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学佛:修行之路,任重而道远

学佛:修行之路,任重而道远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在禁欲还是纵欲、重生还是重死、自利还是利他三个问题上为我们做了详细解读。我对这三个方面都有一些体会,下面逐一谈一谈。

一、禁欲还是纵欲

佛教对于欲望的态度是:对于本能性、物质性的欲望,要做到少欲知足,既不要纵欲,也不主张绝对禁欲。而对于善法欲则要不断激发。

用这种人生态度考量一下,我发现自己差得很远。我常常自认为是一个生活简朴的人,但是这些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小到穿衣吃饭,大到购房购车,欲望也是不断地膨胀。改善生活条件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其中产生的紧跟社会潮流、与别人攀比的心理实在要不得。单说我家的汽车,从2010年到现在,十年时间已先后买过三辆车。不管买哪一辆的时候,都要做种种比较。不仅车型之间进行比较,还总是琢磨自己的同事、熟人都在开什么车。这种不良的心态,使自己活得特别累。现在想想,汽车的作用,就是方便自己的出行而已。只要适合自己,开哪种车都好,何必考虑别人开什么车、流行开什么车呢。通过这次课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如果不对这些物质欲望加以节制,盲目地占有、攀比和竞争,就只是在消耗自己的生命。所以,我决心,今后要真正放下物质欲望,做一个少欲知足的人,将兴趣转移到积极追求善法欲上面来,努力修行,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质。

二、重生还是重死

说实话,作为凡夫俗子,我对于死亡一直是讳莫如深的,感觉一谈到死亡就很不吉利似的。出家人念经超度亡灵,也是让我感觉佛教是迷信的重要原因。学佛三年多时间里,我也主要热衷于听经闻法,对于寺院的经忏佛事特别是超度,总是半信半疑。我总觉得学佛就是为了把我当前的日子过好。至于死亡,好像是很遥远的事,甚至觉得跟我无关。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才愿意跟从济群导师这样的弘法高僧学习佛法

学习了这一课内容,我明白了,佛教既重视现实人生,也重视未来归宿。 佛教之所以让我们时时升起念死之心,是为了策励我们抓住现有机会好好修行。作为佛弟子,我们要深刻意识到轮回之路的险恶,时时警醒自己,把握好我们现在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断除烦恼,关爱众生,为将来有一个好的归宿积聚资粮。

三、自利还是利他

说起自利心理,我也很有体会。最初学佛,我就是本着自利的发心而学的。我坚信佛法中有大智慧,所以一心求法,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一旦遇到烦恼,自己能用佛法智慧化解。虽然偶尔做些慈善,也只是随缘随众,没有主动利他的发心。

我明白了,究竟的自利必须通过利他来完成。利他既能长养慈悲,也能增长智慧。所以,要想真正解脱,就必须把利益众生作为尽未来际的使命。认识到这一点,我就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修行之路,任重而道远。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学佛:修行之路,任重而道远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