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和尚,自出家以来,数十年严守戒律,从未破过戒。他整天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唯恐一旦违犯戒律,死后会坠入地狱。
一天晚上,下着小雨,老和尚从外面往寺院赶,为了尽早回寺,老和尚抄了近道。走那条小路要路过一片茄子地,当时已近秋天,很多茄子都熟透了,从枝干上掉到了地上。
老和尚走着走着,忽然脚下踩着一样圆鼓鼓、软软的东西,同时,还发出“咕”的一声。由于天色黑暗,伸手不见五指,老和尚看不清到底是什么,又因为忙着赶路,没有多想就回寺里了。
回到寺中之后,老和尚开始害怕了,他感觉自己踩死了一只蛤蟆,且那蛤蟆肚子里分明还有许多卵子。他越想越惊慌,后悔不已,整整一晚都没睡好觉。那一夜,那只被踩死的蛤蟆不时出现在老和尚的眼前,还带数百只小蛤蟆向他讨还命债。
第二天天一亮,老和尚就跑到昨夜经过的茄子地里去查看,可是找来找去也没找到癞蛤蟆的尸体,只有一只被踩到开膛破肚的黄黄的老茄子摆在那里。他看了后,感慨万分,做偈子说:“梦是一个谎,本是心头想,蛤蟆来索命,踩烂茄子响。”
凡事不要太过介怀,太介怀了,无事也会生出事来,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老和尚便是无事生事了,还有好多好事变成坏事的。
有的人天生善良,总爱接济穷苦人家,这是好的。可是一旦将这份善看得太重,甚至刻意去求善,便未必是好事了。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心善的富人,由于经常做好事而得了一个善人的名头。富人很开心,便决心做更多的好事,于是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日行一善的标准。可是,天长日久之后,便没有那么多好事可做了。而沉溺于善事的富人却又要完成自己的誓愿,要日行一善。最后,他竟然生出了歪心思,派自己家的仆人去坏人财物,然后自己又登门施舍更多的钱财。善事做到这等地步,味道已经变了。
凡事随缘最好,不要刻意呈现。遇到了,便做,遇不到,便不做,没有必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那样不仅生活不得安宁,也难做出真正的好事来。
来自任他来,去自随他去
有个沙弥,出外化缘,结果归来的路上,饭钵掉在了地上,摔碎了。沙弥听见“啪”的一声,身子顿了一下,之后继续往前走了。
这时恰好有个路人路过此地,他喊住沙弥,问他:“你的饭钵摔碎了,为何你看也不看。”
沙弥回答:“饭钵已碎,我看也不能再让它恢复原来的样子了,何必去看?何况,寺里还有许多事等着我去做呢,何必将时间浪费在这一个破碎的饭钵身上?”
说完,就继续走了。
路人无奈,也有些不愤。几天之后,他恰巧去寺中办事,碰到了方丈。便跟方丈说了那天的事情,他以为,方丈定会责罚那个小和尚,因为他太过冷漠、不懂得珍惜事物。
结果,方丈似乎并没有要责罚小沙弥的意思,反而淡淡地说:“万事万物皆有其理,随缘来,随缘去,那饭钵碎了,即是我们跟它的缘分尽了。惋惜它也不会回来,反而因为这惋惜耽搁了时间,弄得其他事也无法做成。人生也是一样,过去的就过去了,再怀念也不会回来,反而因为整日怀念而耽搁了当下的事业……”
路人想要反驳,却不知如何开口,最后悻然离开了。他走到半路,方才明白方丈的深意,不禁恍然大悟。
来自任他来,去自随他去,才是真洒脱。那已去的事物已经远离,就说明彼此缘分尽了,接下来的事,便是将时间用在当下,完成手头的工作。如果一味怀念,不仅无法让已去的返回,反而因为无心做事而耽搁了现在。
怀念,看似有情,实则多半无益,尤其是陷入怀念中无法自拔者,更是浪费时间。
世人没有佛家的超脱,却也应有类似的意识。朋友走了,去了另一个地方,不要悲伤,也不要失落,要为他高兴,因为他走说明这里没有他的梦想。现在,他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自然要为他高兴。
多愁善感,常因为朋友的转身而失落,是一种情的牵挂。但这份牵挂放在心里就好,将它化成祝福,不要让它真正影响到自己的心情。那样自己过不好,朋友也会感觉愧疚。
凡事放下,自然有一片更广阔的天空。这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席终之后,是下一场盛宴的开始,而不是本场的毁灭。凡事向前看,向好处看,自然心无挂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