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学佛的目标就是想了生脱死,总感觉修学的教法还缺点什么,所以总想在外面寻找到更好的方法。尤其是期待打坐能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和煎熬,还是没有在外寻到什么。通过第二遍《略论》的学习,知道了《略论》的理路是舍凡夫心,发菩提心,成就佛菩萨的品质。更认识到了修学是对《略论》的现代化诠释。
是为现代人量身定做的修学法门。因为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复杂,各种诱惑太大,欲望太多,念头太杂,而且不良习气很重。所以我们必须先净化内心,改变习气,提升生命品质。否则我们很难像僧人那样直接由坐禅进入止观,必须先通过八步三禅以及观察修和安住修来安住善所缘,进而获得清净心。再通过止观禅修获得空性慧,以此提升生命品质,回归自由自在的生命。
现在知道了要想了生脱死必须先生死自在,这样才有能力谈了生脱死。所以现在不再向外求了,而是向内求,先改变观念再调整心态,然后改变不良习惯,形成良好性格和人格,最终提升生命品质。那么修学的八步三禅就是来帮助我们从凡夫成为佛菩萨品质的方法。所以我现在再也不想要去哪里专门坐禅了生脱死了,而能够安住修学的修学理路和进度,先解决生死自在的问题,再进入止观禅修,了生脱死。现在我已对修学充满信心。
之前我在修学学得很不自在,有一种学知识,学技巧的感觉。因为大量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学法义上,以及各种培训上,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一直被裹挟着走,总有一种向外抓取的感觉。根本没有太多时间来悟道修行。反思一下,都是因为过度重视闻思而忽略了实修。
尤其是对八步三禅的过度解读,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标月指的解读上,而忽略了标月指所指的方向。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上,这里学那里学,学这样学那样,线上学线下学,培训学论坛学,主动学被动学。总之自己悟得很少,实践就更少。我感觉自己进入到了另外一种浮躁,心一直处在掉举的状态。被种种设定和期待包裹,被种种担心和压力挂碍。整天绞尽脑汁想办法出措施,想成为一个别人眼中的好学员、好班委、好辅导员、好义工……。
显然这已经和修行不相应了,和修行所需要的轻安状态更是相差甚远。这样整天在外,我又怎么能够遇见自己甚至回归自己呢?冷静思考,我必须调整,必须回到修行的状态。那就是不设定,不期待,不表现。敦伦尽分,随缘自在,不掩饰自己的不足,不用技巧弥补能力的缺陷,只是自然呈现生命状态。只以三宝为中心,以众生为中心,把自己托付三宝,把身心奉献众生,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样才会心无挂碍,无有恐惧,远离颠倒梦想,获大自在。其实连佛法都是标月指,还何况这些方法和技巧。我的理解学来的都是知识和技巧,只有自己悟到的和亲自证到的才是与道相应的东西。
今后自己应该把修行的重点放在悟道和实修上。从生死自在入手,做到对境不惑,不起烦恼,要从哪些方面去做呢,那就是时刻记住不执着,不分别,不对立。怎么才能做到这些呢,那就要修随缘的心,接纳的心,包容的心。真要做到这些,必须时刻保持正知正念,时刻带着无常,无我,因缘因果,缘起性空的正念和觉知去生活。其实修行应该就是这么简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生死自在,而只有生死自在,才有能力了生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