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在《信仰与人生》一课中指出,人生是学习的过程,成长的过程,也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末学深有感触,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永无止境。但关键在于,我们要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如何学习才能帮助我们彻底解决问题?
应该学什么?取决于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现实问题,包括基本生存,及家庭、感情、事业、地位、人际关系等,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而为了赶上社会发展,人们进步所需,现代教育开发出各种各样的专科学习和技能培训,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甚至如何处理家庭、感情、事业、地位、人际关系都有分门别类的书籍,以供我们学习。这足以说明当今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为我们带来多大的便利。更别说如今网络技术高度发达,足不出户就能看遍天下、学遍天下。
生存问题解决了,但人类既为万物之灵,有别于动物只为生存,我们还拥有理性思考的能力。比如思考我是谁?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解决生命存在的永恒问题,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这些永恒的困惑,并没有随着物质发达、科技发展而找到答案。
尤其是今天的世界,变化这么快,这么丰富多彩,各种媒体、娱乐、游戏、科技产品,以及发展中的人工智能、虚拟世界,使我们对外界的依赖日益严重,逐渐迷失自己,产生种种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加上社会崇尚金钱、利益的不良风气,致使人们道德沦丧、急功近利,甚至为了满足私欲而不管伦理、不顾道义。这样的环境背景之下,我们还能安心生活下去吗?物质条件和经济的发达,使我们沉沦迷失、不能自拔;社会生活的压力,使我们身心疲惫、焦虑。这种种的世界现象危机,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解决这个问题,才是我们的燃眉之急。
放眼世间,科学主要解读物质现象;哲学是通过理性思考认识世界,是推理、玄想而非实证,不能直达本质;而神教把一切答案都归于造物主。这些都无法给予我们想要的答案。佛法告诉我们,要解答这些永恒问题,必须开发生命本具的智慧,向内而非向外探寻。这是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时,以智慧亲见的真相。学佛,就是在佛法指引下,了解并开发生命本具的无量智慧与功德,彻底解决生死问题,获得究竟解脱自在。
学佛可以帮助我们建立道德准则。因为佛教的道德观建立在人性论和因果观的基础上。让我们认识到,善心所和道德行为可以造就健康的人格,高尚的生命品质;不善心所和不道德行为,则使人格和生命品质由此堕落。善行能使自己得到正向成长。不善行会在生命中留下不良记录。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人们就会自觉遵守道德。
学佛可以使我们心态超然。《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所有现象,包括我们自身的存在,都是众多条件组成的假相,都遵循着因缘因果的规律。所谓“缘聚则生,缘散则灭”,一切皆是缘起,变化才是常态。让我们以佛法的智慧,在积极入世的同时保持超然的心态,得意时不执着,失意时不在乎,不论世间风云变化,都能安然接纳,洒脱自在。
学佛可以培养慈悲大爱。众生之所以烦恼痛苦,皆因我执而起。因为我执而造成人我对立。甚至因个人利益纠纷而兄弟反目,朋友恩断义绝、合作伙伴互相坑害。为社会带来戾气,影响社会安定。所以特别需要倡导爱的教育,让人们学会爱,进而从小爱提升为慈悲大爱。但只要有我执在,就会有人我、亲疏、好恶的区别,无法做到平等的大爱。所以佛教提出“无我”。以佛法智慧引导,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己,体会到我与众生本是一体。而只有体认无我的智慧,才能真正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当然学佛更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内心,找回自己,不再被缘起假相,千变万化的外境所迷,将向外追求的心能够放下,转而探寻内心。认识真正的自己。佛法告诉我们,这一期肉身的死亡,并不代表生命的结束。为我们指明生命的真正归宿,化解我们对死亡带来的焦虑与恐惧,看清生命的真相,最终彻底解决生死问题,获得心灵的永远安宁与解脱自在。
人生问题大大小小,层出不穷,只要我们还在无明当中,还在迷当中,永远都会痛苦烦恼下去。只有通过学习佛法、开发生命本具的智慧,转迷为悟,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末学希望能与所有佛子共勉,一同精进努力,也愿法界一切众生皆能得遇佛法,学习佛法,获得生命永恒的觉醒!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