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把握制度的人性边界

长乐先生:人间处处都是道场,做企业也是修行。我在管理上有个缺点,就是心软,不会铁面无私。因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长处,都是好员工,一时的不得力是可以原谅的。我们有个女主持人,有一阵状态不好,没合适的节目用她,按理说该辞退,我想了想,派她去跑新闻了。过了半年,一个新节目上马,我又让她去试试。一试,可以,我就让她继续做主持人了。所以,我愿意给员工机会,愿意赔时间、赔金钱去等待一个人的成长,因此,很多人感谢我的“知遇之恩”。不过,我有时候也在反思:自己对不称职的员工的包容是不是会伤害称职的员工?我的人情味是不是会破坏公司管理的刚性?

星云大师:有情有义好过无情无义。1995年在菲律宾讲经时,我听说吴伯雄的父亲往生,立即赶回台湾参加第二天早上的告别式。没想到这一点点小事令吴伯雄感动无比,他多次在演讲中对大家说我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每次听到这话,我都非常惭愧。回想我1949年初来台湾的时候,还不需要入境证,没想到后来办户口的时候,入境证竟成为必要的文件。正当烦恼时,担任省议员的吴老先生如及时雨一般,帮我们几个没有入境证的僧青年办户口。之后,慈航法师和我等32位僧伽受诬入狱,为了将我们保释出来,吴老先生帮了不少的忙。60多年来,姑且不论吴老先生父子对佛教的拥护支持,即以当年的恩情而言,能在老先生舍报之时,为其祝祷,实在是我应该做到的本分!1996年,我在台北“国际会议厅”主持“般若与人生”讲座,那时正是台湾怪力乱神事件炽盛,邪魔外道扰人最甚时期。有些学校不明就里,甚至拒绝宗教教育进入校园,而一些原本倾向于佛教的官员也噤若寒蝉。没想到吴伯雄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的身份,专程从远地赶到会场致辞,表示护持正法的决心。我深深觉得:吴伯雄先生才是一个真正有情有义的人。

长乐先生:人生在世,情义千斤重。我始终相信一句话: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我创业多年,自己做公司,也见过很多公司。有些跨国公司的确是靠制度管人,而对凤凰卫视来说,我更侧重于制度基础上的情义管理。我觉得,情义管理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样本。“情义”的重点不在“情”,而在“义”。所谓“情”,就是两人眼睛对视;所谓“义”,则是两人眼睛朝向一个方向。比如,员工向你要待遇,你很窝火,觉得我已经给你很多了,你怎么还要?员工会觉得,我给你拼命,你才给我这么少?由此就会产生对立。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我说“可以给你待遇,但这钱咱们要一起向外面挣”,这样就把对视的“情”转化成了同向的“义”。在企业里,最难处理的关系之一就是“要”和“给”的关系。要做到合理、合法又合情,的确是很难的,就如天平上的砝码,任何一点尺度和分寸都很重要。

星云大师:总裁说的这一点我也有亲身经历。所谓“俗情不比僧情浓”,短短数字,道尽了佛门里的“有情有义”实有甚于世俗中有求有取的感情。记得我15岁受戒时,母亲跋山涉水远来探望,我趁晚自习与母亲会面。开大静的时间到了,母亲依依不舍,泪流满面,我只好留下来安慰她。

第二天,纠察师向开堂和尚月基法师报告我没有回寮就寝,当时自忖:这下惨了,会不会被开除?没想到月基法师当众回答说:“他昨晚在我寮房里啊!”纠察师知趣而退,我也因此免于受罚。我当时不过是一名无闻的小沙弥,对于月基法师的通达人情、机智解危,我真是由衷感戴。

1954年,当得知他在香港无人接济时,我想尽办法将他迎接来台。高雄佛教堂落成以后,我推举他为住持。后来,在他晚年多病时,我几次半夜三更送他就医,照顾他直至终老,又亲自将他的骨灰送往栖霞山寺,为其建塔安奉。滴水之恩,涌泉以报,我只不过是将当年那恩“情”延续下去,并且付以实际的行动,使之成为一项有始有终的道“义”罢了。

长乐先生:这位月基法师也真正是个懂得管理的人,他不光能很好地把握制度的人性边界,更难得有一颗善意的、体谅他人的心,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有的朋友问我:“我自己觉得对员工很好,连续给他们加工资,但他们觉得那是他们应得的,并不是特别感谢我。时间长了,我也觉得懊恼。到底如何做才能让员工感受到我的‘情义’呢?”

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在很多公司里都有普遍性。我建议他:情义不在钱,全在点滴间。我这个人记性好,聊天的时候员工说的话我都记着。比如,有的员工说对吉普车感兴趣,那“千禧之旅”的时候我就派他去。闲聊的时候我听说周瑛琦英语好,海南举办世界小姐选美大赛,我就派周瑛琦去主持。这样点将点得多了,每个员工都会觉得老板挺了解他,会觉得跟我有点私交。

再有就是我这人比较热心,甚至有点“多管闲事”。窦文涛从深圳公司调到北京公司工作,我就想起他是不是需要个北京车牌。这种很小的事情,我都会记着。员工也是人,而且员工是公司最大的财富。我虽然忙,但再忙也惦记着员工的个人小需求。中国人很认“性情”,我就是个真性情的人,甚至有时做事可能不靠谱,但我真心把每个人当自己的朋友,这个作不了假。

星云大师:的确,单纯地给钱不一定能让员工感受到你的情义。40年前,我在雷音寺驻锡弘法时,曾花费一番心思,将深妙的佛法化为平易的词语,教育当地的青年。日后,心平、慈庄、慈惠、慈容、慈嘉、心定、杨慈满、萧碧霞、吴宝琴等人便相继死心塌地地跟随我南来北往,弘法建寺。他们有的不计待遇,一生奉献常住;有的不辞辛苦,整日清理劳作;有的以美味的素食广度众生;有的用悦耳的音声讲经说法;有的将父母遗留的嫁妆悉数用作办学经费;有的把全部精力投入佛教事业。

如今,我有上千入室弟子分散在世界各地,或住持一方,或接引信众,或开办教育,或到处说法,或养老育幼,或编辑写作……他们在各种时空里展现了“有情有义”的人生,这是我一生中最欣慰的事情。

长乐先生:中国人特别讲情义,我觉得“情义”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独特密码。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对“重情重义”的文化价值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正所谓“仁者爱人”,一切活动,包括经济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仁”,也就是前面我和大师反复探讨的珍贵的善意。没有这珍贵的善意,就不会有义举,更不会有礼、智、信。“仁”在甲骨文里的写法像两个人鞠躬,彼此尊重称为仁。儒家思想认为:“礼之用,和为贵。”有情义的企业,一定也是气氛圆融的。

星云大师:“有情有义”简单来说,是一种往复循环、互相交流的感情,十法界一切有情莫不如此。悉尼海边一只瘦弱的海鸥,因我特别关注,临走前来往飞行,围绕三匝,好像在向我致意;昆士兰林间一对顽皮的松鼠,因我饲以面包,后来每天清晨都前来拍打精舍的大门,似乎在向我问安道好;云居楼外一只流浪的白足黑狗,人皆以其不祥而弃之,独我对它友善,有一回它居然引领我到如来殿,和求见的信徒晤面;开山寮中一群五颜六色的禽鸟,因我将它们放归自然,从此呼朋引伴,在天空翱翔飞舞,婉转齐鸣,为佛光山增添无限的意趣。连身处三途的旁生畜类都能如此“有情有义”,更何况千万年来以互助为进步之基的人类社会呢?

长乐先生:当今社会急速发展,市场经济使各种利益交织,各种关系混杂,各种欲望膨胀。有情的人类,有时候甚至不如无情的动物、草木。昙花一现多了,铁树就成了稀罕;急功近利多了,气定神闲就成了坚守。树木、楼房、城市、梦想都在拔地而起、见风生长,这个世界有点躁,这个世界有点乱。但我仍然相信,这世界上最终不变的,是人类普适的价值观—情义、诚信、善意、宽容。它们不会因为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质。于大地,它们是根本;于人类,它们是灵魂。在人生攀缘的过程中,我们要征服的不是高山,而是我们自己。你是否能在物欲横流中保持一颗善心?你是否能在无情无义中坚守“情义”?

星云大师:经常听人叹言:在现代功利主义挂帅的世界里,夫妇轻言别离,朋友动辄反目,哪里找得到“有情有义”的人呢?其实,如果我们能从消极地外觅转变为积极地躬身实践,从被动地接纳企求转变为主动地付出给予,从布施小恩小惠扩大到为对方的未来着想,从身边的亲朋好友推及世间的一切众生,天地之间,何处不是情义?尔虞我诈、动乱纷争都是社会的病态,我们有幸身为万物灵长,何不承担起做人的责任,用“有情有义”的态度来面对人生、温暖世间呢?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把握制度的人性边界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