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说:看清全局

有一个小和尚,非常勤劳,且无论是参禅还是清扫寺院,都力求完美。一天晚上,禅师看见小和尚还在擦地板,便忍不住问:“其他人都去休息了,你怎么还在这里干活呢?”

小和尚见是师父,于是扔下抹布,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说:“师父,我觉得地板还不够干净,我要让它一尘不染。”

禅师用手拂拭了一下地板,不带上一点尘灰,于是说:“已经很干净了。”

“不,师父!”小和尚说道,“还不够,这块地板我从早上就开始擦,可其间不知从外面飘来多少灰尘,师兄师弟们你来我往,又将地板踏上了不少灰尘,就在刚刚说话的时候,不知道又有多少灰尘沾在这地板上,所以我还要继续擦。”

禅师问道:“除了擦地板,你还做了什么?”

小和尚说:“什么都没做,我一直在认真地擦地板,我想让它一尘不染。”

小和尚以为师父会夸自己认真,可没想到禅师拿起手中的佛珠在他头上重重敲了三下:“你这一天为了擦地板错过了多少事情?像你这样,即使将地板擦得明亮如镜又有什么意义呢?”

小和尚顿时有所契悟。

要认真,但也要有个限度,认真到将事情做好就足够了,如果过分追求认真,反而会适得其反。

凡事都讲究一个全局观。认真带来的是品质,有一分认真便有一分品质这是不错的。可在讲究品质的同时,还要有效率。单一追求品质而忽视了效率,一样无法把事情做成。同样,单一追求效率,而不顾及品质,做出来的事情同样是不能让人满意的。所以,不管做什么,合理分配,不将所有精力都浪费在同一个环节上是最重要的。

莫要顾此失彼,只追求一端,那样反而会坏了事。

见云知雨

佛陀在罗阅只国的竹林精舍时,有一天受居士的请求,带领弟子去城中开释说法。结束后返回的途中,遇见一人赶着牛群回城。群牛个个肥壮,一路上嬉戏追逐,不时还以牛角互相抵触。佛陀见此情景,有感而发,说了一首偈子:

譬人操杖,行牧食牛;

老死犹然,亦养命去;

千百非一,族性男女;

贮聚财产,无不衰丧;

生者日夜,命自攻削;

寿之消尽,如荧穿水。

回到精舍后,阿难稽首请示:“世尊,您在回途中所说的偈语,弟子未能完全明了其中的义理,还请世尊慈悲开释!”

佛陀告诉阿难:“回来的路上,你可见到那位牧牛人赶着牛回城?”

阿难回答:“是的。”

佛陀接着说:“这群牛的主人是个屠户,原本养了上千头牛,为了让牛健壮肥美,屠户雇人天天将牛群赶到牧草丰美的地方吃草,之后挑选最肥壮的牛,宰杀卖钱。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这群牛已经被宰杀超过半数,然而,这群糊涂的生灵却浑然不知,依旧每天开心地吃草玩乐,与同伴争斗。我因为感伤它们的无智,所以才会说此偈语。”

接着,佛陀又对众弟子开释:“不仅牛如此,世人也是一样,不晓得无常的道理,执着地认为有一个实有不变的‘我’存在,每天只知贪图五欲之乐,更是会为了永不满足的欲望而伤害彼此。当无常来临之际,世人无力超脱,只能掉入轮回的深渊,生生世世无法出离。这与牛有何差别呢?”

凡事未雨绸缪,才不会临阵遇乱而不知所措。因为早有准备。我们都希望事事平淡,能如我们所愿,按照我们所想去进行。但世间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很多事情不但不会按照我们所想的去发展,反而会朝着相反方向行进。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些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了,而这份能力,更多的时候来自于日常的储备。

智慧者,见云知雨,之后拿伞出门。愚钝者,见云则喜,只顾看那千百变化的云朵,不知雨之将至,最后只能被淋得浑身尽湿。

万事有准备,便不会到无一法可施的地步。人最忌讳的就是只看到眼前的快乐,而看不到远处的危机。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说:看清全局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