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日本,耕田的农民被视为贱民,是最底层的民众,没有任何权利,连出家当和尚的资格都没有。无三禅师便是贱民出身,但是他一心皈依佛门,于是便假冒士族之姓,达成了自己的心愿。
当了和尚之后,无三禅师很认真,也很努力,并一点点领悟了佛法的真要。最后,无三禅师被众人拥戴为住持。
举行就任仪式的那天,来了很多人,就在仪式进行当中。有个人突然从大殿中跳出来,指着法坛上的无三,大声嘲弄道:“出身贱民的和尚也能当住持吗?佛法难道可以被这种人如此嘲弄吗?”
就任仪式庄严隆重,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众僧都被眼前发生的事弄得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能来阻止这个人说话,有想要阻止的也不知该如何回答。大家只好屏息噤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
仪式被迫中断,场上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众人都为无三禅师捏了一把汗,不知道他能不能过得了这道难关。
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难,无三禅师面朝那个人的方向,从容地笑着回答:“泥中莲花。”
如此佛禅妙语!在场的人全都喝彩叫好,那个刁难的人也无言以对,不得不佩服无三和尚的深湛佛法。
人们常说英雄不问出处,佛法也是不管来处的。佛陀发大誓愿,要普度众生,那众生中是连强盗、杀人者都包括的,何况仅仅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农民。因此,一个真正懂得佛法的人,自然不会说出“贱民”没资格当住持的话来。事实上,“贱民”不仅可以当住持,即便成佛又有何不可呢?
人从来都没有贵贱等级之分,有等级之分的是人心。人心不正者,才愿意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在人心正的人那里,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即使有区分也是你、我、他这种相貌之别,是用来辨认用的,而不是高低贵贱这种等级的分别。
真正有德行的人,身处低谷也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身处辉煌也不会觉得高人一等。同样,他们也不会将乞丐看成是下等人,也不会觉得皇帝就高出自己许多。
不要让自己的心被世俗所迷惑,从而做出些给人分高低贵贱的事情来。那样是玷污了自己的心。
开垦心中的荒田
南山脚下有一座寺庙。庙前有一块搁置已久的荒地,年复一年,地就那么荒着,甚至连野草也不长。寺中僧人早已经习惯了这块荒地的存在,每每经过,从来都不曾转头看上一眼。
一日,庙中来了一位双目失明的和尚,一次偶然中,他听到身边的僧众谈论到了这块荒地,于是就放在了心上。失明和尚找人领着自己,确认了那块荒地的位置和大小。然后,他便开始拎着锄头摸索着在荒地上忙碌,不断翻地、浇水、播种、施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参禅念佛之余,和尚总是会出现在荒地上,在其他僧人的嘲笑声中,他播下的种子竟然奇迹般地发芽了。
其他人都非常诧异,不知道为何失明和尚播下的种子居然发了芽。
后来,花苗的嫩芽抽枝长叶,一夜春风过后,荒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芳香四溢。寺中僧众们清晨走出庙门,看到那满地的花朵,瞬间惊呆了。
几十年后,这位双目失明的和尚成了受人敬仰的一代禅师——心明法师。
僧众们诧异于那荒地为什么能长出苗来。他们不知道,不是失明和尚的耕种技巧更加高超,而是以前从来没有人种过。众人将那没开垦的良田当成是不长庄稼的荒地了。这不是地的错,而是人们的错。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块这样的荒地。我们总觉得那是一块什么都不长的地,因此从不去打理它们。却不知,它之所以不长东西,不是因为不够肥沃,而是我们从来没有撒过种子。
不要放弃内心中的每一个角落,要细心经营,发现它、照顾它。等到真正将心中荒地开垦出来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你拥有任何人都无法匹敌的财富。
不要心生懈怠,认为自己天生不如人。人之所以不得志,不是因为天生愚笨,而是心中有太多的良田没有开垦。
僧众们诧异于那荒地为什么能长出苗来。他们不知道,不是失明和尚的耕种技巧更加高超,而是以前从来没有人种过。众人将那没开垦的良田当成是不长庄稼的荒地了。这不是地的错,而是人们的错。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块这样的荒地。我们总觉得那是一块什么都不长的地,因此从不去打理它们。却不知,它之所以不长东西,不是因为不够肥沃,而是我们从来没有撒过种子。
不要放弃内心中的每一个角落,要细心经营,发现它、照顾它。等到真正将心中荒地开垦出来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你拥有任何人都无法匹敌的财富。
不要心生懈怠,认为自己天生不如人。人之所以不得志,不是因为天生愚笨,而是心中有太多的良田没有开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