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先生: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的广场上,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雕像,其中三位代表着东方思想,被称为“东方三圣人”。他们分别是孔子、老子和慧能法师。孔子和老子大家比较熟悉,而慧能法师大家可能不太熟悉。
星云大师:慧能大师被尊为禅宗六祖。他得传五祖弘忍衣钵,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六祖慧能大师的开悟偈。
长乐先生:能与儒家、道家并立,可见禅宗对中国文化影响之大。北京有个潭柘寺,也是禅宗的祖庙。老北京人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禅宗由达摩传入中国,慧能大师应该是将其发扬光大的集大成者。也有人说,禅学是中国佛教的最高境界。
星云大师:要理解禅宗,说来话长。不过,禅门有句话:小疑小悟,大疑大悟。禅宗祖师们常说“要提起疑情”“要大彻大悟”,这可以说是了解禅宗的最好方法。疑情是什么?又彻悟些什么?这些都不是言语文字所能表达的。有个卖豆腐的老头儿,卖完豆腐,经过一座寺院,在禅堂外见到很多人正在打坐,一时好奇,也盘腿坐了起来。一炷香结束,有人问他感想如何。老头儿说:“太好了!坐禅太好了!”“好在哪里呢?你倒说说看!”“我在打坐时,想起了30年前东家村有个姓张的欠了我20块豆腐钱。”众人一听,哈哈大笑。如果这种参禅也算一种悟境,我们不妨姑且将它称为“豆腐禅”。
长乐先生:禅宗看似简单却难以修行,看似浅白却意义深奥,它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最多,处处在我们的生活中。“豆腐禅”也是一种民间的幽默。不过,说到参禅,它真正的起源到底在哪里呢?
星云大师: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上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退坐一旁。佛祖拈起这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微微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和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让人摆脱一切虚假表象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随后,佛祖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予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
长乐先生:禅宗和佛教的其他流派不一样,你看拈花微笑的故事,它讲究的是“以心传心”,讲究的是“悟”,不是引经据典的,不是经文考据的。我个人以为,从禅学的角度来沟通和衔接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创造。那么,到底什么是禅?我觉得,禅是一种境界,一种生活艺术。禅是一种变化,是自我改善和提高的过程。禅是一条卓越之路。
星云大师:刚才总裁讲得很艺术,什么是禅?总裁给的是描述,而不是定义。为什么?因为凡是对佛教有研究的人都知道,禅是不能讲的,是没有定义的。禅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路绝,与思维言说的层次是不同的,妙高顶上,不可言传。
长乐先生:中国禅宗标榜的是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号称没有方法的方法,但到后来,就慢慢演变为参话头了。所谓参话头,就是提起一个怀疑的话头在心中研究。比如,“生从哪里来?”“死了有没有?”“念佛的是谁?”“哪里来?哪里去?”等等,就叫作话头。话头也要参到心一境性,才能谈得上开悟不开悟,这也是初禅的第一步。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佛当年顿悟,他究竟悟到了什么?
他感到过去的人和事都清晰地浮在眼前,历史上的种种都历历如绘地展现在眼前;过去、现在、未来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三个阶段,时光流年被一条细长的环索绵绵密密地连缀在一起,原来无始无终的时间是在当下的一念,这一念之下已具足了三千大千的光风霁月。
佛陀感受到远近的世界慢慢地向他靠拢而来,山河大地在他的眼前散发出五彩的光芒。佛陀觉悟到自己和世间万物原来没有对待、差别,即便是草木沙石,也具有菩提道种,皆为平常。佛陀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皆得显现。”这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之来由。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入定,精进修行,到了烦恼断尽、智慧圆满的时刻,心中的黑暗完全消失了,心中的智慧光明完全显现出来了,看到天上一颗明星出现,刹那顿然大悟。释迦牟尼佛修的内容即是“禅”。学禅之目的就是“顿悟”,是瞬间达到永恒。很多人修行,追求的就是顿悟的那一刻,就是在某种条件和环境下,突然在契合的一刹那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了知了因果和过去、现在、未来,到达了彼岸,实现了永恒。
长乐先生:我个人理解,禅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宗教。这种思维方式是以个体的直观感受来体验的。这种直观感受既非有意识,又非纯粹无意识;既非泯灭思虑,又非念念不忘。《佛法概要》中说:“正像那寒潭清水,皓月当空那样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寒潭清水,是寂静无波,就是寂而常照的境界;皓月当空,天上一轮月,清光皎洁,当空普照,这就是照而常寂的境界。”李泽厚在《华夏美学》里也说:“禅接着庄、玄,通过哲学宣讲了种种最高境界或层次,其实倒正是美学的普遍规律。”
星云大师:总裁理解得很对!很多人对禅很好奇,觉得禅很神秘,怎么去修禅?禅的风格确是相当独特的,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但禅门宗旨并非人人能解,故而常受人曲解。然而,禅的机锋教化,都是明心见性之方,都是依人的本性—佛性而予以揭露。禅的原则是建立在“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道理上的。
长乐先生:中国的禅宗在兴起之后冲击着主流文化,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艺术、文学。比如,宋明理学的复兴完全是因为受佛教的影响,特别是受禅的影响。中国的书法、绘画、雕塑在唐宋以后都受禅的影响。可以说,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的生活,无不受到禅的影响。中华文化的腾飞,点睛之笔就是禅。刚才大师说,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禅虽然说起来玄妙,但实际上禅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启迪物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大千世界。想要领悟禅,绝非易事,因为禅是自悟的,不是别人可以教给你的,唯有自己负责,自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