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善业包括身三语四意三,上一课讲了前三支身业,杀生、不与取、邪淫,本课讲语四—--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和意三-----贪业、嗔业、邪见。
本以为自己接人待物还可以,特别学佛以后更是倍感优越,学完本课拿着佛镜一照,发现自己千疮百孔,漏洞百出,不能直视。单说妄语,我就造了很多的业。最明显的是,以前在工作上几乎每天都犯,我经常带着不完整的手续到办事窗口,假装纯真,编各种理由骗取对方信任,达到办事目的。虽然刚开始会觉得不得已而为之,但撒谎后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领导赞赏,慢慢我也就习惯了,谎话随口而出,甚至有时会很得意,觉得自己说话善巧,事情办得漂亮。现在想想自己太愚痴了,为了投机取巧,造了业还不自知。另外,在生活中,为了不得罪人不参与纠纷经常装傻装糊涂,这也属于妄语的范畴。唉,说实话,我真觉得生活不容易,顾此失彼。好在我现在的工作很清静,规避了以上造妄语的因缘。
生活中的两舌我应该是很少犯的,因为我很早就明白挑拨离间不道德,害人害己,但这是在我情绪好的时候。一旦谁给我心里添了堵,我也会逮住机会人云也云发泄一下。还有见作随喜,听到别人也说那个人不好,我心里会偷着乐。看来自己是经不起深挖呀。
恶口,很早以前我经常发泄在我爱人身上,我们吵架的时候,越吵越气,越气我说的话越难听,我是故意气他故意伤他。虽然我们现在很好,互相包容互相关爱,但想起以前的事,我还是会感到深深地愧疚,难过,非常忏悔!
绮语虽然罪业轻,但它是最泛滥的,覆盖我的生活全貌,好像世间离不开它这样的生存法则。现在权衡轻重,还是决定丢弃邪见,以佛法生活。
以上四种语业的形成,归根结底是因为贪嗔痴的心在作怪,为达目的,造下口业。修学可以帮我慢慢修正自己的认识,远离贪嗔痴,这样就可以减少造业的心理基础。它们本身是业,同时也是业表现的渠道,我可以管住自己的嘴,所以我决定以后尽量少开口或想清楚了再说;即使说爱语也要与事实相符,不随意表达。
意业的贪嗔痴三支只是业表现的渠道,还没有构成业。贪业是对别人的财物生起占有之心,想着占有的过程业道就完成,这里我总觉得贪业是盗业的前奏。嗔业是对自己恨的友情产生非常强烈的伤害之心,即使没做,此业道即成。一旦做了,即构成重罪杀业。贪业和嗔业只是停留在意识层面,而行为决定于我的意识,如果不警惕这两种业,也许会因为它们使我的行为招来更严重的业力,所以时时提醒自己,检修自己,莫上业当。
入三级修学之前,特别我执我见,也就是文中说的邪见。学佛之后,才看清一点自己的生命状态。身处无明,我连自己都看不清,何谈去看透世界的真相。
仅观今生,就发现自己罪业累累,泛滥成灾,那无始以来累生累世积聚在一起的业,我该如何形容?无法想象,恐怖至极。我觉得自己已被业推到恶道的边缘,若再不止步,陷入恶趣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下定决心,精进修学,遵从佛道,止恶修善,从当下开始。
略示修法包括座上修和座下修,具体来说有前行、正行、结行和未修中间四个部分。前行主要是营造庄严清净的修学氛围,集资净障,其重点是佛法五大要素中的皈依和发心,是为正行的修学做好准备:正行要做的其实就是获取正见,依正见进行止观禅修;结行是通过回向使我们的功德不断扩大增长;未修中间是为正行的修学提供有利的保障,保证我们时时刻刻安住于正法上面。
加行就是准备工作,是为正行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准备工作,不准备直接蛮干瞎干事情很难做好。所以准备工作很重要,且对过程和结果影响很大。比如踢足球、游泳之前都要做热身,演讲、演奏也要预演排练等等,将身体调整到感觉比较理想状态。修行也一样,正行修行前的准备工作就是要把心调好,调到进入修行的状态。因为我们平时的心躁动不安、思绪万千、放逸散乱,在这种状态下直接修可想而知很难修好。
加行的重点就是要把这颗躁动不安的心调清静,从轮回的轨道调整到解脱的轨道,要使凡夫心摆脱轮回趋向解脱,就得靠皈依和发心。皈依的内涵是什么?或者说学佛要成就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我的看法就是以佛菩萨为榜样,以佛菩萨的行愿作为我的行愿,不断忆念佛菩萨功德,让自己不断的向佛菩萨靠拢,最终成就佛菩萨那样的品质。而佛菩萨以自觉觉他、度化众生为己任,那我也应以度众生为己任,所以要修好皈依和四无量心。皈依是确定目标和方向,四无量心是确保前进的动力。
皈依要修得好,首先观想皈依境,皈依境包含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和祖师大德的功德。皈依境观想好就能快速增长自己的功德。观想皈依境,要先观想导师,然后把宗碦巴大师、诸佛菩萨等,都融入师父的身体里,最后把自己也融入进去。皈依境观想清晰了,那个当下自己的心就净化了、心行得以调整,通过皈依境画面摄受住凡夫心,不断加强资粮田产生恭敬的力量。这个过程让我能更好的安住在师父无尽功德的境界里,也有助于培养我的专注力。还有通过不断熟悉强化这个皈依境,让心安住在善所缘上。因为有佛菩萨及各时代高僧大德、本论传承诸师,佛法才能传承至今,给众生带来光明,给我带来希望。如果没有导师创立的三级修学,那我还在凭感觉学佛,盲修瞎练,必定修出一堆问题来。通过这些观想,真切感受到人生难得、佛法难闻,更加坚定了自己至诚皈依三宝的信念和决心。
所以,整个六加行都是在增加佛菩萨在我内心的份量,弱化自己的凡夫心,使自己从轮回道不断调整到解脱频道上,帮助我建立并强化对三宝的信心。
“皈依是佛法的根本,发心是修行的根本”。本立而道生,紧紧把握根本,才不至于在漫漫修行求索之路上偏离方向。皈依就是以佛菩萨为榜样,并以成就佛菩萨作为终极目标。而发心就是发菩提心和出离心,模拟佛菩萨悲智圆融的心行和生命品质。所以皈依和发心是相辅相成的,离开皈依发心就失去根本目标,离开发心讲皈依就是一句空话。整个佛法的修行都是皈依、发心的实践过程。
修行就是不断减少弱化我执的过程。而修皈依就是不断增加佛菩萨在内心份量、弱化我执的过程。当内心充满了佛菩萨的功德和光明时,我执就没有立足的空间了。所以皈依很重要,皈依没修好,很难获得法义正见,进而如理思维,对治烦恼。而道次第的正行,就是舍凡夫心、发菩提心,成就佛陀品质,是不断深化对佛菩萨和菩提心的认识,达到成就佛陀品质的过程,这就是修皈依的过程。不仅加行需要修习皈依、发心,其实皈依、发心贯穿了《道次第》和三级修学,乃至整个佛法修学。
同修班以皈依共修为常课,大家已经做了半年了,学了六加行后对皈依仪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了这个仪轨的殊胜和意义。通过每天修这一仪轨,不断忆念佛菩萨的功德、观修皈依境、发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等,三宝在心中的地位作用自然不断得到加强。
皈依和发心贯穿了整个佛法的修行。如果我不坚持做定课,不重视定课,我就会因为目标不清晰道心退转而越来越不想学,会因为对三宝的信心弱化而皈依事业、金钱和家庭。更不会想要集资净障,发菩提心。那我就无法出离轮回,从而继续流转六道。
现在我虽然观想力量还比较有限,但我想到坚持做定课的利益很大,可以不断强化我的发心和对三宝的信心。只要坚持做下去,每天将发心落实到心行和行动中去,我就一定能成就佛菩萨那样的生命品质。我因为要晨练没法和大家一起做定课,但我发愿,以后一定要尽量自己补做好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