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说:修行不易

在一切度王佛弘化的时代有两位比丘,一位是精进辩比丘,一位是德乐正比丘。一天,一切度王佛宣说无上甚深的佛法,众生听闻消息,纷纷前往,两位比丘自然也去了。

弘法中,精进辩比丘心念专注,一瞬间忽然契悟,当下证得菩萨的果位;而一旁的德乐正比丘却敌不过昏沉与瞌睡,提不起修行的精神,结果一切度王佛讲的无上妙法,有一半都没听进去。

精进辩比丘劝说德乐正:“千万亿年之久才能遇到佛陀住世,因缘如此难得,你要赶快提起道心修行。人要是一昏睡觉性就沉下去了。”

德乐正比丘听精进辩比丘的话有了省悟,以后就经常抖擞精神地钻研佛法。但时间一久他又困了。一次,德乐正意识模糊时恰巧被精进辩比丘看到。为了善护念德乐正的道业,精进辩比丘化身为一只蜜蜂王,发出嗡嗡嗡的声音,朝着德乐正的眼睛直飞过去,好像就要螫刺他的眼睛似的。德乐正比丘一睁眼看见飞来的蜜蜂瞬间除去了昏沉,又开始用功。

接下来,每当德乐正比丘想睡时,蜜蜂王就俯身作势要螫他。如此一来,德乐正再也没有了瞌睡。

过了一会,蜜蜂王停在鲜粉色的荷花上。吃饱了蜜的蜂王昏昏睡去。不料一阵风吹过,花儿摇曳,蜜蜂王竟连翻带滚地掉落到泥沼中,它奋力地飞出泥沼,将身体洗净。德乐正见到这般情景终于明白,蜜蜂王作势螫他是为了帮助自己提起修行的道心,而贪吃、昏沉、陷于泥沼就好像自己不认真修行的果报,好比现在自己的处境一般。于是,德乐正比丘不再为昏沉烦恼所障碍,每天禅坐、经行、精进不懈,很快就证到不退转的圣人果位。

故事中的两位比丘都是大法力者。精进辩比丘是佛陀的前世,而德乐正比丘则是弥勒佛的前世。

佛家一直劝诫,修行不易,且修且珍惜。到达果证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需要刻苦、坚韧和付出,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自然最后一无所得。

佛的果证是修行人的终点,成就自我是俗世人的归宿。两者都是人生的顶点,自然也有相似的特征。想要成就自我,一样很难,稍不小心,便无法达成了。

不要怕苦,人生的苦都是为乐而存在的,今天有多苦,明天就有多快乐。也不要怕累,现在的累,是为了将来的不累,如果现在不累,那么将来必然更累。也不要怕难,凡事认真,自然不难。

世上从没有无来由的好处,也没有无来由的坏处。想拿到好处,是需要付出努力的,那些让我们烦恼的坏处,便是付出的一部分。

懂得万物的好

弘一法师是近代中国得道的高僧。1924年,正是兵荒马乱的时代,他修道于宁波七塔寺。弘一法师的挚友夏丏尊邀他到白马湖小住。

弘一法师所带的铺盖只是一床破席、一条毛巾,再无其他。夜里,衲衣为枕,便可自在安眠;他洗脸的毛巾也早已破旧不堪了,不过虽然破旧但洁白。夏先生要替他换掉这些所携之物,但弘一婉言坚拒。

他平淡地说:“还可以用,好好的,不必换了。”

夏先生带来的饭菜,咸了些。他又微笑着说:“这样蛮好的,咸有咸的滋味嘛!”

夏先生说:“你在这里安心住好了,每天我会差人送饭来的。”

弘一法师再次婉拒:“不必了,出家人化缘才是本分。”

夏先生见法师如此坚持,只好说:“那么,平日化缘,下雨天就让人送饭来吧!”

“不用了,我到你家去好了,下雨天也不要紧,我有木屐可走潮地,这可是我的法宝呢!”

后来,夏丏尊先生说到弘一法师,总是赞叹不已:“在他心目中,凡这个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宝,都需要珍惜。小旅店、大统舱、破席子、旧毛巾,白菜也好,萝卜也好,走路也好,木屐也好,他都觉得好得不得了。人家说,这太苦了,他却说这是一种享受,真正的享乐!”

世间事物,只要存在便有它的用处。我们觉得一样东西不好,并不是那样东西本身没有价值,而是我们无法发现它的价值。一般人眼中,咸味重的菜是不好吃的,但弘一法师却能发现咸的味道,这便是懂得万物的好了。

一样东西值不值得拥有,在于它是否能够给人提供价值,而不在于它本身有多华贵。绸缎是上好的布料,可是用来当毛巾擦脸,显然不如普通的麻布。我们要追求的就是这种合适,这才是最好的。

不要因为别人有,所以我们也要有,更不要为了让别人羡慕而去追求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人生缺什么、我们要什么,只有自己最清楚,捡那些我们需要的去追求,才能真正快乐。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说:修行不易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