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心中有灯人生亮

小尼姑问师父:“师父!我已经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多年。我也坚持每天吃斋礼佛,暮鼓晨钟。可近来却发现经读得愈多,心中的杂念反而也愈多,该怎么办?”

“点一盏灯,使它非但能照亮你,而且不会留下你的身影,你就可以通悟了!”

几十年过去了……

有一所尼姑庵远近闻名,大家都称之为万灯庵,因为庵中点满了灯,成千上万的灯。人一旦走入其间,便仿佛置身一片灯海,灿烂辉煌。

这万灯庵的住持,便是当年的小尼姑。她虽然如今年事已高,并拥有上百名徒弟,又广受信徒的爱戴,但她仍然不快乐。她每做一桩功德,就会点燃一盏灯,但无论把灯放在脚边,悬在头顶,甚至于用一片灯海将自己团团围住,还是会见到自己的影子,而且灯愈亮,影子便愈明显;灯愈多,影子也愈多。

老尼姑一直被师父的那一句话困扰着。

一天晚上,一阵风刮来,吹得老尼姑身旁的灯忽明忽暗,于是她站起身来走向窗户,想把它关上,这时风更大了,一下子就把房里的灯全都吹灭了。

黑暗中,看不到影子的老尼姑终于开悟了。

有光就有影,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但小尼姑的师父却让她找一盏没有影子的灯。这时,这灯便不是外在的灯了,而是内心中的灯,即善良,它可以照亮别人,又不会留下自己的影子。

小尼姑开始不明白,直到灯都灭了,才领悟了其中的道理。因为屋内虽然无光,但她仍认为屋子内点满了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的心中有灯。

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内心中点燃一盏灯。它可以是善良,可以是坚强,也可以是博爱。有这灯在,不仅可以照亮我们身边的人,还能给我们力量。心怀梦想、有一份善念的人,必然是有力量的。这份力量源于我们无我,更源于我们心中念着他人。

不求那无用的事物

一次诵经法会上,佛祖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一位富人有四个妻子:第一个活泼可爱,整日陪在富人身边,寸步不离;第二个妻子是富人抢来的,倾国倾城,却不苟言笑;第三个妻子则整天忙于打理富人的生活,将家中大小事务管理得井然有序;第四个妻子任劳任怨,工作勤奋,终日东奔西跑,很少在家,富人甚至忘记了她的存在。

富人生病即将去世时,把四个妻子叫到床前,问:“平日里你们个个都说爱我,如今我就要死了,有谁愿意陪我一起去阴间呢?”

第一个妻子说:“我就不去了,从前一直都是我陪在你身边,现在该换她们了。”

第二个妻子说:“我是迫于无奈才嫁给你的,活着的时候都不情愿,更不要说陪你去死了!”

第三个妻子说:“我虽然很爱你,但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换个环境怕会不适应。”

富人非常伤心,他近乎绝望地看着第四个妻子。

第四个妻子说:“我是你的妻子,不管你到哪里去我都会陪着你。”

富人心中一震,既感动又愧疚,他看着第四个妻子,含笑而去。

佛祖开释说:“这富人本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你们,他的四个妻子就是你们拥有的财富。第一个妻子指的是你们的肉体,生来不可剥离,死时却注定分开;第二个妻子指的是你们的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妻子指的是你们现实中的妻子,活着的时候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死的时候依然要分道扬镳;第四位妻子指的则是你们的自性,人们常常忘记了她的存在,而她却永远陪伴着你。”

那些身外之物,是我们的,但也不是我们的。人们常说拥有广厦三千,睡觉也不过三尺宽。那广厦三千归我们所有,却不能为我们所用。因此,它是我们的,也不是我们的。不过,大多数时候,人们还是会被其所累。辛苦一生,只为得到更多的、却用不上的东西。这便是人生的累赘了。

而对于我们的自性、我们的真心,则少有人关注。其实那才是我们的本真,是我们最为珍贵的东西。拥有良田千顷,不如有一颗善良、真挚的心。只要心安,居陋屋一样能得快乐;若是心不安,总想着心外之物,住高楼大厦一样会烦躁不满,惦记着这高楼大厦之外还有更多不属于我们的高楼大厦,这便是给自己的心增加负担了。将那些高大的建筑压在自己的心上,心自然会累了。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心中有灯人生亮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