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学佛:鹿野苑

瞻礼了佛陀涅槃的圣地后,玄奘继续南下,穿过荒凉的田野和茂密的森林,渡过哥格拉河,走了大约五百里,再度来到恒河岸边。

这里属婆罗尼斯国,是中印度的一个大国,国界长四千多里,国都濒临恒河,十分宽阔。城内市井繁荣,居民富裕,很多人家中藏有巨财,珍宝满室。

玄奘之所以到这里,是因为这里有佛教的另一处圣地——佛陀最早宣讲佛法并度过第一个雨季的鹿野苑。

印度多鹿群,这一路行来,玄奘在森林和草原上见过各式各样的鹿,有的比银踪还要高大,完全可以骑乘;有的就像一只猫儿,两只巴掌就能捧住。然而鹿野苑里却没有鹿,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美丽凄恻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森林里居住着一群快乐的鹿,鹿的首领是一只五色鹿王,身形高大挺拔,毛柔软细密,闪耀着五色光泽。行走时步态从容,安定有力,俨然王者风范。

它带领数千只鹿生活在山清水秀的森林里,饿了吃林中的嫩叶鲜花,渴了喝溪中清澈的泉水,闲暇时则自由地散步、嬉戏。鹿群里的老老小小,都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有一天,国王带领士兵们到森林中狩猎,他们将森林团团围住,利箭像雨点般地射出。

鹿王带领鹿群东奔西跑,好不容易才逃出了包围,但已有不少鹿死于士兵的乱箭之下,还有一些鹿或被活捉,或跌下山崖、摔入陷阱,或被荆棘扎伤、被泥潭吞没。

鹿王心里非常难过,它以为经过这次灾难,鹿群可以过一段安稳的日子了,可是没想到仅仅过了几天,国王又来打猎,鹿群再一次受到严重的损伤。

原来这个国王很喜欢吃鹿肉,每隔三五天便来打一次猎。

鹿王想:“我身为鹿王应当保护种群的安全,如果为了贪图丰美的水草而待在这里不走,反而使大家都受到伤害,这是我的罪过。可是迁到哪里去才好呢?哪里才能找到这样丰美的水草呢?”

它考虑再三,决定亲自去找国王谈判。

鹿王独自来到皇城中,城中百姓看到这么一只雄奇漂亮的大鹿健步入城,都十分吃惊,纷纷说道:“一定是我们的国王心地善良,为人慈悲,所以才感动圣鹿来朝啊!”他们都把这当作一桩非常吉祥的事情,没有一个人敢捕捉或阻拦鹿王。

鹿王径直走到国王面前说:“我们在大王的国境内生活,是指望能得到大王的庇护,没想到近来经常受到袭击,每次都死伤惨重。听说大王喜欢吃鹿肉,我们也不敢逃避,只希望大王能告诉我们每天需要几头鹿,我们一定自愿如数前来,绝不敢欺骗大王,希望大王可怜我们这些无辜的生灵。”

听了这番话,国王心中十分惊讶,他对鹿王说:“每天只需要一头鹿就够了。没想到为了这一头鹿,让你们死伤如此惨重。如果真像你所说,每天会有一头鹿主动走进我的御厨房,我发誓再也不到森林中去打猎。”

鹿王辞谢了国王,回到森林中,召集鹿群,向大家宣布了与国王谈判的结果。鹿王说:“为了避免全族覆灭,从今往后,每天要有一头鹿,为了族群献出自己的生命。否则,大家都无法安定地生活下去。”

听了鹿王的话,群鹿们也觉得只能如此,于是大家共同商议,以抽签的方式排定前去国王御厨房的次序。从此以后,每天都有一头鹿主动来到王宫中,国王再也没到森林里中去狩过猎。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这一天,轮到一头怀孕的母鹿去送死。母鹿跪在鹿王面前,哀求道:“我虽然应该去死,可是我的孩子还没到要死的时候啊!请鹿王宽限几天,让下一个先去,等我把孩子生下来,一定马上去御厨房。”

下一头鹿听说要自己先去,也跪在鹿王面前,哀求道:“鹿王,到该我死的那一天,我绝对不会多说一句话,但按规矩我还可以再活一天一夜,让我活过这一天一夜,我才死而无怨。”

鹿王左右为难,心想:“让母鹿去,一下子便害了两条性命。让另一头鹿去吧,还没到该它去的时候。”

鹿王考虑再三,便让这两头鹿都退下,毅然决定由自己代替母鹿前去。

厨师看到这只雄奇的鹿王亲自前来就死,觉得非常奇怪,马上跑去报告国王。

国王来到鹿王跟前问道:“今天怎么是你亲自来了?难道你的族群都死绝了吗?”

鹿王便把母鹿已怀小鹿,又不忍心以其他鹿替代,所以亲自前来的原因讲了一遍。

听了鹿王充满哀伤的话语,国王感动得流下泪来,他说:“真没想到,一头牲畜也会这样杀身成仁!我是一个人,却像野兽一样残忍;而你是鹿身,却像人一般高贵。我真是连鹿王都不如啊!”

国王立即下令将鹿王放了,从此戒吃鹿肉,并且将此地开辟为一片鹿场,供鹿群繁衍生息。

美丽的故事毕竟离现实很远,好在走了那么久,玄奘对印度佛法的衰微,也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佛教圣地被各种富丽堂皇的外道天祠包围着,寺院和僧侣少得可怜,到处都是或赤身露体或浑身涂灰的外道,这样的情形他已经见得太多了。

同其他地方相比,婆罗尼斯的佛法还算昌隆。玄奘骑马在都城外围兜了一圈,很快便看到一座古旧庄严的大伽蓝,当即下马来到门前,请求挂单。

让玄奘没有想到的是,这座伽蓝居然如此气派宏大!从外面看已是庙舍相连,纵横交错。进到里面更是长廊四合,石阶宽大,层层向上。寺中主殿高两百余尺,石壁上雕刻着佛教故事,木柱上布满精美的纹饰,顶部是黄金做的庵没罗果形的宝瓶,殿内有万佛龛,由百余级的石龛组成,每一龛内都供奉着一尊黄金佛像,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大殿的中央供奉着主尊——做转法轮之姿的如来等身佛像。

玄奘心中暗暗惊叹,自进入天竺以来,他还不曾见过这样壮丽的寺院呢!

伽蓝内的僧徒也极多,有一千五百余人,都是小乘“正量部”的行者。

见到寺中长老后,玄奘好奇地向他打听这座伽蓝的名称,得到的回答令他吃惊不浅:“这里就是佛陀初转法轮的鹿野苑啊,法师难道没听说过吗?”

站在极宽极高的大殿之上,注视着那尊和世尊几乎同样大小的石佛像,玄奘久久不愿离去。

佛像生动地描绘了世尊“初转法轮”时的情形,像座的背上还有两个飞天像,台座夹着轮宝,右边有三个比丘,左边是两个比丘,外加一个带着婴儿的妇女。

这五位比丘就是最早接受佛陀说法的五个弟子了。

其实,当年的佛陀并不是在鹿野苑,而是在距此地不远的波罗捺罗斯,向五位弟子宣说他的思想的。在那里,佛陀对自己悟出的理论进行了具体而又细致的阐述,五位苦行者被他的思想折服,当下即获果位,成为佛陀最初的弟子。他们表示,愿意为佛法的弘扬终生效力。

那次讲经结束后,佛陀便带着五位弟子来到鹿野苑,在此度过了成道后的第一次雨安居。

现在的鹿野苑共有八个区域,如八瓣宝莲从地涌出,里面殿宇庄严,气派非凡。而在当年,这里根本就没有任何特别的可供居住和遮风挡雨的地方。

然而,佛陀却对此甘之如饴,他在此地讲经说法,普降法雨。

佛教创立之初,并没有固定的说法场所,“沙门”思潮的传统一向是离开人群漫游山林,佛陀也不例外,他喜欢远离人间社会的各种束缚,自由自在地亲近大自然,思索人生的哲理。

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的迦旃延曾经写诗,热情描绘了这种场景——

“满铺着伽悦利藤的花环,这些胜景悦目娱心。大象的鸣声回荡山谷,这些岩石叫我喜欢;浮云蔚蓝,灿烂华美,流水清凉,澄澈见底。到处是因陀罗的牧人,这些岩石叫我欢喜……”

而记录佛陀言论的《经集》中也说——

“贤明智慧的人,一心一意追寻精神的安定。他在森林里漫步,他在树丛中冥想,感到极大的满足。”

《经集》之后的《长老偈》,其中有这样一段诗句——

“我走入深山中,栖身于岩石的裂缝间,我止息了内心的分别省察,远离不必要的恐怖,摒除种种放荡,而默然冥想。啊,人所得到的快乐,没有比这再大的了……”

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佛陀都在山林中深思冥想,在自然中体悟和感受一种宗教性的精神快乐,并将法雨洒向四周……

玄奘在鹿野苑凭吊数日,不放过任何一处佛陀的遗迹。寺中僧人告诉他,在主殿的东南,便是佛陀初转法轮之处,有阿育王兴建的很多佛塔,于是玄奘便来到塔前拜谒。

这是一些非常美丽的白塔,高高低低,星罗棋布。在塔群的中央,玄奘发现了一根巨大的石柱,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石头柱面闪闪发光。玄奘走近细看,只见石柱顶上立着四只面向四方的石狮,柱上刻有铭文,记载着佛陀出家修道和传法的故事……

傍晚时分,玄奘回到住处,寺中沙弥告诉他,一个商人已经在此等候很久了。

踏进僧房,果见一位风尘仆仆的商人从座中起身行礼。

“你就是玄奘法师吧?”商人恭恭敬敬地行礼道,“我从曲女城来,受般若羯罗法师之托,给玄奘法师送一封信。”

玄奘心中一喜,合掌谢道:“有劳檀越了。”

商人告辞后,玄奘坐在案前,打开信件。

般若羯罗在信中说:他已经见到了戒日王,现在已离开曲女城,正在赶往那烂陀寺。信中还说:戒日王派给了他大量马匹,这样,他把玄奘抄录的那些经文顺便也捎上了。他请玄奘不必再回曲女城,只管继续南行。这样,他们两人便可在那烂陀寺会面。

看完这封信,玄奘心中一阵欣喜,他来天竺,一为求法,二为参谒圣地。现在,距离求法的目的地那烂陀寺越来越近,佛教的四大圣地,他已亲履其三,就差佛陀得道的大菩提树没有拜谒了。本来还想着先去曲女城与般若羯罗会合,现在既然般若羯罗已经离开了曲女城,他也就不必再走回头路了。

第二天一早,玄奘收拾起简单的行囊,告别了拥有许多神奇故事的鹿野苑,坐船沿恒河南下,行三百多里到达战主国。

这里的伽蓝之中,也有阿育王建造的塔,里面供奉着如来舍利。当年世尊曾在这里为天人讲法七天。而在阿育王塔的侧面,则有过去三佛的经行遗迹,外加一尊慈氏菩萨像,个头虽然不大,却是栩栩如生,令人生敬。据当地人说,此地常有奇迹灵通之事发生。

玄奘在一所奇怪的伽蓝前停下了脚步,这座伽蓝距离都城两百余里,名叫阿避陀羯剌拏寺,翻译成唐语便是“不穿耳寺”。寺院占地不大,但是雕琢装饰得十分精巧,花卉水池交相映照,亭台楼阁连成一片。寺内僧徒数量虽然不多,却是庄严肃穆,有礼有仪。

玄奘之所以停下来,完全是被这个古怪的寺名所吸引。依照他的经验,寺院名称古怪者,多半都有故事。

正犹豫着要不要进去挂单,一个沙弥从里面出来,看到玄奘,眼睛顿时瞪得溜圆,拔腿就往里面跑,边跑,边喊:“来了个不穿耳的沙门!”

玄奘摸了摸自己的耳朵,有些郁闷。印度人无论男女、不分僧俗都穿着耳环,自己这个不穿耳朵的沙门确实显得与众不同,但也不致会吓到人吧?

正想着,却见那沙弥又回来了,还领着个年长比丘出来,朝玄奘恭恭敬敬地行礼,询问了一句:“师父从哪里来?”

玄奘注意了一下这一老一小,都是普通的印度僧人,耳朵上也都有环,一时搞不清楚这“不穿耳寺”究竟是什么意思。见对方礼数周全,便也合掌还礼,恭敬答道:“弟子玄奘,从东土来。见过大师!”

那老僧显然听说过玄奘之名,十分高兴地说:“太好了!不穿耳寺已经很久没有接待过不穿耳的僧侣了。想不到今日东土法师到此,实在是佛陀的庇佑啊!”

玄奘更加奇怪,忍不住问道:“此寺为何叫作不穿耳寺?有什么故事吗?”

老僧呵呵笑道:“故事当然有,法师且进来,老僧讲给你听。”

于是,玄奘便在这个奇怪的伽蓝里挂了单,当晚便听那老僧讲了这寺院的来历——

原来,当初大雪山北面的睹货逻国有一些虔诚的沙门,想到印度寻访圣迹,探究佛法。于是他们便联系了一些志同道合之人,结伴出行。

好容易到达印度,自然是要借宿佛寺的,谁料寺僧轻视他们是边地来客,不肯留宿。无奈之际,这些沙门只得在山野间露宿,外遭风吹日晒,内苦口渴腹饥,只落得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好不凄惨。

来到战主国的时候,正逢该国国王游玩近郊,看到这些外来僧人颇感奇怪,于是便问道:“你们是哪里来的乞丐?耳朵上没有穿环,身上的衣服又肮脏破烂,真是奇怪得很!”

沙门答道:“我们是睹货逻国的僧人,相约到佛国来瞻仰圣人遗迹。可叹我们福薄,被印度僧众嫌弃,这里的沙门不肯照顾远行之人。我们原想返回本国,然而走了那么远的路,却未能遍观佛迹,到底心有不甘。虽然路途艰苦,还是要等心愿实现了才罢休。”

国王听了此语,心中既感动又悲伤,当即下令在此建造一座伽蓝,并写下如下规定——

“本王能称尊世间,全仗佛法的灵佑。既然做了国王,就该听从佛陀的教导,对一切僧徒施惠接济。如今建立此寺,敬招外乡僧侣。自今日起,所有穿耳僧人,不准留宿在此伽蓝之中。”

由于这个事迹,此寺便被命名为不穿耳寺。

原来这是一座专为外乡僧侣建立的佛寺。玄奘不禁想起法显大师在《佛国记》中所说的话,他说印度有些地方对外乡来的客僧极不厚道,你若没有钱物供奉,就不肯留宿。看来,这的确是各国求法前辈面临的棘手问题。

像“不穿耳寺”这样的寺院,在整个印度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客僧还是经常要在住宿的问题上遇到麻烦。

在“不穿耳寺”住了一晚,玄奘便离开了战主国,转向东北又走了一百五十余里,来到吠舍离国。

这个国家方圆五千多里,土地肥沃,花果繁茂,民风淳朴,盛产名贵的庵没罗果和茂遮果。人们普遍注重行善积福,信奉各种神灵。

这里曾经佛法昌盛,境内的数百所伽蓝遗址也说明了这一点。可惜的是,多数伽蓝已经遭到毁坏,仅存的三五间,也是僧徒稀少,一派破旧凋零的景象。

国中另有天祠数十座,杂居于此的,多是裸形外道。

都城吠舍离四周圣迹极多,犹如鱼鳞般密集分布。可惜时光流逝,寒暑交替,这些地方大都人烟稀少,甚是荒凉。只剩枯树和遗迹,作为历史的见证。

玄奘重点参拜了一处遗址,那是都城东北方向的维摩诘菩萨的故宅,也就是维摩诘菩萨同文殊师利菩萨宣说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的圣地——积石精舍。

如今的精舍仅存一间石屋,四周却是香花环绕,这些花都是精舍的守护者及附近的村民共同种植的,花香馥郁,令远来的玄奘颇感欣喜。

玄奘缓步进入精舍,想起自己幼年时读的《维摩诘所说经》,便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心中就觉得不可思议。在这十尺见方的小小石屋内,竟能容得下八千菩萨、五百声闻、十万天人、三万二千狮子座、毗耶离城及须弥山阎浮提四天下而无所妨碍;甚至四天王忉利诸天,在不知不觉间也都进入到石舍之内……

静静在石屋之中打坐,玄奘仿佛听到维摩诘菩萨在此宣讲大乘佛法精义的洪亮声音,与文殊师利菩萨共同阐说着不可思议的解脱法门……

恒河进入中下游,由于哥格拉河和根德格河的流入,河床明显加宽,有十余里宽,河面上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边。

清晨,一个捕捞河藻的人驾着一艘小小的树皮船,沿河岸的浅滩顺流而下,时不时地将手中系着丝网的长杆伸向河里……

河面上突然起了风,小船在浪头间忽上忽下,险象环生。

捕藻人努力控制着小船,将其驶入一个狭长的河湾,然后跳上了岸。

这一带气候炎热潮湿,岸边全是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各种树木长得又高又密,从远处看,就像墨绿色的波涛在风中起伏。

“这么大的风,河藻都不知道被藏到哪里去了。算了,还是去祈求阿难陀尊者的保佑吧……”捕藻人嘟哝着,顺手将丝网扔到船上,系上船缆,便扭头朝那娑罗树林掩映的窣堵波走了过去。

这座窣堵波位于密林深处,看上去已经很古老了,原本白色的塔身上斑斑驳驳地长满阴湿的苔藓和干涩的藤萝。那些不同年代的藤萝,像蛇一样纠结在一起,一层一层地爬在墙上,有的藤萝已经攀到了塔尖之上。

很显然,这里人迹罕至。确切地说,如果不是那些散落在绿藓重重的砖石上的花瓣儿,捕藻人甚至都要怀疑这里从来没有人来过了。但是这些花瓣儿确实是新鲜的,带着露水和香气。

沿着花瓣铺开的小径,捕藻人一直走到塔基处,终于看到了那个撒花者。

原来是个外国沙门,修长的身材裹在一袭宽大的青色长袍里,正从随身的褡包内取出一小团干花,撒在佛龛前的青砖地上,然后合掌,恭敬地礼拜。

而在他身旁的一棵娑罗树旁,一只竹制的带着铜油碗的驮经架斜靠在树干上。显然,这个沙门也是来此不久。

“嘿!”既然见到了人,捕藻人就上前打了声招呼,“你是新来的看护者吗?要我说,你们这座塔可真是够呛,已经很长时间没人看护了吧?去看看对岸的那座吧,就在竹林精舍的旁边,那里每天都有香花、灯烛和往来拜谒的人群,塔面上一尘不染,那才像个供奉尊者的样子!若是当年的吠舍离国王知道后世比丘如此对待阿难陀尊者,不知会作何感想呢。”

听着他叽里咕噜地说了这么多,沙门黑亮的双眸中积聚起越来越浓的惊讶。

“这位檀越,你是说,这里是供奉阿难陀尊者的舍利塔吗?”

“原来你竟然不知道!”捕藻人奇怪地打量着这个容貌端正,又有些特别的沙门,“这里是阿难陀尊者分身寂灭之处,你竟然不知道!是了,你看上去不像吠舍离人,你到这里来,就是为了在砖石地上撒这些花瓣吗?”

沙门微笑道:“这些干花是吠舍离城的善信们布施的,他们在维摩诘菩萨的精舍附近种上了各种香花,听说这些花的香气能储存很久,直到花不在了,香气还在。”

“香花?你在说香花?”捕藻人不屑地抽了一下鼻子,“听说过华士城吗?佛经上称为‘巴连浮义’的,就在对岸的森林里,那才是真正的香花之城呢,这里的花算什么?”

“原来香花城就在对岸啊,我还以为只是个传说呢。”沙门高兴地说道,“我收下这些花瓣,本打算到摩揭陀国的竹林精舍去敬献的。但是这里也有佛像,也应该接受敬献,于是就把它们撒在了这里。既然对岸有香花城,那就是说,到了竹林精舍,也不缺敬献了。”

“嗯,嗯。”捕藻人随口应着,心里却在想:香花城虽然不是传说,却早已被森林覆盖。这个沙门,看上去很虔诚,却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真是个奇怪的家伙!

他却不知,对方心中奇异的感觉不逊于他——这个奇特的施主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他是个佛教徒吗?佛教徒怎么可能赤裸着身体,只在腰间围上一小块兜裆布就大摇大摆地进入圣地?难道他是露形外道?也不像,露形外道都是很彻底的,绝不会在腰间围那块多余的兜布。

看上去,他倒像个达罗毗荼人,他们通常穿得极少,皮肤也是同样黝黑漆亮。但是,达罗毗荼人大都沉默寡言,不像这位这么健谈……

沙门一时想不通对方的身份,不便造次,散花拜祭完毕,便从驮经架上取下一只细草编织的拂帚,走入塔内,开始仔细清扫佛像身上的灰尘。

捕藻人晃动着两只漆黑的臂膀,跟着他走了进来,口中还在喋喋不休道:“你知道吗?我在恒河上捕捞河藻,见过各式各样的外国人,有艺人,也有僧侣。比如,那些身形矮小得可笑的僧伽罗人,其实是狮子的后裔,一个个力大无比!我还见过长着鸟嘴的那罗稽罗洲人,总之,什么奇形怪状的家伙都有!让我猜猜看,你是从乌荼国来的?”

“不,我来自大唐。”沙门手下不停,随口应着。

“大唐?”捕藻人小声嘟哝着,“那是个什么地方?”

“檀越听说过摩诃至那吗?”沙门问。

“这个我当然听说过了。”捕藻人得意地说道,“有一位从摩诃至那国来的大法师,名叫玄奘,听说他拥有无上的法力和神通,可以让河水倒流……”

“那些都是讹传罢了。”

沙门的语气淡淡的,捕藻人却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污辱,他一把抓住沙门的手臂,咆哮起来:“我在讹传?你竟然敢说我是在讹传?你凭什么这么说!”

他的手劲极大,沙门一时无法挣脱,只得停下手中的活,回身说道:“檀越请放手,沙门就是玄奘。”

捕藻人如同被烫了一下,忙不迭地缩回了手,低呼道:“最胜自在的尊者啊!我说你今天为什么要让风神藏起了河藻,让我的一家人饿肚子,原来是要在这里度化我……”

玄奘奇怪地看着他问:“檀越,你在说什么?”

“我在说什么?是啊,我在说什么呢?”捕藻人低着头,团团乱转,嘴里不停地嘟哝道,“我今天捞的河藻太少了,这怎么能够满足婆罗门的需要呢?我一家人的午餐要泡汤了……”

玄奘看了看他腰间悬挂的铜壶,这才明白过来,印度北部和中部的婆罗门喜欢用河中的绿藻制作染料,因而这一带常有以打捞河藻为生的人。

这个行当很危险,吠舍离城的居士们是这么跟他说的,那些捕藻人驾驶着很小的树皮船行驶在宽阔的恒河上,就像一粒随波漂荡的坚果一样,一个大浪就会将船打翻。河面上每天浮起的尸体中,如果不是自愿升天的,十有八九便是这种捕藻人。

玄奘不禁心生怜悯,安抚道:“檀越不必忧心,沙门随身带有干粮,可以布施给你和你的家人。”

“不不不,你是个沙门,应该由我来布施你才对。可惜我什么都没有,只有这一点可怜的河藻……”

说着,将腰壶解了下来。

“我不需要这些河藻。你可以告诉我如何到达南岸吗?我要去摩揭陀国,却找不到渡船。如果你能告诉我一个过河的方法,那便是你的布施了。”

“当然,我可以的!”捕藻人很高兴,将铜壶重新系回到腰上,“我就是摩揭陀国的人,你明白吗?我叫萨缚达多!”

玄奘点头道:“好名字。”

“你当然知道的了,这是很久远以前一个国王的名字。”萨缚达多兴奋地说道,“我有一条船,我天天驾着船在恒河上漂来漂去,在船上我就是国王!你可以上我的船,我载你过去。”

玄奘大喜,立即合掌致谢。

萨缚达多也很开心,他看着玄奘忙来忙去,小心地问道:“我可以帮你扫塔吗?”

“当然可以。”玄奘道,“这是很殊胜的功德。”

两个人动手,速度就快多了,萨缚达多又极能干,天未过午,佛塔就焕然一新了。

休息了一会儿后,两人结伴离开,玄奘将经夹挂在银踪的背上,跟在萨缚达多的身后,牵马出了森林。

很快,他就看到了那条河湾中的树皮船。

玄奘有些吃惊,这船比他想象得要小得多,也薄得多,他甚至怀疑这样一条小船能不能载得动两个人和一匹马!

“法师上船吧!”萨缚达多跳上船,解开缆绳,大声喊道。

玄奘往远处的河面上看了看,有些犹豫。要过这么宽的河,这条船实在太小了点儿。

“你在害怕?”萨缚达多的脸上现出奇怪的神情,“我见过很多虔诚的朝圣者,他们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害怕!”

玄奘笑道:“朝圣者也要选择一条合适的渡船才能到达彼岸。”

“我这条船就很合适。”萨缚达多自信地说道,“你别看它小,可结实着哪!”

见玄奘仍是一副不以为然的神色,他又补充了一句:“我们摩揭陀国的人信奉世尊的遗教,不打妄语的!”

这最后一句话打动了玄奘,他立即将马牵上了小船。

小船晃晃悠悠地向河中心驶去,玄奘的心竟如二十年前刚出家时那般激动不已。他知道,那在心底构筑了无数遍的灵山——那烂陀寺就在前方,佛陀的声音已经在向他召唤了。

萨缚达多是个健谈的人,他一面摇着船,一面有一搭没一搭地跟玄奘拉着话。

“摩揭陀国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如果你要瞻礼圣迹,就去灵鹫山、竹林精舍这些地方,离王舍城都不远。对了,要先去香花林,就是香花城的旧址,它现在已经被森林完全掩盖住了,但还有花,顺着香气就能找到。从那里往东是频毗婆罗王林,再往东去是阿摩落迦林……南面有鸡园寺林,西边有供养林……你看,森林就是这样连在一起的,稍不留神,它们就会占领所有的地方!

“我见过很多苦行僧,大多来自南部的森林,他们到了摩揭陀,通常都要去这几个地方。你若是肯多待些日子,还有阿输伽王的故都波咤厘子城……”

“还有那烂陀寺吧?”玄奘突然打断他,问道。

“那烂陀寺?哈哈!当然了!”萨缚达多的兴致更高了,“那里也是一片丛林,智者的丛林!再有智慧的人到了那里,都会有一种被淹没的感觉。你是去找人辩论的?我跟你说,那地方每天都有人上门挑战,只要赢得一场辩论,第二天可就名扬天下了!不过,依我看,法师你已经名扬天下,用不着再去,万一有个闪失就不好了。你知道,很多人连门都进不去呢。”

“为什么?”玄奘奇怪地问道。

“辩不赢看门人,哪里还敢进去呢?”

“照这么说,那烂陀寺的门者,也都是博学通达之人了?”

“博学通达之人?当然了!”萨缚达多的脸上满是敬佩之情,自豪地说,“那烂陀寺的测试极为苛刻,那些去求学的人到了寺门前,先要经过看门人的诘难,十个人里面有七八个人会因答不上来而灰溜溜地回去,只有两三个在学问上博古通今的,才有机缘进入寺门。不过,就算得到准许进去了,也不见得能入得了那些大德和学者的法眼,接下来还是免不了要遭受挫折,名誉扫地。最后剩下来的,都是才能极高的、博识多闻的、多才多艺的贤人智者。当他们离开那烂陀寺的时候,所到之处,都能受到各国国王、学者的礼遇和敬重。”

玄奘笑着摇头道:“你说得也未免太邪乎了吧?”

“梵天大神做证,我决不打妄语!”萨缚达多急忙发誓道,“虽然我只是个捞藻的人,但不会瞎说。法师你想想看,那烂陀寺的僧众有好几千人,个个都是大学者,其中声誉传布国外者,就有一百多人。法师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听说过护法、护月、德慧、坚慧、光友、胜友、智月、戒贤这些大德吗?”

玄奘点头道:“这些人德行隆盛,已是众所周知。他们撰写的论著、注疏,每人都有十多部广泛流传于世,备受世人的推崇。玄奘自然不会不知。”

“法师果然厉害!”萨缚达多兴奋地说道,“但是你知道吗?这些人全是从那烂陀寺出来的,后来名震五印度!所以那些外国的学者,如果想要显扬名声,都到寺门前去请教释疑,这样才能美名远播啊!我听说南印度有个国王,想让他的儿子到那烂陀寺求学,结果就没通过看门人的诘难,那国王气得扬言要派兵攻打那烂陀寺呢。”

“后来怎样?”玄奘好奇地问道。

“后来?后来啥事儿都没有!那国王也只是说说罢了,他哪敢真打过来?”

玄奘忍不住心向往之,这位捕藻人所说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奇,神奇得令他有些忐忑不安——我历尽波折来到这里,那烂陀寺,你真的可以解决我心中的疑惑吗?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学佛:鹿野苑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