎,又不知不觉成了法师所说的“漏器”。

态度模式决定我们对法的理解、接受、运用的程度,也决定了我们对法的受益程度(既能否通过学佛完成观念、心态和生命品质的改变)。真正的学佛不仅是让自己的烦恼稍少一点,让心稍安静一点,而是要从迷惑走向觉醒,从轮回真向解脱,这就必须对法义有完整,准确,透彻的认识,三项缺一不可。必须反复的观听与阅读,理解其中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佛法博大精深,很多道理都是层层展开,应多听闻,多思考。只有完整,准确、透彻地理解法义,对它到底要讲什么了然于胸,佛法智慧才会进入我们的心相续中,否则就浮在表面,好象知道了,却没有真实力。最后要把所有的理论回归到现实中加以对照,才能把闻思正见落实于心行,真正成为自己的理解认识。

回想起辅导员师兄常常对我们说八步骤的重要性,它是贯穿着我们学习教理到转变生命品质的整个修行过程,我首先惊出一身冷汗,我到今天才有了紧迫感,如果现在不做调整,那以后的修学怎么办?我要更重视态度模式,多听,多闻,更要多思,多理解,改变自己身上的慵懒,还要将法义与现实中的生活、工作相连接,相对照。我很感恩,感恩导师在这个节点上重新让我们学习了八步骤,让我真正深刻的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让我及时可以做出调整。

意识到自己有个问题,对感兴趣的主题会比较认真,希望通过修学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期盼法义给一个更具体的方法,比如建立态度模式,恨不得导师能直接列一个贪嗔痴习性大全,告诉我哪些行为对应的是什么程度的病,应该以什么方式修学能解决这种情况,比如每天几点到几点自修,读法义用多久、看视频用多久,类似这种的种种方法。但是法义里不会告诉我这么细微的地方,因为每个人情况也不同,太细微的方法不会适合所有人。反思一下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需求,我想可能是一种惰性,我希望什么都是别人安排好的,自己直接去做就可以了,这种惰性心理甚至让我懒得去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自修时间和具体方法。虽然知道这是自己的凡夫心作祟,但是对抗这种惰性心理却很难,就像明知道锻炼身体比躺着玩手机有益健康,而且运动完身心舒畅,但是躺着实在比运动容易太多了。但是如果生了一场病,医生告诉我,再不出门锻炼,你将失去健康的身体,那我在恢复健康前一定会一天不落的锻炼。归根结底,其实还是态度模式没有建立起来,最最关键的就是具足六种想,把自己当做重症患者,不断观想由贪嗔痴主导的生命是存在重大过患的,唯有精进修学才能断除贪嗔痴。但是这种观想对我来说还是有些困难,我可以观想自己是病者,但没有贪嗔痴是致命伤的意识。导师讲八步骤时说重复正向心态,有自然的重复、刻意的重复,所以我想或者我可以先刻意的重复我是轮回中的重病患者的这样一种观念,或许后面会通过其他修学内容和自己的观察修,会让我不断确认这一观念。

导师说,对法用不起来是因为没有变成我的认识。虽然每课都有一周的时间学习,而且又通过了自修、组修、班修这样的方式,但是我班级共修完会有种这课到此结束的感觉。现在回忆之前学过的内容,基本上只能回忆起其中的某个模糊的概念了,更谈不上运用,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很严重的漏器,正见随学随丢。前些天整理法义的时候,看到了入班时发的利他本,利他本上分了三部分:本期正见、结合自己、发愿行动。我觉得这是在帮助我践行八步骤的,也是一个很好修学工具,所以计划每周班修后按利他本做个总结。有空时就翻看巩固下。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学佛:禅修心得五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