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奈国文荼王最宠爱的夫人去世了,他整日忧愁,茶饭不思。沉浸于悲痛中的国王很是颓废,整天待在自己的房间里,甚至连国事都不过问了。见到这种情况,那罗陀尊者便劝他说:“佛陀劝诫世人说,求得永生不死这样的念头是世间最不可能实现的五法之一。如果我们能看透死亡,就能够得到解脱。如果我们总因死亡而忧恼,就会被外事外物所困扰。那样,死亡便等于伤害了我们多次,第一次是带走我们的亲人,第二次、第三次便是搅乱了我们的心神,让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也不得安生。大王,您现在因宠爱的夫人死亡,便怀愁恼,不食不饮,不治王法,不理王事,岂不正是被死亡折磨了很多次吗?它带走了您的爱人,您却依然要受它摆布,可悲!可叹!”
接着,那罗陀尊者劝解说,世间不老、不病、不死,不失去所爱等不可得,如欲得之则思:
失爱之苦并非只有我一人遭受,其他的人也有这样的经历。我一直沉浸于这样的愁绪中一点儿也不明智。因为这样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让那些活着的亲人为自己担心,却让那些讨厌我们的人快乐。我们不进饮食,最终会让生命受损,甚至折寿,空空浪费了大好生命。只有忘记,之后坦然处之,忧苦之刺才能拔除。
波罗奈国文荼王听完之后恍然大悟,“所有愁苦今日永除”。
要做我们想做的,更要做我们该做的。因亲人离去而悲伤是我们想做的,收拾心情继续前行便是我们该做的。要有悲伤,但不能执拗于悲伤。
很多事情是不可再来的,亲人离去不会再重生,机会流失也不能再来过。要为那离去的亲人悲伤、要为那流失的机会失望,但不要执着其中。该做的是将自己满腔的亲情用在还在世的其他亲人身上,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那可能出现的机会上,提升自己掌控机会的能力。
人是需要向前看的,而不是一味向后看。向前看,便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向后看,则满眼都是失落的曾经。不要让曾经绑架现在,要用现在去创造未来。
安心就是忘记
正光元年十二月,有一位名叫神光的禅僧,为了向达摩求法,通宵站在洞外不动。
达摩有感于他的诚意,出来问:“你一直站在雪中,究竟有什么心愿?”
神光回答:“但愿师父打开甘露之门,拯救众生,度我这个凡人,请您教我佛法吧!”
达摩说:“诸佛觉悟前,为求无上的悟道,不惜花费无限的时间去修行、苦练。你凭极小的决心,怎么能求到大法,我想你是很难如愿的。”
神光听罢,取刀断臂,以表示自己的决心。
达摩见状,说道:“诸佛为求法,不把身体当身体,不把生命当生命。你断臂求法,也是一种很好的行为。”
神光说道:“请师父为弟子安心。”
达摩回应:“你先将心拿来给我,我为你安心。”
神光疑惑:“回师父,我已寻了很久,可是我找不出心来。”
达摩开释道:“假如你能够找到的话,那又怎能算是你的心呢?我已经给你安好了心,你懂了吗?”
神光恍然大悟:“明白了。诸法本来空寂,因此菩萨才不动念,不动念才能登涅槃之岸。”
于是,达摩收神光为弟子。
找不到心,便是安心。如果自己的心连自己都不知道在哪儿,那说明它真正安全了,也安静了。就像东西一样,我们藏在了一个自己都找不到的地方,自然就没人能够找到了。
很多人都不能安心,是因为有太多无谓的牵挂。就像东西,其实放在我们所设定的绝对安全的地方,也是不会被人偷的,但有些人还是会特别在意,怕别人来偷。这时候,这样东西就成了他的牵挂,就会给他带来烦恼。
心也一样,忘掉它,才是真正让它安定的方法。把那些烦恼放掉、把那些怨念放掉、把那些纷扰放掉,自然就能换来一颗安定、宁静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