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钦和尚在福建承天寺出家,但是他觉得自己没有福报接受供养,于是便在山洞中住下了,这一住就是十三年。十三年后,广钦和尚回到了庙里,跟住持说要守大殿。根据规定,大殿不能安床铺,所以他每晚都在大雄宝殿打坐。
一天,监院师和香灯师说,大雄宝殿的功德箱被偷了。寺里以前从未丢失过功德箱,因此也从来没想过找人特意看守。
当时,只有广钦和尚每天都待在大雄宝殿内,所以大家自然而然地把怀疑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从那以后,大家对广钦和尚的看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都认为一个坐洞十三年的人竟然干出这样龌龊的事情,简直无耻至极。
然而面对大家的责难,广钦和尚并没有申辩。他只是说:“我没有偷,我也没有看见别人偷。”每当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的时候,他都当作什么也没发生。别人指责他的时候,他也好像没听见一样,从不还嘴。
很快,广钦和尚就这样在别人的指责中过了一个星期。这天,监院师召集全寺僧众,重新宣布,功德箱并没有被盗。他跟众人解释道:“之前之所以那么说,是为了考验山洞坐禅十三年的广钦和尚。现在看来,他真有功夫。”
众人听后,不禁大惭。
“若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不仅是佛家的态度,更是佛家的智慧。
但凡人们认准一件事,是很难改变的,尤其是在那事情发生之初。那时候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他们被情绪左右,因此看不到自己观点中的漏洞和可商榷之处。这时候,如果急着去反驳,他们会觉得受到了挑战,因此而暴怒,反而更加与你为敌。
且先忍耐下来,等到对方平静了,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讲清楚,他们自然明白怎么回事。这时候,往往对方不仅不会再去反驳你,反而会真心诚意地向你道歉。
忍,并不是懦弱,而是懂得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时间。如果一味冲动,受了些许委屈便坐不住了,往往会错失机会,反而让小误会变成了大矛盾。那才是最不划算的。
接受突然的失去
月色朦胧的深夜,一个靠海的山洞里,老和尚正在盘膝打坐。突然,他听到了几声哭泣,声音好像来自山脚下的海边,听声音像是一个年轻女子。在如此时节痛哭,肯定有不寻常的事,于是老和尚从蒲团上立定站起,急忙向海边奔去。
果然,海边高高的岩石上,静伫着一个瘦削的身影。老和尚感到事情不妙,赶紧奔过去。就在他即将抓住那人的衣袖之际,那女子纵身一跃,跳入了海中。幸好老和尚水性不错,几经挣扎,几度沉浮,将那女子救上了岸。然而,被救活之后,年轻女子不但不感激,反而一脸的忧伤,埋怨老和尚多管闲事!
老和尚见状,没有生气,反而柔声问:“施主年纪轻轻,为何如此想不开?”
年轻女人喃喃说道:“这里是我的梦开始的地方,所以也应该在这里终结……”
原来,三年前,就在这海滨,她与一个前来旅游的年轻人不期而遇……两年前,他们爱情的结晶——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出世了……然而,一年前,那个疼她爱她的男人,却因一次公差不幸殉职。她日夜不停地哭泣,好像天塌下来一样难以承受。更让她难以忍受的是,他们活泼可爱的宝贝儿子,也因疾而亡……
老和尚听完,不但没有开导她、安慰她,反而放声大笑:“哈哈……”
女人被老和尚莫名其妙的笑愣住了,不知不觉停止了哭泣。
老和尚笑够了,问女人:“三年前,就在此地,你有丈夫吗?”女人摇摇头。
“三年前,就在此地,你有儿子吗?”女人再次摇头。
“那么,你现在不是与三年前一模一样了吗?那时,你独自一人来到岛上,是想要到这里自杀吗?”女人愣住了。
老和尚说:“三年前,你既无丈夫,又没儿子,一人来到这里。现在,你与三年前一模一样,仍是独自一人。今天,就像三年前那一天的延续,只不过是还原了一个你自己。所以,为什么不能重新开始呢?”
女人嗫嚅道:“我还可以吗?”
“当然可以!”老和尚看着她慈爱地说。
女人望着老和尚,久久不语,不过她的眼神正在变得越来越坚定。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其实不是一无所有,而是突然间的失去。当我们什么也没有的时候,我们一样可以获得快乐。不管那是穷开心也好,还是自找乐也罢。总之,多年以后回首,都会觉得那穷苦的日子是值得回味的,有很多让我们重拾快乐的瞬间。
可是,如果突然失去一切,我们便没了那份心境,而变得忧心忡忡,不可忍受了。
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失去的东西对我们太过重要,而是我们的心境变了。我们失去的,不仅是那曾经拥有的东西,更是那重新再来的勇气。
因为没了当初的勇气,所以落寞的富人才会沦为乞丐,他不信自己还能再赚来钱。
丢失财物不可怕,丢失自我和勇气才可怕,它会让人丧失感知快乐的能力、丧失重新再来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