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先生:我创建的第一个公司名字叫乐天。为什么起这个名字?一是因为我叫刘长乐,我特别希望自己有长乐的精神。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不如开怀一乐。二是因为我非常喜欢白居易,白居易号“乐天”。在字典里,“乐天”除了有乐观的意思外,还有达观的意思,达观就是超然。超然不是针对红尘或政治的,超然是一种情绪和人生境界,我本人非常喜欢这种境界。我这个人,长乐长乐,肚子比较大,心也比较宽。怕黑就开灯,想念就联系。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我经常出差,在飞机上、火车上,我能用一小时把当天的报纸全翻完,然后和同事说声“睡觉吧”,往往话音一落,我的鼾声就起来了。平时我即使发愁,也不过一两分钟光景,特别想得开。
星云大师:总裁难能可贵,能适时放下。所谓乐天,真的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生状态。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他一生教不倦、学不厌,不知老之将至。跋提王子山中居住,钵衣一饭,仍然乐在其中。退休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为自己规划未来的人生,我们从电视中看到他自己扫地、在洗衣机旁洗衣服、冲洗汽车、擦拭地板,豁达开阔,提得起,放得下,这都是因为他有乐观进取的精神,能够放下自我,安排自己的新生活。
长乐先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到底是什么样的境界?我觉得,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什么心态最放松?越清明无念越好。所以,如果你把目标落到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上,然后精进努力,发愤忘食,做你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那么,这些东西的到来有时候会快到令你吃惊。你对结果越焦躁,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云谷禅师要求了凡先生修炼无念无想的境界,并且告诉他:所谓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无所住而生其心”。
星云大师:有一只小狗,整天追逐自己的尾巴兜圈子跑。大狗见了,不禁好奇地问原因。小狗说:“难道你没有听说,我们狗儿的幸福是在尾巴上吗?我绕着圈子跑,就是为了追逐幸福,难道你不希望追求幸福吗?”大狗说:“我只知道,只要我奋力向前走,幸福就会紧紧地跟在我后面。”人,不要活在过去的记忆中,不要活在得不到的妄念中,要相信未来比现在更美丽,有未来,才有无限的希望。
长乐先生: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脑瘫),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时常会乱动,口里也会经常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判定她活不过六岁。但她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考上了美国的加州州立大学,获得了艺术学博士学位。在一次演讲会上,一位学生问她:“黄博士,请问你怎么看自己?你有过怨恨吗?”黄美廉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第一,我好可爱;第二,我的腿很长很美;第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第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第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最后,她以一句话做结论:我只看我所拥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星云大师:这位黄女士真是一位笑对人生的美丽女子!所谓“乐然后笑”,微笑是人类独有的表情,它不只是人脸上的动作,更代表人心里的快乐。家庭中充满了笑声,就代表一家的幸福、快乐、融洽。一个人若能时时以微笑来面对别人的冷酷,在人生的战场上,他必然能获得许多胜利。
长乐先生:《圣经》中这样形容聪明人:“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这句话形容这位乐观的黄美廉女士十分合适。据我所知,她还曾经多次到台湾开过画展。这样的人生观很健康,这样的人生也很惬意。
星云大师:人生诸多烦恼、不快乐都源于对未来想得太多。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所以,修造命运的专注点、着手处只能是当下,舍此别无他途。人如果总是悼念过去,就会被内疚和后悔牢牢套在过去中无法解脱;人如果总是担心将来,就会把人不希望发生的情况吸引到现实中来。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是好是坏,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自己当下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那么命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有什么值得忧愁担心的呢?不如珍惜当下!
长乐先生:大师说得好!
在20世纪60年代末,一位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就像吃了迷幻药一样,居然辞了职,跑到印度去见了一位大师。回来之后,他写了一本书,叫《活在当下》。这位心理学教授宣称:快乐、成就感和智慧的关键就是停止对未来做过多的思考。
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大脑的额叶是人类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最后形成的部分,也是成熟最慢、衰老最快的部分,它使人类的大脑拥有了一项其他任何生物都不具备的功能—思考未来。这使人类比其他动物多了预见灾难的能力,但人类也因此平添了许多烦恼。
我这人大概天生额叶不太发达,想当下比担忧未来要多,自然乐天,这种大大咧咧的性格使我比较开朗,大家觉得我老有笑的模样。我看到一位网友给“乐天”加了儿化音,我觉得这个词很准确。
星云大师:佛教也讲乐天风趣。悟道的禅师,不是我们想象中枯木死灰一般入定的老僧,真正的禅师,生活风趣,且具幽默感。在他们心目中,大地充满了生机,众生具备了佛性,一切都是那么活泼、那么自然。因此,他们纵横上下,随机应化,像春风甘霖一般滋润世间,有时也具威严,有时也至为幽默,这正是禅门教化的特色。
长乐先生:温州玄机比丘尼参访雪峰禅师。雪峰问她:“从何处来?”答:“从大日山来。”又问:“日出了没有?”答:“如果日出,早就融化雪峰。”雪峰又问:“叫什么名字?”答:“玄机!”又问:“日织多少?”答:“寸丝不挂!”雪峰心想,你真有这个本事吗?随口说道:“你的袈裟拖地了!”这时,玄机猛然回头,雪峰大笑说:“好一个寸丝不挂!”
星云大师:禅者的一生都处在变与不变的生命转化中,他们的话语不是无理取闹或哗众取宠,而是处处体现对生命的玲珑体悟。学禅,要有悟性,要有灵巧,明白一点说,就是要有幽默感。古来的禅师,没有哪个不是幽默大师,在幽默里,禅是多么活泼、多么锐利!
长乐先生: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留下了很多佳话,其中不乏有趣的幽默段子。“鸟”这个字在中国俚语里颇为不雅,苏东坡想用这个字开佛印的玩笑。苏东坡说:“古代诗人常将“僧”和“鸟”这两个字在诗中对比,比如‘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很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智慧。”佛印回答:“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和你相对而坐的道理!”
星云大师:说到苏东坡与佛印,的确是有许多有趣的段子。苏东坡有一天到金山寺拜访佛印禅师,两人盘着腿对坐论禅。苏东坡问道:“禅师看我这样子像什么?”佛印看了一下苏东坡,答道:“像一尊佛。”说完,佛印反问道:“学士看老僧像什么?”苏东坡看他穿着黑色大袍肥胖的样子,便答道:“像一堆牛屎。”佛印默然。苏东坡心里甚是得意,以为几次斗机锋都输给禅师,这次可算赢回来了。晚上回家,苏东坡得意扬扬地把经过情形告诉了苏小妹。苏小妹一听,皱起眉头说道:“哥哥,你输光了,还是佛印禅师赢了!”苏东坡如堕五里雾中,不明其中道理。苏小妹说:“禅师的见处是佛,因此他看你也是佛;你的见处是牛屎,因此你看禅师也是牛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