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心有利他乐生活

弟子惟沁深受诸佛菩萨摩诃萨的护佑和加持,身心向好,深深感恩,日日发心并回向为利益六道一切众生成佛道而修习佛法,发心每周组织小读利益书友,发心为正法常驻而付出我的财、力和时间。正如导师在本期法义中所言:“我们学法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将来终归要走向社会,所以从现在起就要培养说法的能力”,无论是作为教师的职业操守,还是三级修学的一员,这一课的法义教诲对我而言,醍醐灌顶,利益殊胜。

正法常驻世间,不是佛经的存在,而是人的传承。对于如何传承,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本期法义的内容——说法者和听法者是否如法。从个人而言,关系到能不能如实接受佛法,以及在今后的修学中,佛法能否对生命产生作用;从整体而言,关系到佛法能不能正常传播,正法能否久住于世。

说法者,“无染行法施,如经而宣说”,要用没有染污的心行法布施,按经文义理如实宣说佛法;“说法者发心清净最为重要”,如果不能按经教原有的义理如实宣说,而是带着错误观念妄解佛法,或者说的是正法,但说法者发心不正,是为获得金钱、供养和名声,如此邪说、妄说,带着染污心说,不仅会失去福报,而且还有罪过。更如若由于说法者没有正确而深入的闻思法义使人们不能正确认识佛教,更不能进一步接受佛法。这样将断人慧命,罪过很重。所以,说法者的发心必须清净,一方面要如实弘扬如来正法,另一方面要想着利益众生,除此以外,没有丝毫别的想法。

说法前,“余未尝有一次不先修无常而后说法。”昔恭巴格西每次说法前先观修世间无常,生死无常,真切意识到佛法对众生的重要性,这样的无常想,为说法者即将面对信众的恭敬、礼拜、供养而保持清净无贪的心,不为恭敬、利养,不为利、衰、毁、誉、讥、称、苦、乐八风所动,就能生起双倍的二十种功德,如成就正念、成就胜慧、成就觉慧、成就坚固、成就智慧、随顺证达出世间智慧、贪欲微劣、嗔恚微劣、愚痴微劣、魔不得便、诸佛世尊为护念、诸非人等为之守护,天龙八部暗中保护、诸天助成威德、怨敌不能加害、诸亲爱人永不乖离、言教威重、其人当得无怖畏、得多喜悦、智者称赞、所行法施是所堪念。反之,如果以不清净的心说法,虽然也会得到名闻利养,但和这二十种利益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人性中的贪嗔痴是和魔相应的。但如果内心清净,无所贪无所求的话,那魔对你也没办法。

说法时,说法者之意乐有五种想,谓自作医师,法如药物,视听者如病人,视如来是正士,愿法久住;说法者“须断除恐人胜己之嫉妒”;对于说法时的懈怠和厌倦,要通过不断发心,用菩提心来化解;说法时要“扬己之长、彰他之短”不要吝啬把自己理解的法如实告诉他人,或是为了衣食名闻利养而说法,惟有思惟,就是为了自己和一切众生成就佛道而说法。以这种清净心说法,才能真正获得福德智慧。

除此,“观机而说”;“完结时共作轨则”中的“当发普贤行等净愿印定之”;对闻法和说法的轨则没有获得定解,没有深信不疑,“如致本尊变魔,即彼妙法亦成烦恼助伴”等等,真是句句修心,醍醐灌顶,修学佛法是为了开智慧、断烦恼,如果定位不正确,将此作为获得名闻利养的工具,善法就会变成恶法,成为烦恼、我慢、我执的增上缘,“从初一错至十五”……本期法义对于我而言很重要、很殊胜、具有很实用的参照性。作为教师,以利他的心传授知识,以正己身引导学生,课前静心发心为利益所有学生而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三级修学的一员,小读的畅行者,我当以法为镜,以正己身为要,视己为正法的传播者,小读前观修无常,不设定结果,发心为利益书友而分享正法,过程中要除去一切学佛优越感、重要感、评判心等,读后以净愿回向给一切有缘……惟有处处观照这颗不纯净的心,时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树立正见,重复正确,才能成为一个清净的法器,盛住法也要倒出法让法流动在人间……

法施能帮助我们断烦恼,开智慧,从根本上改变生命品质,但前提是,我们首先要不断反复闻思法义,除三种过具六种想,成为那个合格的、清净的法器才行啊。

感恩导师不辞劳苦为众生说法,感恩净理辅导员的辛苦陪伴,感恩同修们的互相陪伴!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心有利他乐生活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