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及皈依之因和皈依选择。反观自己,非常感动,深深惭愧,深感之前的皈依是那么幼稚渺小、苍白无力而怡笑大方。
清晰的记得,在一次署假,同学结伴出去玩耍,盲盲撞撞去了一个大寺庙,人山人海,一问才知: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大法会。一个居士拿着大嗽叭在寺庙边走边喊:午斋过后,有授三归依的请在大殿等侯。喊了老半天,一直重复这句话。我拉着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师父问:归依要不要钱或多少钱呀?老师父诧异而笑着说:不要,不要的。 我心里想:反正不要钱,归依了,我什么也不损失。也挺不错呀! 老师父智慧之眼,知我难调难伏又求知欲很强吧!很慈悲地给我找了一位 此寺最有学问又特别庄严的年轻师父当归依师!其它同学,也沒有占便宜之心,即也沒有归依。 想想自己当初归依之动机,实在是即可笑至极又愚味!同时依此因缘,与三宝牵手,我也踏上了出家修行之路!
因为宿世的点点善根吧!出家之后又进入了佛学院的生涯,才知何为佛,何是法,何名僧,有了深一层的认识,但很肤浅,只是停留在理论之上,文字口号中"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而己,并没有将身心完全的归投到三宝的怀抱,并没有对三宝真正生起猛烈的依止之心,并没有将自己全部的生命能量投入到解脱、觉醒之路上来。绝大多数时间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而非以三宝为舟航,常常是六根对五欲六尘时,佛是原来的佛,法是本来的法,与我这个僧没有关系,在浩瀚的时空中,随着无始以来的烦恼业风飘荡,而负己灵!
因为宿世的点点福报吧!有幸加入三级修学,又值遇明师,聆听导师对此篇归依三宝的睿智的诠释,严谨的思路,开启了未学肤浅的认知,扭转了未学弯曲的思维,转化了未学不良的心态,在此郑重发愿:将后半余生紧系在三宝之舟中,临摹佛菩萨的生命品质,来邦助我们成就内在的无尽宝藏,要真真切切地做到如导师开示那样:"念观音圣号,为忆念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以此作为学习榜样,时时激发自已,圆满同样的慈悲品质;念弥陀洪名,为忆念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以此作为修行楷模,时时策励自己,成就同样的弘誓伟愿!!
导师开示的皈依之因对未学有更深更广的认识。即:认识暇满人身、念死无常、念三恶道苦。以前自己对这些问题有过思考但不深刻,认为自己拥有健全的人身也沒怎么觉得不易,看到那些身体残疾的人,心里除了可怜以外的因果,就没有太多想法了,沒严重意识到自己这个暇满人身是自己最大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导师举了一个十分到位的例子:"某人因重罪被判入狱达百年之久,其间,允许有半天时间自由活动。若借此机会立功赎罪,其后五十年便能尽享自由;若只是玩乐一通,虽然当下尝到些许快乐,接着仍是长期监禁;若不慎因享乐而造作新业,则将经受更漫长、更痛苦的牢狱之灾”。这个事例,让我产生强烈的震撼之感,敲醒了沉睡的迷梦,悔恨自己,浪费了好时光,真是无地自容!在这个例子里,我想每位有理性有智慧的人,孰重孰轻,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吧!而有些众生,没有福报,也不知道生命的真相,在迷迷惘惘之中选择了及时行乐。实是可惜,感叹!
特别幸运的是:在无限轮回的长河中,我们有幸得了人身并遇到了佛法,出家修行并践行着佛法,让我们知道了生命的真相,在深信三宝的前提下,忆念佛的伟大功徳,并临摹佛陀品质,将这种忆念直接而切实地落实于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中;同时不断闻思经教,忆念法的功德,佛所施设教法是将我们导向解脱的指南,是照亮前进方向的,发自内心的对法生起净信和恭敬,透彻地了解并信任,将身心融入法中,依法改造人生,让凡夫的生命与正法接轨,并转凡夫心态转圣贤品质;佛陀已然入灭,轮回苍海之吾,惟有:"亲近善知识,依法得解脱。"古圣先贤的言行证量、难行难忍、为法忘躯之感人事跡,仰慕其智慧和德行,从而见贤思齐,从善如流,不断向圣者们靠扰,表里如一,反躬自省,精进修行,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圆满三宝!
"人生难得今己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们有幸搭上了寻求真理的解脱之舟,又值遇了明眼有智的善知识,在抵达终点之前,理应珍惜今生所拥有的这个暇满人身,并开发其潜能,将是对生命的最好诠释与保障!那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永恒不变的幸福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