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播种

胡适之先生说:“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农夫因为勤于播种,才能丰衣足食,果农也要勤于种植,才有累累果实可以收获。有播种才有收获,这是必然的因果道理。

世间有播种者、有收成者,有生产者、有消费者、有浪费者。每一个人都要做播种者,因为对世间最有贡献的人,就是那些播种者。播种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又要如何播种呢?

一、布施的播种可以发财致富。布施的播种就是“舍”,“舍”才能“得”,舍得,舍得,没有“舍”的播种,哪里能“得”呢?一亩良田,你不播种,也不能有所收成。所谓“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喜舍也不一定要布施给宗教,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残障人士,还有各种好事都需要善心人士给予布施。佛陀曾经对着一群人赞叹布施的好处说:“种一收百,种百收万,种万可以收到千千万万。”信者听后难以信服,佛陀于是指着一棵尼拘陀树说:这原来只是一颗小小种子,播种下去之后却能长出如此方圆数里的大树,并且结出无数果实,这不就证明一粒种子可以收成无限吗?

二、知识的播种可以提高品质。一个国家,人民的素质要靠教育来提升。教育要发达,必须有很多人来从事知识的播种。几千年来,从释迦牟尼佛、孔夫子开始,历代都有不少先贤圣杰,从事知识的播种。这里设立书院,那里设立学堂,乃至佛陀各种说法的盛况、孔子周游列国的用心等,都是播种。近代的胡适之先生倡导科学,他虽不是科学家,但他说“能救中国的,就是一个赛先生和一个德先生”,这就是科学和民主的播种者。再如现在的天下文化公司,以及一些宣扬教育的刊物,都是知识的播种者。所以,经济的成长,人民素质的成长,都是这些人的贡献。

三、人缘的播种可以增加和谐。人也是我们应该耕耘的一块田地,我们在这块田地里也需要播种,才能为我的人缘开花结果。人缘和能力不一样,和学问也不同。有学问的人应该受人尊重,但是如果没有人缘,别人反轻蔑而看不起他。有能力的人也应该是受人尊敬的,但由于没有人缘,人家也不喜欢和他来往。人不一定要有学问、能力,只要有人缘,到处都能受人欢迎、拥戴。所以,人要广结善缘,有人缘的人到处都能与人和谐相处。

四、健康的播种可以养生立命。健康的身体需要保养,也需要投资,更需要为健康做一些播种的工作。营养的补充,饮食的均衡,运动的充分,休息的适当,都是在维护身体的健康,也是为健康播种。其实,一个重视健康的人,也不只是注重饮食、运动而已。道家讲究健康要有“清心寡欲”的播种,儒家要有“立德养心”的观念,佛教更主张以“慈悲”“智慧”来养生,这不但是为健康播种,更是养生立命之道。

跨越

“跨越”是人所要学习的本领,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鸿沟需要跨越,有许多障碍需要跨越,就是居家的门槛很高,也要跨越。婴儿在成长时,父母就训练他走路,帮助他跨出第一步。长大后,社会上许多的人情,都需要我们去跨越。甚至人的内心存在着许多阴影,也要自我跨越。

有一位旅居香港的台湾人,驾驶汽车飞越黄河,轰动一时,但最后却猝不及防地骤逝,难以跨越生死。人生虽然难以跨越生死,但有很多事需要我们去跨越。例如:

一、跨越执著。一个人的执著,好像绳索,把自己紧紧地束缚住;又像牢笼,把我们局限在某一处,使我们不容易融入社会大众,使我们不能悠游于自由开放的世界。执著缩小了自己,不能开阔,不能扩大,所以必须跨越执著。我们可以用公义来取代执著,可以请教智者来修正执著,可以修养真心本性来放下执著,可以博览群书来通达各方道理,不一定要执著。

二、跨越人我。人我就是人际之间的鸿沟,人不是我,我不是他,彼此之间有了界限,就有了距离。世间不但贫富之间难以跨越,智愚之间也难以超脱。男女之间,更是壁垒分明,甚至种族之间心存芥蒂,宗教之间互相排斥。人可以用“同体”来看人我之间,能够相互尊重,就是桥梁;能够相互包容,就能平坦;能够相互友爱,就能拆除人我的藩篱;能够利行于人,就是最好的摄受;能够拆除人我之间的障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则促进世界大同,实现世界和平,也才有成功的希望。

三、跨越国界。现在的社会,已经慢慢从家族延伸到对社区的关怀。现代人,不管你居住在哪里,能对社区有所贡献,最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当然,只做到社区服务还是不够,应该要跨越时空,要能超越国界,如《礼运大同篇》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要我们能有“世界大同”的超越思想。孙中山先生说“四海之内皆兄弟”,现代人也有建设“地球村”、做个“地球人”的观念,这都是超越国界的思想。能够融和地球上一切有情的生命,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值得大家全心全力来提倡。

四、跨越传统。传统是我们的固有文化,有些优秀的传统价值,值得保留、传承,有些不当的传统,则不应该持续地执著。“越战”期间,有一位美国记者到越南采访农村经济,在乡村小路上,见到一位男士坐在装满东西的牛车上,妻子挑着担子尾随在牛车后面。美国记者心生不平,就问:“怎么你自己坐在车上,却让你太太挑担走在后面?”越南农民说:“这是我们越南的传统。”数月后,美国记者又在另一条山路上遇到这对夫妻,这一次是太太牵牛走在前面,男人坐在车上尾随。记者上前问:“现在怎么传统改变了,怎么变成太太走在前面?”农民说:“因为前面有地雷!”你说这种传统能不跨越吗?

其实,人生要跨越的事还有很多,例如跨越历史、跨越私情、跨越流言、跨越自我等,都要展现自己的本领。纵使不能跨越,绕道也是方法之一。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播种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