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我有我之福,他有他之幸

慧忠国师是唐朝有名的禅师。有一天,有一个学僧向他请示道:“古德云:‘青青翠竹,无非法身;郁郁黄花,皆是般若。’不信的人认为是邪说,有信仰者认为是不可思议,但不知如何才是正确?”

慧忠国师听了以后就回答道:“《华严经》云:‘佛身充满法界中,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当然就是法身。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故经本不定法,法本无多子。”

学僧听后,仍然不明白一法即一切法的这种真理,再问道:“此中消息,信者为是?不信者为是?”

慧忠国师回答道:“信者为俗谛,不信者为真谛。”

学僧听后大惊道:“不信者讥为邪见,禅师怎可说不信者为真谛?”

慧忠国师回答道:“不信者自不信,真谛者自真谛,因其真谛,故凡夫斥为邪见;邪见者,何能语真谛。”

世间之法,不能以信与不信为标准,不能以好、坏为标准,最怕的就是将正念和邪见掺杂一起。

世界本是多变的,从不统一,即使大家都参佛,都悟道,也有所不同,有的靠打坐成佛,有的靠诵经成佛,有的则靠劳作成佛。若是统一规定只有一种可以成佛,那么大家都难成佛。原因无他,个人有个人的缘法,个人有个人的喜好。凡事没有定律,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人间也没有一套固定的标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不要用自己的想法规束他人,也不要用他人的想法来苛求自己。只要他人不害人,就不必去管他,只要我们不作恶,就无需在意别人的眼光。让自己的归自己,别人的归别人,才有繁华的世界。如果强行将自己和别人统一,人家喝水时,我们也喝水,人家吃茶时,我们也要吃茶,那我们自己在哪里?我们喝水时,要别人也喝水,我们吃茶时,要别人也吃茶?那要那么多“我”又有何用?

我自有我之福,他人自有他人之幸。做回自己,不任意掺杂,才是真如本性。因别人一句话,我们便整日挂怀,甚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太过劳累,不是正途。因别人没有听我们一句劝,就觉得那人面目可憎,不是良善之人,冷落了我们的善心,太过辛苦,也不是正途。凡事由他,自然轻松自在。

让生活慢下来

寺庙旁边开了一家豆腐店。老板常常送豆腐进去,但是每次经过禅堂的时候,门窗都是紧闭的。老板十分好奇,想知道禅堂里到底放了什么东西,以致长年都要关着门窗。

有一天,他问寺里的小和尚,自己是否可以进禅堂看看?

小和尚说禅堂不能随便进去,必须要得到法师的同意。

老板找到法师,在他不断请求下,法师最终答应让他进去。

老板走进禅堂,发现里面坐满了人,但鸦雀无声。每个人都盘腿坐在地上,一动不动。他顺着四壁,把禅堂走了一遍,没有人和他说话,也没有发现什么好玩的东西。最后,他只好像别人一样,找了个空地,安静地坐了下来。

闭上眼睛,眼前出现了以前很多的事情,就像放胶片一样,心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沉淀。一炷香后,老板出了禅堂,回到豆腐店。从那之后,他逢人就说:“参禅好。”

有人就问他:“参禅怎么好了?”

他说:“那天我在禅堂参禅的时候,想起街头的老李还欠我五块钱,五毛钱一块的豆腐,他买了十块。”

静下来后,很多以前来不及想、想不起的事情便都浮现在眼前了。这时候,很多我们曾遗忘的美好瞬间,很多以前忽略过的事情,都会出现在脑海里。而且,还有利于整理我们的思绪。这就是参禅的好处,让生活暂时慢下来。

要控制生活的节奏,时常停下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停下来思考,并不是偷懒,而是整理思路,以便让以后走得更加顺遂。

偶尔让生活慢下来,不仅于身心有利,更是充实自我的好办法。不要急着前行,即使不是停下来思考,看看周围的风景也是好的。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我有我之福,他有他之幸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