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开启智门拓展思维

导师从哲学、文学、艺术、民俗、道德、等多方面,清晰而精辟地写下了巜佛教与传统文化》,阐述佛教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令我矛塞顿开,増广见闻,受益匪浅,开启了我的智慧之门径,拓展了我的肤浅之思维。

一、佛教与哲学

末学一直认为,佛教与哲学是不搭边的,牛马不相及的。而通过学习本课法义,却完全瓦解了末学的愚见,在中国哲学史的大地上,佛教却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土壤。

佛教渊源于宗教和哲学特别发达的印度,贝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形成了深广而严谨的哲学体系。祖师大德们根据佛典思想,构建了不同的修学体系,从哲学角度可分为华严哲学、天台哲学、唯识哲学、中观哲学等。

二、佛教与文学艺术

佛教对中国文学及艺术影响亦十分广泛,不可忽视。

佛经浩如烟海,经中所展现的时空观,更贝有磅砖的气势,闻所未闻。在巜维摩经》中,以整个宇宙为舞台,以无限的时空为背景,引发了我的想象,拓展了我的浅见。

佛像之雕塑领域,如敦煌、云冈、龙门等,更是令世人瞩目,丰厚而有分量。寺宇之建筑,更是风格独特,造型各异。绘画与书法之世间绝品,也体现了佛法的境界与精神。如果没有相当的文化内涵及宗教学养与佛教知识,如何能有空灵深邃的境界?如何品尝作品之深沉底藴?如何领略那番禅意、体会那份超然?

三、佛教与民俗、道徳

"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这是佛教传入中国、走入平常百姓家的真实写照。如腊八节与盂兰盆会等宗教节日,也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民俗节日,更体现了佛教孝亲报恩,可以说是更究竟的尽孝方式。

佛教的戒律是根植于宗教信仰,是对因果规律的敬畏,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持戒是自觉行为,不会心存侥幸。三世因果观念的信仰,占据了我的心灵,是一个无形的警察,监督著我的起心动念和言行举止。

四、空的智慧

佛教所说的空,是存在的当下即空,空是帮助我们透视事物的真相,透视因绿的假相。

从修行上说,空主要是破除我执。因为一切烦恼和罪恶皆源于自我的执著。环境对人的伤害深浅,与执著程度成正比:对感情特别执著的人,失恋就是伤害他的利剑;对事业特别执著的人,事业失败就是他的灭顶之灾。若用佛法空无的智慧去观照,"合会必分离,崇高必堕落"。淡然的心态去看人情冷暖,花开花谢,怎会伤的这麽重。正所谓"因为花开而高兴,必会因为花谢而悲伤"。强烈的我执,会使人总想着个人得失,结果一定是活的特别痛苦。而空就是帮助我们打破我执,学佛就是要粉碎我执建立的城堡,将生命宝藏开发出来。

五、结说

导师殷重劝勉说:知识有如大海,任何人都不可能拥有全部,但最根本的,是做人的知识,认识自我的知识。我们不能不做人,不能缺乏做人的知识,认识生命、认识自我才是人生幸福的根本。

十分庆幸加入了三级修学,从新审视自己的发心,从新认识自已无始以来的不良串习。运用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心态,去处理我生命中的各种问题,去洗刷我无始来的百态惑业。我坚信:佛法是我迷惑生命中的指路明灯,只有真诚、认真、老实地接受并运用佛法,如导师䑥如飢似渴地学习佛法,如辅导员般不辞疲倦的践行佛法。让菩提苗芽在我内心成长,从此乃至尽未来际,让佛法与生命接轨,粉碎我执,开显宝藏,永不退转,引领一切众生走上觉醒的康平大道。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开启智门拓展思维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