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说:孤独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享受

当一个人品尝到孤独的美味时,便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和犯罪的行为。

——佛陀

【释义】当一个人能够体味到孤独的快乐时,就不会因为孤独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和犯罪的行为了。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别人无法企及的心灵空间。世上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解剖自己,完全无自我呢?所以,真正的孤独存在于人的心里。

生活中学会享受孤独,其实就是学会一种人生的境界。因为孤独不仅是一种略带伤感的美丽,而且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提升。独处的时候可以孤独,人多的时候可以孤独,只要你有一种平和的心境,再喧哗或空旷的环境也影响不到你。你只要想象一下,自己沉醉在忘我的境界中,想着快乐或忧伤的故事,或者干脆什么也不想,只是坐着发呆,褪去人前的伪装,与自己的心灵对话,那不是一种惬意吗?

孤独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享受。夏夜里,仰望窗外那湛蓝的苍穹,看繁星点点闪烁,看流星瞬间即逝,你的思绪徜徉于无尽的遐想中,那种悠然,那种思绪,真的好美。又当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你可以静静地看书、听音乐,随意地乱涂画鸦,随意地展现自己的真性情,无需压抑自己,无需伪装自己,灵魂在这空间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那种感觉又有几人能真正感受到?其实当你在感受孤独的时候,你的心灵正在经受新的历练。当你一次又一次地历练了孤独的过程之后,你的思想,你的心态,你的性情正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成熟,变得平和,变得高尚。这也是一种蜕变的过程,使你变得更完美,更富有内涵,你的生活也更充实,还怎么会感到孤独呢?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对孤独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因为孤独而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有人因为孤独而浪费生命,自暴自弃,也有人因为孤独写出了流传千古的优美诗句,更有人因为孤独,确立了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成为一代伟人。可见孤独带给人们的境遇和感受是截然不同的。静思之余,愿置身孤独中的朋友,能打开心灵之窗,用心去感受孤独的美,你会慢慢发现,它带给你的不仅仅是独守时的冷清和寂寞,也是一种超脱的快乐和享受。当你学会享受孤独的时候,你就会变得更加充实和成熟……

所以,孤独是存在于人的意念中的。我们只要拥有希望,拥有自信,拥有一份好的心境,好好地把握生活,纵然是孤独也好好享受,那才是一种大智慧、真性情。

【感悟】

生活中,我们不应该为孤独而烦恼,而是要学会享受孤独。因为孤独,你会更了解自己;因为孤独,你才会敢于面对生活。学会享受孤独,会让你的生活多一些阳光,少一些阴霾;学会享受孤独,你就会发现你的人生变得更加平静和坦然。

【佛门名家】

欧阳竟无

欧阳竟无(1871—1943年),中国佛教学者、居士。1910年到南京从杨文会学佛学。翌年杨文会逝世,遵遗嘱在金陵刻经处校刻佛经。1912年与李翌灼、桂伯华、黎端甫等创立佛教会。1917年刻成《瑜伽师地论》后50卷,并写序言;分唯识、法相为两宗,阐明“约观心门建立唯识义,约教相门建立法相义”的宗义纲要。1922年在南京成立支那内学院,任院长。1925年在内学院设法相大学特科,专讲法相唯识。晚年融通般若、华严、涅槃之学,人称宜黄大师。除主持纂辑《藏要》三辑外,著述尚有《唯识抉择谈》、《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等,所辑为《竟无内外学》26种,共30余卷。

打开自卑的枷锁,释放出自信之美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佛陀

【释义】一个狂妄的人还是有救的,但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则等于没救了。

自卑,是一种容易产生压抑、凄冷、孤独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心理上一经形成,就具有扩散性和感染性,它笼罩着人们的学习、交往、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自卑的表现就是对他人或社会的恐惧,对社会的恐惧是害怕被取笑。自卑的人总认为自己像个小丑,是个笑料。心理学家们认为自卑是一切心理病变和精神失常的种子。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短处,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显然不能因为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缺陷而怀疑自己的全部能力,我们不但要看到自己的不如人处,还要看到自己的如人之处或过人之处,这样才能正确地与人比较。按照社会心理学上的归因理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把成败得失归之于某种原因。许多人的自卑心理,实际上就是由于归因不当而造成的。例如,有的人因为一次工作失败,就认为自己不是搞这一行的料,其实这次工作失败,很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人因为一次恋爱受挫,就开始怀疑人生,其实说不定只是出于某种误会。所以正确地进行挫折归因,不但是总结经验教训的需要,也是对自卑心理的有效防治。

心理学家建议,自卑感强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这些事情即使不显眼,也要不放弃争取成功的机会。任何成功都会增加人的自信,对于自卑的人来说尤其如此。而且,任何大的成功,都蓄积于小的成功之中。只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能力,自信心就会取代自卑感,这便是合乎逻辑的结局。

12岁的珍妮是个爱低头的小女孩,以为自己不够漂亮,人家把她给忽视了。有一次,她在饰物店买了一个蝴蝶结头饰,戴上之后,因为确实好看,得到了店主由衷的夸奖。珍妮欣喜若狂,抬起了平时一向低着的头,变得很自信,脸上有了说不出的神情。

珍妮进教室时老师说:“珍妮,你昂起头真美!”回家时爸爸妈妈说:“珍妮,我的宝贝,今天你昂起头真美丽!”那一天她得到了很多的赞美,但是她不知道,蝴蝶结的头饰在出饰物店时就被人撞得弄丢了,人家的许多赞美不是来自头饰的美丽,而是她前所未有的勇敢地抬头,是她的自信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改变了别人原来地看法。

珍妮得到的赞美仅仅来自于简单地昂起头来,那么我们也不妨让自己在许多地方也抬起头,对自己说:“我相信我能行!”这样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能得到他人的欣赏,从而带给自己快乐,带给自己美丽,带给自己成功。

【感悟】

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挫折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所造成的。因此,我们除了正确评价自己外,还要学会适当地表露自己的才能,对自己提出适当的要求。只要我们坦然地正视自己的缺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对前途充满信心并为之奋斗,就能打开自卑的枷锁。

【佛家典籍】

《圆觉经》

《圆觉经》是唐代华严宗奉习的一部重要经典,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经中以佛应文殊师利等十二位菩萨之请,一一说法的方式,论述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的理论,以及“修业”、“修现”、“修禅”的修行方法。

《圆觉经》是一部大乘了义经典,言简意赅,里面有理论,有修行的方法,整个佛法的义理全都包括在内,是一部非常好的经典。本经一共十二章,也可以称之为十二会。这部经的好处是,每一章都可以独立,换句话说,十二部小经,合起来称一部《圆觉经》,章章都独立,章章都有一个宗旨。

唐代华严宗王祖宗密说,他“禅通南宗,教逢《圆觉》”,就是因读《圆觉经》而悟教理的。之后,他撰写了《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钞道场修证仪》等著作,以弘扬《圆觉经》,《圆觉经》因此而驰名佛教界。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说:孤独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享受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