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快乐还是痛苦,你都有表达的权利。
——佛陀
【释义】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你都应该把它表达出来。
昙照禅师每日与信徒开示,都离不开:“快乐呀!快乐呀!人生好快乐呀!”
可是有一次他害病了,在生病中不时叫说:“痛苦呀!痛苦呀!好痛苦呀!”
住持大和尚听到了,就来责备他:“喂!一个出家人有病,老是喊苦呀,苦呀,不好看呀!”
昙照曰:“健康快乐,生病痛苦,这是当然的事,为什么不能叫苦呢?”
住持曰:“记得当初你有一次,掉进水里,快要淹死时,你且面不改色,那种无畏的样子,视死如归,你那豪情如今何在?你平时都讲快乐,快乐,为什么到病的时候,要讲痛苦,痛苦呢?”
昙照禅师对住持和尚道:“你来,你来,你到我床前来!”
住持到了他床边,昙照禅师轻轻地问道:“住持大和尚,你刚才说我以前讲快乐呀,快乐呀!现在都是说痛苦呀,痛苦呀!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讲快乐对呢?还是讲痛苦对呢?”
人生有苦乐的两面,太苦了,当然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热烘烘的快乐,会乐极生悲;冷冰冰的痛苦,会苦的无味;人生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庸生活。很多时候,我们把感激和愤怒都藏于内心,别人体会不到你的感激之情,就没有获得回馈的幸福,同时也把握不了你的愤怒,更无法帮助你。
所谓“言为心声”,就是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反映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强化我们积极的心态。通过语言的自我调节作用会使你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心态中,这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消极的人会忽视对情感的表达,于是在痛苦的时候,自己就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
所以,我们不要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生活中会有许多令人陶醉、值得我们动心的事情,我们都应当真实表露。如你和挚友分离在即,你就让即将涌出的泪水顺利地流出来,而不要强忍在眼眶里或躲到洗手间去冲洗。为了怕别人说长道短而把自己身上最有价值的一部分隐藏起来,这是自我摧残,也毫无意义,倒不如真实对待自己的情感,遵从你的心,听取你心灵的声音,这样即使做错了,也不会太难过。所以当你遇到挫折、感到烦恼的时候,不妨向亲朋好友诉说你的苦闷,有些话不能对自己的家人说,但可以告诉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如果你不善于表达,常常只能一个人发呆,想自己的心事,孤单的身影就会在月光下越拉越长,而心绪也会越集越浓,无法排解。这是不明智的。
【感悟】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经历痛苦、磨难、沮丧,甚至失望,这时我们不妨试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不要压抑自己,将它说出来,这样可以使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宣泄,感觉会舒服一些。我们要适当地解放自己的心灵,有时候,俗气一点,更能让人放松;要是太压抑自己,久了会让人濒临崩溃。
【佛家典籍】
《起世经》
《起世经》是佛陀说的一部关于宇宙的经。佛陀在此经中阐述了世界的成(形成)、住(住世)、坏(坏灭)的过程。依《起世经》内容的次序,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劫前世界住世的状况;第二部分阐述了世界坏灭时世间经历的惨不忍、难以想象的刀兵中劫、饥馑中劫和瘟疫中劫,以及世界要遭受的大火灾、大水灾和大风灾;第三部分阐述了新的世界成立的状况;第四部分阐述了众生的诞生,而世界众生却仍在循劫前的轨迹发展,走的是同一道路。
要经常打扫尘埃,更要经常打扫自己的心灵
我们最需要打扫的地方是我们的心灵。
——佛陀
【释义】我们最需要打扫的地方,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一个秋天的傍晚,鼎州禅师与一位小沙弥在庭院里散步,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从树上落下了好多树叶,鼎州禅师就弯下腰,将树叶一片片地捡了起来,放在口袋里,站在一旁的小沙弥忍不住劝说道:“师父!您老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大早,我们都会把它打扫干净的。您没必要这么辛苦的。”
鼎州禅师不以为然地说道:“话不是你这样讲的,打扫叶子,难道就一定能扫干净吗?而我多捡一片,就会使地上多一分干净啊!而且我也不觉得辛苦呀!”
小沙弥又说道:“师父,落叶这么多,您在前面捡,它后面又会落下来,那您要什么时候才能捡得完呢?”
鼎州禅师一边捡一边说道:“树叶不光是落在地面上,它也落在我们心地上,我是在捡我心地上的落叶,这终有捡完的时候。”
小沙弥听后,终于懂得禅者的生活是什么了。之后,他更是精进修行。
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叫周利磐陀伽,本性十分愚笨,怎么教都记不得,连一首偈,他都只是念前句忘后句,念后句忘前句的。
一天,佛陀问他:“你会什么?”
周利磐陀伽惭愧地说道:“师父,弟子实在愚钝,辜负了您的一番教诲,我只会扫地。”
佛陀拍拍他的肩头说:“没有关系,众生皆有佛性,只要用心你一定会领悟的。我现在教你一偈,从今以后,你扫地的时候用心念‘拂尘扫垢’。”
听了佛陀的话,愚钝的周利磐陀伽每次扫地的时候都很用心地念,念了很久以后,突然有一天他想道:“外面的尘垢脏时,要用扫把去扫,而内心污秽时又要怎样才能清扫干净呢?”
就这样,周利磐陀伽终于开悟了。
鼎州禅师的捡落叶,不如说是捡去心中的妄想烦恼。大地山河有多少落叶且不必去管它,而人心里的落叶则是捡一片少一片;禅者,只要当下安心,就立刻拥有了大千世界的一切。
落叶之轻,尘埃之微,刚落下来的时候难有感觉;但是存得久了,积得多了,清理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有的时候,人的心灵就如同地上的落叶一样,散落一地,即生凌乱,时隔数日,上面便会积上一层尘埃。这就需要我们抽出一段闲暇的时间,打扫自己的心灵,梳理自己的思绪,该舍弃的舍弃,该调试的调试,该更新的更新,也让自己的精神能够跟外界的物质一样,清清爽爽的,不再任由尘埃飞落。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但应该经常打扫尘埃,更应该经常打扫自己的心灵。只有将自己心里的枯叶一片一片地捡起,才会保持内心的洁净,也许还能在片片捡拾的落叶中,找到昨日已经淡忘的快乐。
【感悟】
在生命的过程中,也许我们无法避过漂浮着的微尘,但千万不要忘记去拂拭,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如生命之初那般清洁、明净、透明。
【佛禅小故事】
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禅师是至交,两人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东坡居士自觉修持有得,即撰诗一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诗成后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品赏,禅师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即叫书童带回。
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是对自己的禅境大表赞赏,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放屁。
这下东坡居士真是又惊又怒,即刻乘船过江找佛印理论。
船至金山寺,禅师早已在江边等候,苏东坡一见佛印立即怒气冲冲地说:“佛印,我们是至交道友,你即使不认同我的修行、我的诗,也不能骂人啊!”
禅师大笑说:“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苏东坡听后恍然大悟,惭愧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