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先生:我和大师谈论了许多持戒啊,苦啊,朋友们不要误解,好像我们一定要使劲吃苦,才能获得智慧。苦是真相,是客观存在的,是必须面对的事实。乐是心态,是你看待苦的方式。
星云大师:闽南佛学院有一位智藏法师,16岁进入闽南佛学院时,字都不认识,到22岁时却成为《海潮音》的主编。只有六年的时间,他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事实上,他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只是念书。他打扫厕所,不用扫帚,用手去擦去抠,凡是阴沟没有人通的,没有人做的苦差事,他都自己来,并不需要叫他,他本性中就希望自己刻苦勤劳。养成了这种吃苦的习性之后再去读书,当然会比别人更快地收到成果。耐得起苦行的人,将来才能成为栋梁之材。
长乐先生:可见修行不是表面的修苦。人在世间行走,遇到许多苦难,要懂得用乐观的心态去调解、化解。我当兵的时候参加过两次抗震救灾,一次是唐山大地震,一次是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海城的抗震救灾比唐山的抗震救灾还要苦,因为那时候军队没有皮大衣,只有棉大衣,海城地震发生在腊月,东北零下20多度,特别冷。接到命令后,我们连夜向灾区行军。我当时是排长,和战士们坐在解放牌汽车的大车厢里,大家一起靠着取暖,一起蹦脚活动。从锦州到海城走了三个小时,到的时候人已经快冻僵了。其实这个苦,人赶上了都能吃得。我少年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叫《船长与大尉》。大尉最后总结出:冷静和坚韧是成功最不可或缺的信条。后来,我下海经商,事情多得不能再多,但我觉得还可以再多干一点,因为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坚持一下就过去了。
星云大师:以总裁这样忙的时候还想再忙、苦的时候不畏苦的精神,一定能成功。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也是佛教徒,他说他当初创业的时候有100多名员工,他经常合掌感谢大家来帮助他。后来,当他有了几万名员工的时候,他说他要跪下来感谢他们陪伴自己走过创业的道路。我一想,这确实是不错的,人生在世,对父母要恭敬,对别人要恭敬,对每个人都要恭敬。我们经常说士农工商,我觉得他们每个人都对我有帮助,所以我们应该合掌。
这位松下先生还主张人生要活300岁,我也在奉行300岁人生,就是我一天做五天的事情,到了60岁,就相当于活了300岁了。
长乐先生:我现在年纪渐渐长了,很多事情都交给年轻人去做了,自己在后面出出主意。很多时候,我反而不太能觉出苦来了,而是越来越能在苦中悟到甜,越来越能在不顺的时候品出幽默。我自我感觉自己的境界又上了一层,毕竟人生还是要喜色多一些才好。
星云大师:人生各有所求,有的人一心一意追求功名富贵,有的人终其一生只希望爱情顺利,有的人心里所想无非家人平安幸福。其实,人生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追求欢喜快乐,只是人生的快乐有层次上的不同。翻开印度的历史,就知道佛陀住世的时候,印度社会有一部分在家人是纵欲的乐行人,今朝有酒今朝醉,尽可能使生活奢靡、享受;还有一部分人是修习外道的苦行人,是绝对禁欲的。佛陀成道后,发出他真理的宣言,要修道者远离苦行(禁欲)与乐行(纵欲)的两个极端,而遵行中道的修行方式。修乐行的人,生活热烘烘的;修苦行的人,生活冷冰冰的。热烘烘、冷冰冰都不好,都不合乎佛教的中道生活。所谓中道生活,就是要在不苦不乐之间,因为苦和乐都会束缚我们的身心,唯有不苦不乐的中道才是解脱之道。
长乐先生:我个人感觉,不苦不乐就是岁月静好、平淡如水的幸福。如何到达中道?要学会自己调节。不顺的时候、苦的时候,别老盯着苦,多想想高兴的时候。所以我一直说,人一定要有一两样兴趣爱好,否则,不容易度过人生的低谷。
我本人的兴趣爱好很多。我喜欢打高尔夫球,但不是在绿茵场上,而是在手机上。在不能看书、看电视的旅途中,我常以打游戏为休息。我反应快,高尔夫游戏玩得特别好。
我还是摄影发烧友,我有两个特殊的摄影模特:一个是秘书段敏的儿子,一个是吴小莉的女儿。我拍小模特还真拍出了不少精品。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少年时还是合唱团的成员。我嗓子并不好,但我善于表达,宣泄得比较到位,唱得越投入,休息得越好。曾经有人起哄,要我出一张碟,我不是自恋狂,不会干那样的傻事。但唱歌的确可以纾解压力,有时候,累不只是肉体上的累,更是心累,唱歌最容易让心得到解脱。
星云大师:人对快乐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人生最初的要求是获得物质生活的满足,从物质生活中获得快乐。例如,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绫罗绸缎,住要高楼别墅……
有的人总是要在物质上超人一等,并且以此为乐。
有的人追求精神上的快乐,要读书,要爱情,并且讲究舒适、自由的生活,更希望受人尊重,在工作、事业方面尤其要有很好的表现,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是一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有的人不太重视物质生活,讲究的是生活的情调、气氛,重视的是艺术的美感、品位。平时自己的行仪动作都很优雅从容,在生活中,把美德、艺术表现到极点,从中享受艺术生活的快乐。
有的人,即使有了前面的三种快乐,也仍然不满足,还希望有“信仰生活”。所谓“信仰生活”,就是要超越,要升华,要求得心灵的旷达。在生活中,每日逍遥自在、解脱放旷,不为功名利禄所拘,不为人情世故所扰,完全让自己投身于自觉觉人、自度度人的生活,这就是信仰生活带来的快乐。
长乐先生:松原泰道去外地讲学,午间到一家餐厅吃了个便当,便当里有一个装筷子、牙签的纸袋,上面印了一阕歌词:“见也难,别也难;有哭泣,有欢笑;时光像秋风匆匆吹过,一生只见了这一回。”当时,有三个艺伎在表演这阕短歌,优美而感伤。第二年,他再去这个地方,已经见不到这三个人了,真如歌里说的那样。
松原泰道由此感慨,人生当有“三不原则”:不勉强、不浪费、不懒惰。不勉强,指的是不好高骛远,不做脱离常规的事;不浪费,指的是珍惜时间,珍惜身边的事物,珍惜他人的善意;不懒惰,指的是自己的事不能让别人去做,不管年龄多大,都要鼓足热情继续学习。
星云大师:乐活是一种大智慧。不管现实的境遇如何,不管你是贫困还是富有,你都有快乐生活的权利。我们的人生,要能自度度人、自觉觉他,要发挥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才是永恒的生命,这样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长乐先生:卡耐基理论的主要奠基人拿破仑·希尔认为,人应该分别启动和抑制七种情绪。应启动的情绪分别是:梦想、信念、爱、性、热情、浪漫及希望;应抑制的情绪分别是:恐惧、嫉妒、憎恶、复仇、贪欲、迷信及激怒。
我一直倡导乐天向上的人生态度,做人,要有干事业的精气神,要有热情。面对困难,要有豁达、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人人都喜欢喜剧,不喜欢悲剧;都喜欢轻松和娱乐,不喜欢沉重和复杂。但我要说,只有真正体味了悲剧的人,才明白喜剧的好;只有面对沉重的人生还能展颜一笑的人,才是真乐天、真达观、真智慧的人!人生没啥了不起,苦不如乐,哭不如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