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有一则这样的故事:以持戒严谨而著称于世的品德拉是佛陀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有一天,国王乌德纳问品德拉,佛陀年轻的弟子如何能够摆脱情欲的困扰,而保持住清净的身体。
品德拉回答说:“佛陀教导我们要把年纪比自己大许多的妇女当母亲看待;把年纪小自己许多的女孩当女儿看待;把年纪与自己相当的女人当姐妹看待。佛陀的弟子们都按照这一教导去行事,自然就摆脱了欲望困扰。”
国王又问:“如果有的人对母亲、女儿、姐妹那样的女人,也会起歹意。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品德拉回答:“世尊说,人体充满了如血、汗、脂肪等种种污垢和不净。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远离的,如果用这种眼光来看女人,将她们视为血、汗和脂肪的集合,便能防止色欲。”
国王继续问道:“大德,如果就算把女人想象成丑陋的东西,但还是不由自主地被她们的外貌所吸引。这又该怎么办呢?”
品德拉回答:“佛陀教导我们,当眼睛看到颜色和形状,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香气,舌头尝到美味,身体接触到物体的时候,不要被她们的美姿所动摇,也不要因为他们的丑态而心烦。要懂得看清她们的本质,也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能把守好五官的门户就能确保六根的清净,如果能够看到人的本质,自然就能摆脱情绪的困惑了。”
做事要留三分余地,看人却要看到十二分的透彻。将人看透了,自然就不会被欲望所迷了。
看透了人,那么就会明白,女人关键不在于外貌,而在于内心。这时候,出家人自然能固守情欲,不犯错误;俗世者也便能看出妻子对自己的好,而不去外面寻花问柳。
看透了人,就会明白,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也少有绝对的恶。人们会伤人、害人,不过是因为被欲望所困,觉得别人都在争抢自己的利益,从而加以施害。
看到人的本质,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
活出自我来
一家寺院经常用化缘所得的钱粮来接济村里的乡民;每当遇到天灾,寺院便广开善门发放赈济,让那些贫苦的受灾人能够活下去;每当年节的时候,寺院也总是向村民布施,帮他们改善生活。
但是,村中总有些凶悍之人,平日无事也爱刁难出家人。然而,到了寺院发放救济、布施时,这些悍民却也扶老携幼前来领取赈济品。寺里的僧人们为此不能释怀。
一天,一位僧人对住持说:“师父,这些悍民实在没有良心。他们只会来寺里取好处,且经常多拿多占,又丝毫不懂得感恩,每次得了好处后都过河拆桥,经常欺辱我们。对这样的人,为什么还要接济他呢?”
住持看着僧人,淡定地说:“给人利用才有价值。出家人广结善缘。村民们利用我们与菩萨结了缘,得了欢喜是大好事。我们能这样多多给人利用,亦是自己的功德,可以作为对自己的期许,也是好事。更何况,我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不能因为他们品格不好,就去做那不慈悲的事情,看着他们即将饿死而不救啊!那样岂不是违背了佛祖立下的慈悲誓言吗?”
僧人听后,终于释然。
僧人修禅,是为了心境安然,为了让自己获得超脱,而不是为了让别人羡慕自己法力高深。同样,我们做好事是为了心安,不是为了让别人夸赞的。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别人不理解或者不感恩便不去做那好事。让一个不相干的人影响自己的行为,是最愚笨的做法。
我自有我的生活方式,我自有我的习惯想法,这些都是为我们自己的人生服务的。不要因为外人的行为而改变他,哪怕那人让我们不高兴了,也不要那么去做。如果做了,或许能够给那恶人些许的惩罚,但在旁观者眼中,我们反而格调低了。而且,这样的行为本身也违背我们的做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