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憨人自有天顾

星云大师:有首歌说:天上的星星千万颗,地上的人儿比星多。一个有力量的人,并不寄望别人给予他什么,而只想奉献、服务于大众。一个有力量的人,他的价值观是建立在对自己的肯定上的。没有自信心的人,才从外在的环境找寻自己的价值,当外境不称心如意时,就起了比较、计较之心,痛苦也随之而至。

长乐先生: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曾经说:“很多事情,只因我固执于只从‘以自己为本位的角度’去观察,以为那是唯一的真理和途径,结果不但活得不好,对他人也没有什么真正的付出。”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心态,叫作“都怪别人欠我的”。比如很多年轻人,买不起房子怪父母,拼爹心态很严重。其实,父母欠你什么呢?和自己的父母计较,到社会上怎么可能不计较呢?于是,工作不好,嫌上司偏心;生活不顺,嫌政府不管。

星云大师:不怨天、不尤人是幸福的第二个秘诀。总裁说的是怪父母的例子,一些人生病了,烧香求神明保佑,病情未见好,就责怪说:“我做人很好,为什么神明没有庇佑我呢?”有些人,不仅上怨天神,还下尤人间,总认为世间的事事物物不顺眼、不公平,仿佛世界上的人都辜负了他。下尤人间,我粗略地分,分为内怨眷属和外怨世人。

长乐先生:“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出自《论语·宪问》。大家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看看孩子什么样,就知道父母什么样的人。其实,自己是什么样的,自己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自己是一个水晶球,现实中身边的人、事、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样拥有或遇到的物,都和水晶球里的一个像对应。遇到不好的事情,有些人的水晶球会扩大自怨自艾的情绪,有些人的水晶球会抵御这些外界的不良影响,保持自己世界的澄净温良。

老话常说:傻人有傻福。我觉得,憨厚的老实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他的内心是一个简简单单、透透亮亮的水晶球,因为他不会钻营,有自己的底线,所以才会自得心安。

星云大师:憨人有福,命运自有天顾,这也是世间另一种平衡的法则。

古印度的寂天论师曾说:“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这句话看似非常简单,却蕴含着发人深省的道理:那些看上去聪明的人,他们的行为与目标往往背道而驰。也就是说,他们虽然希求幸福,但其行为是痛苦之因。反观那些看上去憨厚老实的人,他们从不去主动侵犯别人,受了欺负也只是憨憨一笑,看似很傻,但他们往往很开心。

幸福的第三个秘诀就是不侵犯、不推诿。不侵犯就是不去伤害别人的生命、财产乃至声誉,不侵犯别人的幸福;不推诿就是不逃避自己的责任,不掩饰自己的过失。前者是尊重他人,后者是尊重自己。

长乐先生:2009年,胡锦涛主席出访坦桑尼亚,日程安排得很满,凤凰卫视记者张凌云得到了唯一的采访机会,胡主席答问长达两分钟。凤凰卫视记者采访国家首脑是没有任何特权特许的,张凌云全凭着一股子牛劲。有人用12个字概括他们获得采访机会的原因:拉关系、套近乎、钻空子、藏起来。其实,我们并没有硬性要求我们的记者如此敬业,我们只是把企图心清晰明确地告知我们的员工,特别是当这些企图心又与国家的荣誉、个人的成就紧密相关时,大家的牛劲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大家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去把工作做好。他们不会因此有额外的奖金,这听上去是不是特别傻?

其实我觉得,这是对新闻事业的尊重、对观众的尊重,更是对他们自己的尊重,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满足和幸福。

星云大师:为什么有些人会产生因循怠惰、推诿责任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没有形成“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助人为快乐之本”的认识。有些人虽然才华很高,能力很强,但没有服务的观念,认为为人服务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是被人利用。事实上,被人利用并不是坏事,能够被人利用,表明我们还有一些能力,还有存在的价值,尚能为社会、人类提供微薄的力量。一个人到了连被人利用的价值都没有的时候,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何况付出的人生比获取的人生更丰富、更充实。

长乐先生:甲、乙两人阳寿享尽后被带至阎罗王面前,阎王看了功过簿之后说:“你们两人前生并没有做过太大的恶事,所以仍然让你们投胎做人,出世为两兄弟,但一个过的是付出的人生,而另一个过的是接受的人生。你们哪一个要接受的人生?”甲小鬼抢先说:“阎王老爷,请让我过着接受的人生吧!”乙小鬼看到甲小鬼抢先了一步,不但没有懊恼,反而心想:付出的人生,处处帮助别人,多有意义啊。因此,他毫不犹豫地说:“阎王老爷,我愿意选择付出的人生。”阎罗王听了之后,提起判笔定下两鬼的前途:“乙小鬼下辈子当富翁,专门行布施,把钱财赈济给穷人;甲小鬼想要接受的人生,下辈子就当乞丐,一生接受别人的帮助。”

星云大师:付出的人生,表示我们尚有余裕,可以帮助别人;而接受的人生,是贫乏的表征。因此,西方有句谚语说:施比受更有福。佛说:“施者是富贵也。”我们应以施为富,做众生的保姆,发扬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精神,不逃避责任,不推诿工作,随时予人以方便!

长乐先生:1963年,一个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说自己觉得很困惑,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什么都不做的弟弟却能得到一个甜饼?她想问一问: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

西勒·库斯特主持《芝加哥论坛报》儿童版《你说我说》栏目十几年来,收到了不下千封像玛莉·班尼这样的询问“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惩罚坏人”的来信。每当拆阅这样的信件时,他的心情都非常沉重,因为他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正当他不知怎样回答玛莉·班尼的来信时,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婚礼。当牧师主持完仪式后,新娘和新郎互赠戒指。或许是因为他们正沉浸在幸福中,也或许是因为双方过于激动,在互赠戒指时,两人阴差阳错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看到这一幕,牧师幽默地提醒说:“右手已经够完美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它来装扮左手吧。”

牧师的幽默让西勒·库斯特顿时茅塞顿开。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因此没有必要再把饰物戴在右手上了。同样,那些行善有德者,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完美了吗?因此,西勒·库斯特得出一个结论: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的最高奖赏;同理,上帝让好人成为好人,就是对好人的最高奖赏。

星云大师:一个老妇人死了儿子。正当伤心欲绝的时候,她忽然想起世上唯一可以帮她救活孩子的是佛陀,于是满怀希望地去拜访佛陀,哀求佛陀救活自己的孩子。佛陀听了老妇人的要求之后,对她说:“世上有一种药草,叫作吉祥草,如果你能找到一棵,给你的孩子食用,那他一定能起死回生。”老妇人迫不及待地追问说:“请问佛陀,哪里有吉祥草呢?”“这种吉祥草,生长在没有死过人的人家中,你赶快去找吧!”

于是,老妇人昼夜奔走,叩求吉祥草,但走遍邻里异国,没有一户人家不曾死过人。老妇人蓦地觉悟到:死亡是人人必经的过程,害怕死亡,并不能免于死亡。

长乐先生:谁家没死过人?谁人不死?面对死亡,重要的是如何在无常的事相中积极地把握现在的每一刻,追求永恒的生命。

星云大师:所以,要不贪求、不嗔怒。因为有私心,人对世间的一切总是贪得无厌,认为钱财越多越好,名位越高越得意,物质越丰富越舒适,做了帝王什么都有了,又想着长生不老,如此,何时是个尽头?人要完全去除私心、私欲确实很困难,追求快乐要取之有道,要以合理的方法去追求,才不会自取灭亡。

长乐先生:所以,有句流行语叫作“不作死就不会死”。上帝要让谁毁灭,必先让他疯狂。削减人生的欲望正是修行幸福的一种途径。弘一法师在出家前曾对道家的一些修行方法感兴趣,由校工闻玉陪同,到大慈山辟谷,断食达17天,并将断食的感受详细记录于《断食日志》。这期间,他自感身心灵化,似有仙象,平时以写毛笔字打发时间,笔力丝毫不减,而心气比平时更灵敏、畅达,有脱胎换骨般的感觉。断食之后,他摄影留念,并将照片制成明信片分送朋友,上面印着:某年月日,入大慈山断食十七日,身心灵化,欢乐康强—欣欣道人记。现在的都市人也流行辟谷,有真有假,很多人是出于减肥的目的。我觉得,对现代人来说,辟谷起码可以让负担过重的肉体轻松一下,在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人对肉体欲望的依赖。

星云大师:过分的贪取、无理的要求,只能徒然带给自己烦恼而已,在日日夜夜的焦虑企盼中,还未尝到快乐,就已饱受痛苦煎熬了。因此,古人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如果我们能把握住自己的心,驾驭好自己的欲望,不贪得、不觊觎,做到寡欲无求,役物而不为物所役,生活上自然就能知足常乐。有关持戒,要从慈悲的本怀去思量。很多人持午(过午不食),原本佛陀制戒是要我们减少对食物的贪求,用心在修行办道上,但为了持午,别人忙着为你打果汁、熬米汤,为你庸庸碌碌地打点杂务,你高高在上去修行,此种行为并不可取。

长乐先生:我们总是会被自己的肉体奴役,因为它要吃饭睡觉,它会痛,它会累。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自己的心,减少对自己肉体的需要和欲望的满足,才会让自己的本心渐渐显露出来。物质越多,灵性越少。贪婪是肉体的本能,这种本能不光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苏格拉底认为幸福不是享乐主义,不是尘世欲望的满足,只有正当的灵魂秩序和厄洛斯(欲望)的升华才能确保我们达到最渴望的目标。不过,若要达到这种最高层次的欲望,其他各种欲望就必须受到节制,甚至全然抛弃。

星云大师:佛陀有个兄弟,名叫跋提,受到佛陀的感化后,抛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出家修行。有一天,跋提在深山的岩洞中修习禅定,突然发出欢喜声说:“好快乐啊!好快乐啊!”旁边同参的人好奇地问他:“你说快乐,究竟快乐些什么呀?”“过去我贵为王子之尊,娇生惯养在皇宫中,每天吃的是珍肴美味,但没有今天托钵来的一碗粗食香甜;穿的是绫罗绸缎,但比不上一件袈裟尊贵。过去我虽有成群的护卫朝夕以刀枪守卫,但我仍惧怕怨贼歹徒来行刺伤害。现在我独自一人,在空寂的林野中禅坐,没有人保护我,但我心中一点也不觉得恐慌和忧虑,反而感到无比快乐与轻安!”

长乐先生:做减法的人生未必不是幸福快乐的人生,但做减法需要智慧和勇气,没得到或拥有过,我们平凡人很难不奢望、不苛求,所以要修炼,幸福他山求不得,要靠自己争取。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憨人自有天顾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