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佛陀从杜提长者的门口经过,刚好长者家中养的狗在吃东西。杜提长者的这条狗非常受宠,就算它爬到大厅的躺椅上吃饭,也不会有人呵斥它,而且人们还会用最好的碗给它装盛最好的食物,放在它的面前。
当佛陀经过的时候,这只狗从椅子上跳了下来,对着佛陀狂吠不止。于是佛陀便对狗说:“你还未除去贪嗔痴念,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你都是这样。你的习气真是难断。”佛陀说完便转头离开了。狗听了佛陀的话后,无精打采地趴在地上,就算是主人叫它,它也不动。
于是主人便向佣人了解情况。佣人将刚才佛陀对狗说话的情形告诉了长者。爱狗心切的长者找到了佛陀,质问他为什么要欺负自己的狗。于是佛陀便告诉长者:
“你的父亲生前对自己的财产十分执着。他在家中埋藏了很多财宝。他对财富的执念很重,到死都放不下,最后,他竟投生做了你家的狗。正因为它前生是你的父亲,所以你们才会如此投契。”
杜提长者不信,他要佛陀拿出证据来证明。于是佛陀便说:“你去问你的狗家中的宝物埋在哪里吧。”
长者照着佛陀的话做了。结果,那只狗听了长者的问询后,在椅子下面用爪子一直刨着。长者赶紧叫人移开椅子下的地砖,果然发现许多财宝。此情此景让长者不禁感叹:“父亲对财宝如此执着,以至于往生后还成为一只守财狗。真是可怜、可悲、可叹啊。”
《金刚经》说,凡是叫得出名字的东西,都是虚幻不实的。为什么?因为有名便有体,那体终究会消失,幻化成泡影。只有那无名而又无形的心,才是永恒存在于世的。
可是太多的人却去追求那虚幻,而忘了实际的存在。
守着一堆钱财又有何用呢?人死灯灭,钱也便离我们而去了,随他而去的,还有我们多年的奔波和劳碌。此时,那些劳碌都成了无意义的奔忙了。花费时间去追逐那对我们无用的东西,实在是不划算。
钱,够用就可以了,其他的时间应该用来提升生命的质量。要懂得,我们的一切行为,终点都是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为这一目的服务的努力才有意义,不为这目的服务的努力,不过是另一种浪费时间罢了。
路要自己走
在一片深山密林中,有一座“仙人居”,位于山巅。一日,一位年轻人风尘仆仆,从很远的地方赶来,为的是求见“仙人居”里的圣人,想拜他为师修得正果。
年轻人进了深山走了很久,突然前方的路分成了三条岔路,分别通向不同的地方,年轻人不知道哪一条路能够通向山顶,不禁开始烦恼。
忽然,年轻人看见路旁有一个老和尚在小憩,于是他走上前去,轻声唤醒老和尚,询问通向山顶的路。
老和尚睡眼惺忪地嘟哝了一句“左边”,便又睡过去了。年轻人便从左边小路往山顶走去。走了很久,路突然消失在一片树林中,年轻人无奈,只好原路返回。年轻人回到三岔路口时,那老和尚还在睡觉,年轻人又上前问路,老和尚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又说了一句“左边”,便又翻身睡觉了。
年轻人正要分辩,转念一想,也许老和尚是从下山角度来讲的“左边”,跟自己理解得不一样,因此才会错了。于是,他又沿右边那条路往山上走去。结果跟上次一样,依然是一条死路。
年轻人再回到三岔路口,老和尚依然在那里,年轻人一见,气不打一处来,便上前推了推老和尚,把他叫醒,问道:“你一大把年纪了,为何还要骗我,左边的路我走了,右边的路我也走了,都不能通向山顶,到底哪条路可以去山顶?”
老和尚听了年轻人的指责,不禁哈哈大笑:“左边的路不通,右边的路不通,你说哪条路通呢?”
年轻人这才明白过来,应该走中间那条路。于是也不再跟老和尚理论了,沿着中间的路一路上了山。
年轻人来到“仙人居”后才发现,那圣人便是三岔路口的老和尚,此时他正在那里等着年轻人磕头拜师呢。
古人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事情,靠别人的指点是不行的,必须要自己经历。圣人之所以要给年轻人指错路,也正是这个意思,是在告诉他,很多时候,要依靠自己,只有走过才知道那是不是属于自己的路。
不要怕犯错,这世上没有不可原谅的错误。如果害怕犯错,或者害怕浪费时间精力,便不敢独自去闯出一条路来,而只想着靠别人指引,那么永远也无法长大。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不是靠别人告诉的,只有亲身经历之后,才知道那路边有多少野花,有几流清泉。走错路也好过不敢独自去走路,虽然错路的终点不是我们想要的,但那路边的野花一样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不一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